李軍
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農村基層治理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執行政策的重要橋梁,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基礎,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發揮農村村級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至為重要。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農村;依法治國
一、當前基層村級組織建設的現狀
1、村民自治制度亟待完善。由于部分法律法規的不適應和村規民約的合法性等問題,導致少數現行的法律與農村普遍遵循的傳統村規民約相沖突,出現一些“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現象。如集體經濟組織不給外嫁女或者入贅郎任何收益分配,不管其戶口是否外遷。而相關法律規定只要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都有獲得集體收益分配的權利。
2、村級組織選舉制度有待完善。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黨支部委員的選舉由于黨員人數少和程序簡潔等原因,一般能順利進行。而村民委會的選舉涉及選民多,程序較為復雜,加之農民群眾的參政意識越來越強,選舉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也較多,所以村委會的選舉一般比黨支部的選舉要難。
3、基層黨建作用弱化。隨著村民自治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黨支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普遍存在黨員嚴重老化,知識結構偏低、組織活動極不規范、干部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
4、村級組織物質保障不足。村級組織經費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負債過多。以湖南省長沙縣為例,假如一個村有5名村干部15個村民小組,那么村干部工資每年就需10萬元,村級正常的辦公經費(包括組干部工資)至少需10萬元。而一般的村級組織收入平均約15萬元。村級負債情況更是觸目驚心。
5、村級其他組織的功能不強。在村級組織中,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以及老年人協會等組織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為農村的服務和發展提供各種社會力量。但是在當前,村級組織中的這些群團組織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基本形同虛設。
二、村級組織建設問題的成因分析
1、村級組織功能定位模糊。村級組織中的黨組織是村級工作的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群團組織是村級工作的自治機構和組織。但現實情況是,由于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所決定,目前村級組織的功能定位還比較模糊,村級組織的行政化現象十分嚴重,村民自治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村民自治與法治難統一。在農村,村民們用以維持鄰里正常生產生活關系的村規民約遵守了成百上千年,盡管有的規定與法律法規明顯沖突,但村民們習慣并堅守著不適應甚至是錯誤的習俗。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家政策規定“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事實上農村許多地方一直堅持著耕地可調的原則。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農民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在我國不能簡單地將土地私有化,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就必須要保持聯產承包的延續性、長期性。
3、村級組織選舉制度弊端。比如,支村兩委任期偏短。相關規定: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而現實情況是村干部尤其是新任村干部在當選后,第一年熟悉情況,第三年又要做連選連任準備工作了,真正用于服務農村農民的積極性、能動性不足。沒有規定候選人的年齡結構,導致難以實現村干部年輕化。
4、制度保障體系比較滯后。目前村干部的待遇保障制度還不健全,國家對離任村干部的待遇未作具體規定,有的村干部在村級組織工作了幾十年,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農村,離任退職后得不到任何補償或保障。
5、基層組織黨建措施乏力。村級黨組織管理制度的落實執行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執行制度形式化,黨務公開、村務公開形式化,重大事項決策形式化。黨員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發展黨員問題上,村黨組織把關不嚴,任人唯親現象嚴重。農村黨組織的監督有待進一步加強。針對村級組織的“三資”(資產、資源、資金)管理等制度沒有系統規范,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或機構的監督幾乎是空白,容易產生腐敗現象。
三、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農村的民主法制建設,加快村民自治的法制化進程。盡快修訂不適應、不符合農村現實,基層難以掌握操作的法律法規。如,完善城鄉一體的戶籍管理法;制定全國統一的征收補償的法規,保障農民和基層干部的合法權益等等。進一步加強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把“尊重民權”與“提升民智”相結合,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型農民。加強農村的法律服務,為農民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培養專門的農村法律服務咨詢專門人才,建立健全農村法律咨詢和服務系統,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打官司難,法律咨詢難的問題。
2、改革村級班子選拔任用機制,完善村級組織選舉制。延長村支兩委的任期,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歸屬感;健全村干部任期內的退出機制,保持村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采取多種途徑,不斷挖掘村黨支部書記的源頭活水。抓好村干部隊伍后備人才的培養。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完善和落實配套政策,加強跟蹤培養,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建立優秀村支部書記選拔重用制度。對德才兼備、年富力強、干事創業、實績突出、群眾信任的優秀村支部書記通過公開選拔,解決其級別待遇,激發村干部隊伍的活力。
3、打破城鄉壁壘,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全額財政投入改善和完善農村學校、公路、橋梁、農田水利、敬老院、文化中心、村級活動場所等農村公益設施建設,加快醫藥體制改革步伐,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解決農民的負擔,從體制機制上解決村級組織發展過程中的包袱和負債。盡快出臺統籌城鄉的征收補償和傷亡標準或法律法規。近年來,各地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因征收補償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建立統一的征收補償機制,造成難以保障征收對象的合法權益,也給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壓力。
4、創新管理機制,加強新時期農村的社會管理。一方面要從制度上保障農村發展的各項資金投入,給村級組織減壓,另一方面要明確村級組織的工作職能職責,不能讓村級組織變成一級政府,該由村級組織管理的要放手讓村級組織去管理,不該由村級組織管理的事情,要堅決收歸鄉鎮或下放交由村民自治。加強村級組織的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堅持“四議兩公開”等各項議事制度,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的作用。把誠信體系建設、村規民約建設、社會秩序建設和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納入對村級組織的績效考核,通過調整指揮棒有效落實中央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5、改善基層黨建工作,加強黨對村級組織建設的堅強領導。增強黨支部活力,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要逐步把村黨支部建設成為政治堅定、作風正派、密切聯系群眾、團結戰斗、充滿活力、能夠帶領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把廉潔奉公,有獻身精神,能帶領群眾勤勞致富,共同致富的黨員培養成黨支部書記。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活躍和健全黨內民主生活。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進一步提高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農村黨員的監,加大黨務公開力度,對那些群眾反映強烈的違紀違法黨員,一經查實要及時給予黨紀處分,時刻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作者單位:長沙市委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