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帆 曾繁睿
摘要: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省市的經濟都相對較弱。從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其他城市化的發展以來,我國很多城市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空間、地理區域的不同,很多城市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水平還處于落后的狀態。根據這種情況,本文研究區域經濟在發展差異上的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區域經濟;時空差異;發展
一、引言
區域差異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經濟的普遍現象,它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影響因素的不同,在發展區域環境上也不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降低了我國更快發展經濟的水平。近年來,雖然我國在區域差異上逐漸縮小,但有些地區的貧富差距還沒有解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東部地區的發展貢獻較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在這種條件下,需要我國政府和學術界針對區域發展的趨勢進行關注,并相應的提出解決對策,從而實現我國區域的均衡發展。
二、時空差異導致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影響
根據我國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劃分,我國城市在外部分布的區域,主要是東部和沿海這些臨近的城市。它們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各大鄰國,能夠與國外進行交易的往來,所以這些區域城市對外開放政策早,交流程度深,經濟發展也就迅速。與之相反,在我國內部分布的區域如西北部和大陸內部,這些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與交通不便的影響,與外國的交流比較少,對外經濟的發展也較少。所以在經濟差異上來說,我國的東部、沿海經濟比西部、大陸經濟發展的更快。
(2)思想觀念的影響
國外的經濟發展相比我國經濟發展較快,國外在思想觀念上也比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較強。由于東部、沿海地區的地理位置優越,不僅經濟上能夠與外國密切往來,受西方國家觀念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也會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
(3)地區政策的影響
從我國對外開放以來,我國制定相應的對策,倡導先富帶后富的口號。主要是針對先富有的東部、沿海地區,由于他們與外界的接觸多、經濟發展快,國家給予這些區域大量的優惠政策,使他們能夠在本身經濟的發展上不僅僅支持西部、大陸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三、時空差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措施
(1)與區域創新主體互動
目前,我國區域創新的主體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以及內部少數的省份區域。東部沿海區域不僅集中了我國大部分的專利產品,而且區域的經濟水平遠高于國家其他區域水平。由于它們在區域創新上積累了一定的發展條件,所以在后續的深層次發展中會更加迅速。相反,對于那些歷史創新較少的區域,在后期的發展中居于弱勢,所以創新與經濟是緊密相連的。在創新活動較頻繁的區域發展經濟,對于城市發展的總價值也越高。所以在空間分布上,有些省級空間的尺度大、創新能力強,在相鄰省份的創新上就可以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2)與當地政府的體系支持
如果一個城市要在創新上提升自己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一個發展較快的區域離不開政府在人力與資金上的支持。隨著我國跨國企業的不斷深入,部分區域也逐步構建了自己在創新上的發展。但隨著產業與區域發展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城市發展創新規劃、不斷積累大量人才、學習先進的國外技術,并不斷改進區域發展方式。例如我國中西部地區,在發展區域創新上不要一味只追求國家的先進政策、增加創新規模,需要當地政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體系發揮作用。
(3)增強區域間的互動聯系
從我國的整體空間上看,受區域知識交流的影響,我國發達地區分布范圍緊鄰外國區域,在不斷交流與協作中,增加了創新的多樣性,從而發動經濟的快速提升。如我國的東部地區,他們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強,方便吸收知識創新能力、便于國外的發展互動;但對于西部地區來說,他們吸收創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在與經濟發達區域的協作上就不明顯,經濟發展進步也較慢。在我國中部區域發展上,由于知識接觸能力與發達地區的差異較小,所以在發展區域交流中能夠很快適應普遍的發展狀態。
(4)減少我國區域創新差異化
從我國總體發展上看,我國區域發展差異并不存在單一的穩定趨勢,在很多相似條件下的區域經濟呈現多方面的穩態趨勢。所以在發展區域經濟時,要打破傳統理論在人才、產業以及教育水平上的差異發展,著重于區域之間技術不平衡的發展因素。
四、結論
我國經濟發展在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特別是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增高,近幾年,我國東北地區不斷發展重工業基地,在振興與資源轉型上也不斷進步,雖然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較弱,但在西部重點區域的規劃發展中也帶動了一部分經濟水平的提高。不斷縮小我國區域上的差異變化,才能實現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