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是一種能力,又遠勝于能力;責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責任無處不在,存在于每一個角色。我們要盡到對自己的責任,努力奮斗,不負刻苦求學,不負青春夢想;要盡到對家庭的責任,懂得感恩,守護親情;要盡到對國家的責任,胸懷天下,造福社會。
——6月18日上午,在華中科技大學2016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上,丁烈云校長寄語畢業(yè)生們?yōu)閴粝電^力前行,銘記自己的責任,抓住創(chuàng)新的機遇,腳踏實地的奮斗。
(摘自教育部新聞辦“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
學習應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遺傳素質,當今的中國教育卻給學習賦予了太多功利的目的,這是文明的“進步”還是社會的悲哀?學習的目的應該是使每個人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我們的學習背負著太多功利的枷鎖時,我們與更好的自己是否漸行漸遠了?
3年前的公開信中,我希望大家“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今天,我要進一步告訴大家:學習應該是一種去功利的行為過程,是一種無功利的修行,這樣我們才能豁達地去面對世事種種,才更有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上海市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在2016屆學生畢業(yè)典禮上致辭時,以3年前致2013級新生的公開信《未來,撲面而來》為引子,提出了“學習應該是一種去功利的行為過程,是一種無功利的修行”這一觀點。
(摘自“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