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君
導學案教學,就是依據使用的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同時將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特色進行結合,并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導學案模式對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從而不斷加強初中生學習能力但是在初中數學導學案的應用過程中,通常是提前一天將導學案材料發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并對導學案上的練習進行預先思考,學生若遇到不懂的題目可以留到第二天課堂上解決,若學生能仔細預習,在課堂上再進行討論時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同時也伴隨著很多問題
一、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任務量較多
以某些經典例子進行教學是導學案的基礎,教學例子的選擇應該具備時效性與針對性但是,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比較復雜,教學量的問題不斷出現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一般都會閱讀許多案例,然后依據相關知識對復習題進行解答因為學習的任務量過多,學生要花雙倍時間,既要完成當天作業,又要預習導學案,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2師生課堂交流困難
在實際課堂中,很多學生大部分時間往往都在對照導學案解題,對教師的點撥講解有時置若罔聞,導致師生之間存在交流困難,在學生面臨難題的時候往往教師的講解時段已過,這樣收不到實質效果
3學生自學能力不一
自學能力主要包括個人較少依賴他人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獨立解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由于導學案派發后學生自學能力不一,導致教學效果存在差異性,某些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可能一下子掌握了多個知識點,但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往往連單個知識點都難以掌握
4缺乏評價機制
初中數學課堂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課堂評價觀念刻板僵化、評價內容單一、評價語言生硬、評價方式主觀狹隘,分析其原因為:目前即使使用了導學案,但應試教育的評價觀仍然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無法形成實效性的評價體系
二、在教學中應用初中數學導學案的對策
針對現階段在教學中應用導學案發生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老師必須從各個教學方面著手,確定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貫徹落實導學案教學機制
1指導初中生進行導學預習
導學案主要包括“導”與“學”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教育中老師應該起到帶頭作用,獨自編寫教案的內容,認真分析課堂上的每篇內容,積極主動地拓展課堂外的知識由于學生的性格相對比較活潑開朗,對許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要求在課堂上老師必須主動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學習,同時還要突出上課的重點內容如:七年級數學教材中學到的《相交線與平行線》,老師在講解同位角和內錯角概念的過程中,必須詳細地對每對角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掌握,同時還要掌握和善于運用計算公式,可以使用不一樣的三角形作為教學案例,這樣學生才可以明確認識與了解每對角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能夠了解課本的知識內容,同時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認識每一對角的含義和類型,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能力,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經驗
2針對單元知識點選擇性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制定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尤其是在某些靈活性、實用性較強的單元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是否要應用導學案,如何更為有效地運用導學案均值得考慮很多教師在制定導學案初期,往往圖省事,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行考慮,僅僅在以前的基礎上稍作改動就發給學生學習,這樣的導學案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因此導學案的制定和使用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多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初中數學中每個單元均有不同的知識點,但有些知識點制定導學案可獲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例如勾股定理的學習中,如果制定的導學案是與我國古代數學思想相融合,并針對數學推斷、猜想以及運用勾股定理的論證方法,那么就能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而對于有些代數方面的知識點,例如因式分解、平方根等知識點,此時制定的導學案內容大多以數理為主,學生提不起興趣,也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所要教授的知識點,積極開動腦筋,根據知識點合理制定導學案,實現教學內容與導學案的融合(2)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興趣、自學能力也不同,作為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特征,對導學案進行創新,確保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班級的學習效率
3制定健全的教學評價制度
針對導學案在實踐教學中的關鍵性,老師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健全教學評價制度,主要從教學的標準和學生學習的具體水平兩個內容著手有機的結合預習、復習和鞏固式學習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學模式,以基礎例題為教學目的,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如:在九年級上冊中學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配方法以及公式法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完成教學內容以后,老師需要指導學生客觀公正地對自身學習能力進行評價,自主將因式分解法、配方法以及公式法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應用條件進行總結,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現階段,針對導學案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老師必須明確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依據初中生的學習能力,選擇合理科學的教育教學模式然后從各個方面著手,對初中生現階段的學習水平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進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