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小紅
數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空間想象的能力,同時也是一個有難度的學科因此,對許多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在新時期的教學要求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何在課堂上評價學生才能更好地激勵、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是現今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針對此,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教學案例談談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的一些思考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上,主要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更多地只是聽課,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老師依賴程度高,教學質量不高,容易出現就像學生說的,老師講解就會做,自己做就不會的現象因此,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通過多使用課堂評價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成效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
許多學生在數學上栽跟頭是因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信心不足,問題不能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就慢慢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最后導致數學成績下滑因此,老師在教學課堂上,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到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度與學習情緒,這樣有利于老師及時撐握學生學生狀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曾經旁聽過一位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在課堂上,有些學生精神不集中或是產生厭煩的情緒了,這時,這位教師就出了一道趣味題,題目是我們的月歷是按照一周7天分成7列來排列日期的,將某一列中任意相連的3個數相加,知道總數就能知道3個數目所指向的日期,如總數是45,則中間的日期是15,前后日期為8及22,問總數為57,3個日期為別是多少?老師提問了一位學生,學生沒有回答正確,老師說:“沒有關系,我和你一起解題”接著老師講解題目
師:中間日期是總數的3分之1,為15,前后日期分別加減7,則是8和22,那么同學這個中間日期是總數的3分之1為15,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設中間數為x,(x-7)+x+(x+7)=45,所以中間數是總數的3分之1,為15
師:在題目中前后日期為什么分別加減7?
生:因為日歷中他們對應的日期都是相差7天
師:嗯,很好,看來你已經認真思考并懂得了這道題目了,相信習題你也已經會了,對吧?能解習題嗎?
生:可以……
通過這個例子來看,這位老師出的例子很趣味,又貼近生活,關鍵在學生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時,老師說“沒關系,我和你一起解題”,老師沒有直接的批評,這樣做可以平撫學生因回答問題不正確的羞恥心,并通過一起解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之間的關系,并通過關系演算出答案這位老師的做法就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提出一些趣味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保持精神集中,同時,和學生一起解題,又照顧了學生學習的情緒,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這樣做,可及時地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正面學習知識, 又可以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保持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效地防止了學生因為各種學習情緒而影響數學的學習
二、以學生學習為主體
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老師講課為主,教學更多地是關注老師講得怎么樣,而忽略了學生學得怎么樣因此,在新的課改中,應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有所調整,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學習課堂案例如下:老師出題:某汽車現在的速度為5 m/s,速度增加為3 m/s,當汽車速度達到35 m/s需要多少秒?有哪位同學上來解這道題?
生1:設時間為x秒,由題意得之5+3x=35,x=10
師:這位同學解題思路很清晰,解答正確,那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解這道題呢?
生2:可利用函數來解,速度y是時間x的函數,y=3x+5,當y=35時,x=10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對所學的函數知識運用恰當,大家要向這位同學學習,那么請問同學們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
生3:可根據5+3x=35變形3x-30=0,x=10,畫出函數圖象,從圖象中可以看到x軸與直線y=3x-30的交點為(10,0),x=10
師:老師感到很開心,同學們對一次函數和一元一次方程已經能夠熟悉掌握了
以上案例能夠很好地反映老師巧妙地利用課堂評價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不一樣,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課堂上老師一味地以講為主,這并不能適應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通過適當的課堂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還能促使學生能根據自我的思維特點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學習,老師才能真正做到有教無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學習成績
三、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
教學過程中,課堂的評價不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中,了解自身不足,促進學習
以上題為例,請學生評價各種解法的特點,從中掌握各種解法的效率和適用的范圍讓學生注意記錄類似題目和最優解法出現的頻次,慢慢地分析總結出規律,如:一元一次函數使用線性方程很方便得到求解,但如果是多元多次方程,直接解方程計算復雜困難,組合圖形來分析求解更加高效,易于理解
四、鼓勵學生思維擴展,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學課堂上老師多運用鼓勵性語言,鼓勵學生擴展思維,轉換思維模式,發表自己對題目的看法還是以上題為例,有一學生馬上想到汽車的速度可以轉換為常用的時速,5 m/s是18 km/h,提速到35 m/s是126 km/h,汽車有沒有超速,有沒有違反交通規則;也有學生聯系到了物理相關的內容,汽車速度的增加需要多大的力來維持等等在鼓勵學生思考時,不設限不約束學生的想像空間,經常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老師反省出題時沒有考慮周全,僅僅是為了教學和計算方便將汽車速度設置成違規的時速,忽視了實際情況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上,老師恰當地利用課堂評價的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還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