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物理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而操作的過程中,觀察往往是第一個步驟學好物理對觀察力的要求往往較高,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觀察力訓練和提升觀察作為一種能力,它的形成和提升既需要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也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培養(yǎng)技巧物理教學中,教師采取哪些策略能助于觀察力的培養(yǎng)呢?
一、激發(fā)觀察興趣
興趣幾乎是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興趣參與的活動可能也會達到目標,但比起主動興趣下的活動,其產(chǎn)生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教師首先就要想辦法引發(fā)學生觀察的愿望,提升他們的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沒辦法短期收到效益,它的形成依賴于長期的積累和滲透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較強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多重感官感受到實驗的趣味性,也可以通過大量的物理科學發(fā)展史向學生不斷灌輸觀察在物理科學發(fā)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從而促使他們從思想上重視觀察行為,進而不斷提高觀察的興趣
二、確定清晰合理的觀察目的
觀察目的是觀察行為的“導航燈”,觀察目的確定的是否合理清晰會對觀察效果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試想一下,如果觀察某個現(xiàn)象或者過程時,頭腦中完全不清楚想要觀察什么,即使相應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頭腦的捕捉能力也會明顯不足,從而錯失關鍵的信息因此,確定清晰合理的觀察目的是觀察力提升的重要節(jié)點例如, “阿基米德原理”在開展實驗之前,為了促使學生目的地進行觀察,可以針對實驗提出這樣幾個問題:觀察并思考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所排開的液體所承受的重力之間有什么關系?有了這兩個問題進行觀察前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在整個過程中眼睛和頭腦需要關注和思考的重點在哪里;又如,水沸騰實驗,如果沒有目標指導,大多數(shù)的學生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無非就是開水在燒杯里咕嚕咕嚕的翻滾著,并冒著熱氣僅僅觀察到這些現(xiàn)象顯然是不夠的,倘若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提出觀察要求,如觀察一下水在沸騰以后,水中的氣泡移動以及大小的變化情況經(jīng)過這樣一提示,學生就更容易觀察到有用的現(xiàn)象,從而優(yōu)化觀察的效果
三、加強實驗前的準備活動
我們知道,有目的的觀察能夠得到好的觀察的效果,然而,要想目的清晰明確,必須要建立在對實驗活動本身足夠認知的前提下,如果學生空著腦袋走進教室、走進實驗室,又怎么可能了解清楚觀察的目的呢?因此,加強實驗前的準備活動在實施觀察活動之前至關重要事實上,高中生相比于初中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和積極性往往更高,在開展實驗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實驗有關的預習題目,實驗前就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近距離觀察實驗儀器,弄清楚實驗儀器的安裝方法、工作原理,了解實驗過程中需要觀察儀器的哪些部分,要記錄好哪些數(shù)據(jù)等,這樣一來,觀察活動就會變得有的放矢,效果自然不會差
四、規(guī)范觀察方法
觀察活動與簡單的觀看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觀看只是一種感官行為,而觀察活動則是一種嚴謹?shù)目茖W研究活動觀察有一套規(guī)范科學的觀察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可以讓觀察活動變得事半功倍觀察有四種方法:第一,重點觀察法我們在觀察一個對象時常常都會從觀察[HJ088mm]全貌開始,但一般情況下,全貌的觀察只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且觀察的范圍過大,很難得出想要的科學結論在全貌觀察過后,常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實驗目的進行有重點的觀察,這種重點觀察法可以幫助觀察者發(fā)現(xiàn)更關鍵的信息,從而為結論的形成提供科學依據(jù);第二,微觀觀察法在物理學科中,很多對象的變化過程是非常細微的,細微中卻常常隱含著巨大的價值,例如,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磁效應等,這些偉大的發(fā)明都來源于細致入微的觀察由此可見,當我們遇到一些微觀的反應變化時,需用到微觀觀察法,有時候,甚至要借助于一些觀察工具才能達到觀察目的,因此,掌握這種觀察法十分重要;第三,比較觀察法在觀察活動中,很多的規(guī)律得出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之間的性質(zhì)、特征、時間等方面的對比觀察,這個時候,每個觀察對象之間的異同之處就成為了觀察的重要內(nèi)容,這時候,需要用到比較觀察法了通過同類或者具有比較價值的對象觀察,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點,最終得出有價值的結論;第四,歸納觀察法我們在實施物理觀察活動的時候,常常會涉及到對各種物理現(xiàn)象進行規(guī)律的抽象概括,這時候,觀察的對象就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個,并且圍繞著同一個觀察對象,需要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例如,電阻、電流強度、電壓三者之間關系的規(guī)律,就需要通過確定不同的量得出相應的結論,并通過一定的邏輯推理,最終推演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以上四種觀察法僅僅是所有觀察法中的一部分,具體的觀察方法,教師可以在不斷地教學實踐中一一傳授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正確方法的運用獲得理想的結果
五、改進實驗方案
觀察持久性是觀察能力的素質(zhì)之一,維持學生觀察的持久性是觀察力不斷提升的有效條件怎么使學生的觀察持久呢?我們可以通過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增加一些實驗條件和實驗要求,延長觀察實驗的時間,提高觀察實驗的難度,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持久性的素質(zhì)具有重要影響例如,在研究物體的平拋運動時,當完成了課本要求的基本實驗活動以后,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狀況,再增加一些實驗要求,如對分運動進行研究,通過多次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平拋運動及其分運動,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觀察的持久性
六、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觀察行為之所以被視為一種科學研究行為,是因為觀察活動中融合了邏輯思維活動觀察者僅僅用眼睛收集到了一些信息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經(jīng)過頭腦對信息進行加工,這樣觀察活動才有意義因此,邏輯思維能力其實是觀察能力的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日常多做觀察記錄,并經(jīng)常將觀察記錄拿出來研究比較,用頭腦對其進行加工提煉,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對各種觀察活動進行討論探究,在討論中訓練思維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對于觀察力的培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的
觀察力聽起來是一種感官能力的體現(xiàn),但實則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各方面綜合素質(zhì)的能力,擁有良好的觀察力需要一系列的條件才能得以實現(xiàn),并且學習、研究乃至日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教師要深刻認識物理學科在提高學生觀察力方面的價值,并努力將這些價值發(fā)揚光大,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好物理學科本身,對于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素質(zhì)的提升也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