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穎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已經創造了許多輝煌,每個民族聲樂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演唱風格,語言和其他方面的獨特風格的形成,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可以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依據和經驗啟發。文章從民族聲樂的繼承與發展的角度,對云南少數民族聲樂藝術進行研究。
一、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現狀
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本土化與發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聲樂藝術體現了民族的情感和生活。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而聲樂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中之重部分,對其定位與發展將日趨備受人們的關注。
近年來,西方聲樂與民族聲樂藝術在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交流,目前,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兩個艱巨的挑戰因素。
外在因素。近代以來,仁人志士介紹西方文化拯救民族文化,許多音樂家帶來了先進的音樂理論,如:冼星海,賀綠汀。但近年來,我們國家音樂太依賴西方,導致一個民族自卑心理,不自信自己的民族音樂,對少數民族聲樂音樂所帶來的巨大沖擊。
內在因素。內在因素。一是聲樂教育缺乏創新。教師采用傳統的聲樂教育教授方式,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豐富,技巧較高,但是缺乏創新,在藝術表演中經常出現“千人一聲”的現象;第二是音樂教育的西方化,傳統民族聲樂藝術不重視。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節目西方化嚴重,大多數院校沒有民間傳統和少數民族聲樂的專業課程,這種現象使民族聲樂藝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三是民族聲樂教育缺乏理論和經驗。中國少數民族聲樂教育在中國缺乏理論指導和教育實踐經驗,在少數民族聲樂教育中,依然書本教授,追求所謂的“音樂時尚”,難以保護好少數民族學生本民族的音樂特色,使得學生聲樂演出不三不四。
二、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
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對民族聲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民族聲樂包括傳統戲曲藝術、民間藝術、民間說唱藝術、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是民族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比賽聲樂音樂藝術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為基礎,吸收西方的聲樂藝術發展的本質,優化民族聲樂藝術,在一個偉大的程度保留“原生態”的特點。近年來,民族聲樂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有利于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延續,有利于在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沃土上汲取營養,為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供給能量,共筑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繁榮。
1.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具有地域性的特點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云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壯、苗、僳僳、佤、回、納西、拉祜、景頗、阿昌、蒙古、崩龍、獨龍、普米等族。
2.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
少數民族多有自己的語言,如藏族的藏語、蒙古族的蒙古語、朝鮮族的朝鮮語等。在運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少數民族應該用自己的語言,而少數民族的語言在語音、意義、語法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用少數民族語言表達的民族聲樂藝術也具備了鮮明的語言特點。
3.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具有豐富的民族歷史特色
少數民族聲樂藝術通過演唱民族音樂、戲曲、民間藝術等形式的藝術史,豐富了民族情感和歷史。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研究必須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情感,而這種情感和文化積淀體現了藝術的表現。
4.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是參與和表演的完美結合
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形式是經常會的歌曲,舞蹈和音樂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表達形式,因此研究少數民族音樂和舞蹈,構筑聲樂藝術的建筑美特色。
5.少數民族聲樂藝術風格多樣
云南的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有多種多樣的風格,如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歌(采茶歌等)、體現民族風俗的風俗歌(蝴蝶泉邊等)、敘述歷史極重要事件的敘事歌(史詩歌)、民族及宗教祭祀的祭祀歌等等。
三、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聲樂藝術
通過對少數民族聲樂傳承與發展問題的研究,提出了對聲樂教育理論和經驗的借鑒和參考。
一是以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為本,吸收西方音樂的杰出成就。少數民族音樂作為一個連接過去和今天,也代表了傳奇的民族文化現象,由于較強的穩定性和強大的生命力。使民族音樂保持著基本的特征承襲下去,并且保留著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這是民族音樂文化與自然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特色。教師在教育講授中最基本的規定便是保護少數民族學生的特色。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是長期的生活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要保護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特色。
三是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的生命力。民族音樂作為音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音樂的源泉。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典型特征,它們彼此平行。由于文化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民族音樂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一特色所表現出來的正是各地少數民族音樂起源和發展的區別之處。
在最原始的基礎上,少數民族音樂在地理、文化、語言、社會、人文、地域、歷史等諸多條件作用下,使其本身得以變化、發展。少數民族音樂的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之所以范圍比較大些,顯然與當地的語言都屬同一語系有關。因此,民族音樂的分布更為復雜。通過各種條件的影響,少數民族音樂在保持原始風格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發展成為富有多樣性,又帶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吳淑雅.民族聲樂研究有感——淺談漢族民歌的幾種分類方法[J].藝術教育,2008,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