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波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科學的教學手段是臨床的教學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臨床醫學學生,才能使學生畢業后到臨床工作起來得心應手。這就要求在不斷提高教學要求和標準的同時,老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使得操作規范化和標準化,真正地提高外科教學的質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感做一名稱職而又受歡迎的臨床教學教師,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要提高教學質量,涉及面很廣,現就自己教學體會提出優化外科學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書的科學使用
實際上老師在使用教科書時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教科書上的內容直接反映了當前醫學的發展水平,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然而一本有效的教科書從開始編寫到最終出版,最少需要兩年時間,從新教材使用之日起,它反映的內容就至少落后兩至三年。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世界的大門被打開,新興的手術技術及基礎研究理論發展非常迅速。這就要求老師不僅僅需要掌握教科書中的章節內容,而且還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不斷積累各種教學資料,使得教學范圍得到擴大,而如果僅僅根據教材來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因教科書不同于學科辭典,編寫教材時也不能把許多有關的問題都兼收并舉。只能靠教師講透教材內容,充實“新發現”的問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達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在目前外科學的講解中,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內容和技能獲得了非常迅猛的發展,并且逐漸深入到腫瘤、感染等外科疾病領域中。在這種時代發展的大形勢下,老師務必要立足于教學內容,根據有關的資料數據來合理刪減教學內容,讓學生既可以學習到教學書中比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同時又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確保外科教學的效果和水平。例如:以往在外科中講解腫瘤的診斷所用的經典的、傳統的方法。這些形態學方法往往檢測的晚期的腫瘤,而新的檢測方法則是腫瘤標志物檢測,如應用生物化學技術、免疫組化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等,在腫瘤早期即可診斷。
二、病案在外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要知道病案具有強烈的真實性和自然性等特點,它為學生創設了仿真性很高的教學環境,使得邏輯性、實踐性很強的外科能夠變得更加具體和直觀,同時又能充分地和現實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保證了外科教學的效果。因此,老師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要結合病案,通過病案來引入新課,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能夠馬上進入學習狀態。舉個例子,老師在講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這部分知識時,可以提問學生“如果病人發生了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才正確呢?”學生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時老師便可以點撥學生,跟學生一起復習學過的腹膜炎相關內容,指出骨膜炎的診斷重點和關鍵以及相應的處理原則。然后給學生舉出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典型病案處理方式,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很快地診斷出腹膜炎。這時老師便可以說順勢提問“那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從而給學生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與懸念,此時便可以直接轉入教學主題。最后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本次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出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在簡單講授病理生理等內容后,老師可以充分結合病案來歸納和總結外科臨床的主要特點、診斷關鍵以及相關的治療原則。
學生了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后,老師便可以按照教案井然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在立足于臨床教學課特點的基礎上,適當地結合典型的病例或者是誤診的病案,從而引起學生對本病的重視。在外科教學每一章節結束后,老師便可以組織相關的病案討論。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先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印發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小組對病案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相互的討論后,學生對病的診斷方法、治療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掌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的邏輯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充分地激發了自己的思維。另外誤診病案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能夠在曾經失敗的案例中進行總結和歸納,得到了深刻的教訓,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比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具有效果。
總的來說,病案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既可以使外科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病案的過程中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更加輕松、自在的教學環境中達到或者超過預定的教學效果,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性的人才。
三、加強理論教學中的實踐內容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形勢下,外科臨床教學面臨著用人單位需求增加和要求提高的重大挑戰。要知道臨床需要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比較強的人才,而剛從校園出來的醫學學生與工作經驗多年的醫學人員相比,競爭力顯然不夠。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豐富多樣的教學課件,使得臨床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學生能夠在這種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深化自己的學習記憶。尤其是一些具體的實際操作,老師在播放教學課件時,可以要求學生邊觀看邊思考,另外,老師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近年來我們逐步將案例分析、病例剖析、基于問題的臨床學習等教學方式引進課堂。
總之,我們認為,各種方式的改革不需要強求某一種模式,而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水平、專業特點等具體情況。但目的應該是一致的,既要盡量克服填鴨式教學方式,又要盡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將已學過的知識連貫起來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