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要:隨著電視劇藝術的繁榮,對電視劇音樂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成為電視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海滄桑》同名主題曲,這首歌很好地詮釋了劇中故事發展的大起大落。筆者通過分析這首作品來突出電視劇音樂與電視劇劇情內容的整體性。
關鍵詞:影視劇音樂 《上海滄桑》 葉小綱
文章試圖分析電視劇《上海滄桑》的同名主題曲,對這首歌的創作特點、調式調性的特點、配器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淺析這首作品對電視劇情節的發展、氣氛的渲染所起到的作用。力求把握音樂內容與劇情相統一,針對當前影視劇音樂發展的趨勢提供一些見解。
現階段電視劇音樂的研究中,很多學者都注意對音樂風格的研究和演奏、演唱技巧的掌握,中國的影視劇音樂創作不夠成熟,關于這類的分析也較少,且有許多局限性。
一、《上海滄桑》的五聲性調式
《上海滄桑》是一首聲樂作品。為表現出上海民族經濟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作曲家在歌曲中呈現了許多轉調的部分,但基本都是五聲性的民族調式。《上海滄桑》在前奏、間奏、主歌、副歌部分的調性各有不同。歌曲先出來的是伴奏,為D羽調式。
通過分析前奏部分的旋律可以得知,其音節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加入了變宮的六聲調式。從第十小節開始,有四個小節離調到了C宮系統的五聲調式。前奏的后半部分落在降B宮調(六聲加清角)。
羽調式的音樂風格清麗,又具有自然小調凄婉的色彩,加入變宮音之后,不協和性的二度音程的增加使得前奏部分呈現出一種悲嘆凄清的味道。但中間又離調到它的屬關系調C宮系統。作曲家在調式調性上用的民族五聲性調式,但在創作中又運用了西方近關系轉調的手法。C宮調的調性感覺與自然大調有些相似,氣勢磅礴雄偉,為前奏部分增加了歷經滄桑后的沉穩感,與《上海滄桑》的劇情發展相呼應。
歌曲從第二十小節開始進入主歌部分,為E羽調的五聲調式。民族風格特點鮮明。歌曲的伴奏織體為各和弦分解演奏。
第二十六小節至三十三小節為歌曲的間奏,間奏與前奏的開頭相同,都為E羽調式(六聲加變宮),間奏的后半部分是以模進方式轉到B徵調式(五聲)。
第三十四小節至四十八小節是歌曲的第二部分,前四小節的調號是1=D,它的調性為B羽(六聲加變宮),第三十八小節開始至這一部分的結束都轉為G大調的調號,調性為E羽(七聲清樂),從四十九小節開始是主歌的再現,調性為E羽(六聲加變宮)。最后的尾聲又轉為E商(五聲),最后的結尾落在E徵調五聲。
二、《上海滄桑》中轉調的應用
《上海滄桑》從頭到尾一共轉了七次調。前奏部分為D羽(六聲加變宮)轉到它的下屬關系調——降B宮(六聲加清角),中間還有四小節離調到C宮五聲。C宮五聲運用“清角為宮”手法引入降B宮調式。《上海滄桑》的旋律具有明顯的五聲性風格,但旋律并非在某一五聲宮系統內進行,而是不斷變化、游走在不同的五聲調式之間。間奏中的轉調是模進關系轉調,間奏部分的第一句仍沿用A部分的調性,第二句以兩個樂匯連續模進兩次最終落在B徵調。間奏到B部分是同主音系統轉調,B徵轉為B羽。B部分的內部轉調也是模進關系轉調,“風吹花落心枉然,涌浪淘盡舊時模樣”是“百年的鐘聲起波瀾,只嘆往事舊風霜”上四度模進的轉調直至再現部的結束。再現部至尾聲運用“變宮為角”從E羽轉到E商調,尾聲在最后收尾的部分用模進關系轉到E徵。
三、歌曲的曲式結構
《上海滄桑》歌詞簡短,但也分為三個部分。再現部分由高音起始,以低音結束,最后的尾聲可以看作是一個擴充樂句,落在商音上,意猶未盡而抒發情感,乃點睛之筆,象征著電視劇中唐家大家族由興盛到衰落再到崛起的過程。
四、交替拍子的運用
《上海滄桑》歌曲以四四拍為主,前奏與間奏主要的四三拍子,如波濤般一層層推進。中間交替著四二拍子,都只占用一小節,變換拍子前后的單位拍的時值一樣,所以《上海滄桑》變換拍子前后的速度不變,主要起過渡搭橋的作用。主歌部分都是四四拍子,旋律與歌詞之間是起-承-合的關系。變換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依據著它所變換的拍子本身的強弱規律的,與這首作品的情緒息息相關。
五、結語
職業音樂人及其作品,長期占據著電視等現代化媒體的中心位置。造成許多影視劇作品缺少故事情節與內容的整體性,而彰顯了商業性。目前,電視劇音樂質量個體水平層次不齊,總體水平還不高。
《上海滄桑》這首影視音樂作品是依附于電視劇劇情而創作的,觀眾可以根據具體的劇情來闡釋音樂的具體內容。真正的音畫對立能起到潛臺詞的作用,引人深思,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希望其他影視音樂也能夠像電視劇《上海滄桑》的音樂一樣,在創作時緊扣作品主體,注重音樂與原作品相結合。
參考文獻:
[1]何曉兵.從中心到相對——電視劇音樂傳播價值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2]姚恒璐.現代音樂分析方法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3]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奧]魯道夫·雷蒂.調性、無調性、泛調性[M].鄭英烈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5]倫兵.葉小綱:音樂表達生命的追問[J].北方音樂,2007,(10).
[6]曾田力,雷偉.電影電視劇音樂分析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7]崔宏斌.配器法[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8]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孟憲福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