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晨 陶嘉寧
摘要:二胡制作的改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革不斷探索與實踐,其中以二胡構件的改良為主要改良方向。本文以仿生皮琴皮為改良切入點,通過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些工藝技術成果,總結了仿生皮琴皮與蟒蛇琴皮的優勢比較,為以后研究二胡構件改良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二胡 構件改良 仿生皮琴皮
一、二胡的歷史與結構
二胡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有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時有詩人岑參的詩句“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中,說明了“胡琴”這一樂器已在唐朝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時期,原本的“奚琴”經過“胡琴”時期的發展更加完善逐漸成為“嵇琴”。有學者陳元靚在其《事林廣記》中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此時期宋朝在“嵇琴”的演奏技巧上已有很高的造詣。后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此時期已出現馬尾嵇琴。到了元朝,有史《元史·禮樂志》記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說明了胡琴的制作方法。明清時代,因戲曲的發展推動了胡琴的發展,使胡琴構造得到了完善,發展形成不同種類的胡琴,成為了民間戲曲中伴奏與合奏的主要樂器。到了近代“胡琴”更名為“二胡”,由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劉天華先生將二胡音樂從民間伴奏音樂中帶出,成為獨立的演奏樂器。
二胡構建由9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為琴筒、琴皮、琴桿、琴軸、弓子、琴弦、千斤、琴馬、琴托。我們主要是對二胡主要發音體琴皮的研究,琴皮是重要的發音體,是震動的來源,琴皮分為蛇皮和蟒皮兩種,以蟒皮更佳。蟒皮鱗紋粗,紋路排列規則富有韌性。但音質易受氣候、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在濕氣較重的地區容易受蟲蛀。蟒皮二胡的發音空而帶沙,琴皮振動難協調控制。并且蟒皮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可能會造成音色或音準的偏差,在演奏時會給演奏者造成極大的困擾。從生態環保看,一張4-5米的蟒皮最多能制作12把二胡,其中精品二胡最多只有4把左右。并且很多二胡在銷往國外時,時常發生被海關扣下的事件。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們力爭研制出一種新型的二胡琴皮來代替傳統的蟒蛇皮,以提高現有二胡的音色、音準的穩定性,改善已有的制作工藝,使二胡的制作逐漸轉到高品質、高環保、高商業價值的軌道上。
二、二胡構件“琴皮”的探索
現已有的成果與蟒皮、其它仿生皮二胡相比,經過多次實驗已取得幾個方面的突破。在音色和音準的穩定性方面得到了改善。1.二胡早期主要流行與江南一帶,據研究,適合傳統蟒皮二胡的環境濕度為:60%-70%。再者蟒皮屬于蛋白質纖維結構組織在濕潤環境下柔韌性較好,音色會較有彈性,圓潤。如果在蟒皮張力適中的情況下,50%濕度以下,蟒皮水分下降,容易造成纖維緊縮,彈性下降,音色會變得生硬,干澀,甚至影響音準。通過一定時間的演奏蟒皮會趨于穩定,會適當改善些,但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因此,氣候和環境的溫濕度變化,是影響二胡音質的主要兩大因素。為改善這種現象,我們嘗試用“聚碳酸脂膜”PC代替蟒蛇皮,仿生琴皮“聚碳酸脂膜”PC是一種無臭、無毒、高度透明的無色塑料薄膜,在-10-40℃的環境下可長期使用,不易受氣候干燥和潮濕變化的影響,尤其在潮濕的多雨季節,優勢更為明顯。與蟒皮二胡相比其柔韌性較好、耐溫耐濕性穩定、耐用性較高,在音高音色的穩定性上較強,并且用“聚碳酸酯膜”PC制作的二胡在音色與傳統二胡音色無較大差異甚至沒有差異。2.用仿生皮替代野生蟒蛇皮用于二胡的琴皮。在保護野生動物方面有巨大的優勢。一張5米左右的蟒蛇皮做多能做12把二胡,按照這樣計算,每年在二胡制作上至少可減少6萬條蟒蛇的捕殺,這極大的促進了生態的發展與和諧。3.使用仿生皮制作琴皮成本較蟒皮低,使用壽命長,易于批量生產。傳統蟒皮在溫度和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易出現琴皮腐壞,蛀蟲等現象。而仿生琴皮耐熱性較好,彈性較好抗沖擊性強,在日常溫度內都能維持良好的性能,用其制作的樂器使用壽命更長,是蟒蛇皮二胡平均使用壽命的1-3倍。4.使用仿生皮制作的二胡音質干凈,雜音較少,同時保持著二胡婉轉優美的音色表現力。蟒蛇皮二胡在音質往往空而帶沙,品質不好的蟒蛇皮甚至會產生少許雜音,影響演奏者演奏。5.用仿生皮制作二胡不僅是對傳統二胡制作工藝的一項重大改革,更可為其他蒙皮樂器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增強國人及樂器工藝制作者的環保意識,使科學與音樂相結合,促進生態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共處。
三、二胡構件“琴皮”的實踐
為了進一步驗證仿生琴皮在改良二胡在不同溫濕度下音質的穩定性,我們進行了仿生琴皮二胡與蟒皮二胡在不同溫濕度下的音量、音色實測比較,得出以下成果:1.在溫度30℃以上,濕度50%以上的情況下,通過錄音錄制出仿生皮二胡分別奏出的高、中、低音與蟒蛇皮奏出的高、中、低音的波形圖,比較得出仿生皮二胡在相同溫濕度情況下比蟒蛇皮二胡在音質上穩定,音色較為圓潤,音量較蟒蛇皮二胡洪亮。2.在溫度10℃左右,濕度50%以下的情況下,我們采用電腦頻譜測試技術與主觀聽辨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對比跟蹤分析,得出結論,仿生皮二胡波形均勻光滑,聲音較為干凈穩定圓潤;而蟒皮二胡則聲音干癟偏硬,有少許雜音,音色略不統一,從波形圖可看出有明顯不穩定和晃動感,從而可知在相同溫濕度下,仿生皮二胡與傳統蟒蛇皮二胡相比較整體更為穩定。
四、結語
生態環保是近幾年來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仿生皮二胡的探索成果在這一問題上對二胡制作工藝方面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既增強了二胡音質音色音量在對其不利的環境下的穩定性,也保護了蟒蛇這類野生動物及其生物圈,使得音樂、生態、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推動了二胡制作工藝的發展也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會在這一方面做出更多研究,以推動更多的工藝與科學相結合的發展。當然,這需要更多樂器工藝制作者與國人的關注,促進人們加強環保意識,促進人與生態的共同和諧進步。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5年度教育部科創項目《改良型環保仿生皮二胡》的結項成果,項目編號:201511117010Z。
參考文獻:
[1]鄭發奮.二胡構件改革探究[J].齊魯藝苑,2010,(02).
[2]殷颙.對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01).
[3]黃偉.用環保概念打造人造蟒皮二胡[J].樂器,2004,(04).
[4]張寒秋.二胡千斤改革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音樂,2002,(04).
[5]賈路紅.二胡琴筒的演變及發展[J].音樂探索,2009,(03).
[6]張藝.蘇式二胡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