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寧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新發房顫的臨床特點,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將其中并發新發房顫的5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試驗組,將未發生房顫的18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又可根據房顫發生時間分為試驗A組(心肌梗死后24h內發生房顫)和試驗B組(心肌梗死后24h后發生房顫)。比較各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顫疾病的臨床特點。結果 試驗組患者年齡、合并高血壓及高血糖率均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吸煙史差異性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發生心源性休克、心衰、死亡的概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A組發生下壁心肌梗死的概率較試驗B組及對照組高,試驗B組發生前壁心肌梗死的概率較試驗A組高,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年齡、合并高血壓或高血糖等疾病是導致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且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與房顫發生率密切相關,需引起臨床注意。
【關鍵詞】 重組人尿激酶原;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安全性評價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的一種,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被堵塞,血流減少甚至被中斷,從而導致心肌持續缺血而引起局部壞死[1]。臨床上,常常用再灌注治療心肌梗死患者,而再灌注治療中最常見的則是靜脈溶栓[2],心房纖顫是心肌梗死常見的危險并發癥之一,其臨床預后較差,需引起臨床重點關注[3]。本文為進一步分析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新發房顫的臨床特點,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特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合并高血壓或高血糖等疾病是導致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且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與房顫發生率密切相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疾病的診斷標準,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合并心臟瓣膜病、擴張性心肌病等患者,將其中并發新發房顫的5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試驗組,將未發生房顫的18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又可根據房顫發生時間分為試驗A組(心肌梗死后24h內發生房顫)30例和試驗B組(心肌梗死后24h后發生房顫)28例。其中試驗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分布在52歲-76歲,平均年齡為(65.5±1.4)歲;試驗B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分布在48歲-72歲,平均年齡為(64.8±1.1)歲;對照組男104例,女78例,年齡分布在47歲-71歲,平均年齡為(55.2±1.3)歲。
1.2 方法
對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進行一周的心電監測,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查,并根據體表心電圖結果對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進行定位[4],分析是否發生房顫,將其中新發房顫的患者作為試驗組,將未發生房顫的18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又可根據房顫發生時間分為試驗A組(心肌梗死后24h內發生房顫)和試驗B組(心肌梗死后24h后發生房顫),比較各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顫疾病的臨床特點。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性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經過統計后發現試驗組患者年齡、合并高血壓及高血糖率均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吸煙史差異性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比較
試驗組發生心源性休克、心衰、死亡的概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試驗組患者梗死部位比較
試驗A組發生下壁心肌梗死的概率較試驗B組及對照組高,試驗B組發生前壁心肌梗死的概率較試驗A組高,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3 討論
綜上所述,本文為分析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新發房顫的臨床特點,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特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合并高血壓或高血糖等疾病是導致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合并房顫患者發生心源性休克、心衰、死亡的概率較常規心肌梗死患者高,且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與房顫發生率密切相關,需引起臨床注意。
【參考文獻】
[1]范婷婷, 許邦龍.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發房顫與繼發惡性心律失常臨床相關性分析[J]. 安徽醫藥, 2015(3):515-517.
[2]馬樹旗.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發心房纖顫的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20):33-34.
[3]孟秀珍, 崔本龍. 急性心肌梗死新發房顫引發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防治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12):36-37.
[4]王淑琴. 普羅帕酮和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房顫動臨床效果比較分析[J]. 當代醫學, 2012, 18(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