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誼

摘要:本文通過對1979年以來東北三省稻谷生產情況指標及水稻種植生產效益數據進行全面比較剖析,為今后東北三省水稻生產事業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東北三省稻谷種植面積、稻谷總產量總體上均出現逐年增長趨勢;稻谷單產波動變化較大,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未達到稻谷播種面積及總產量的增長幅度。東北三省粳稻谷每畝地利潤、物質和服務投入、人工成本、化肥投入等指標總體上逐年呈增長趨勢。
關鍵詞:東北三省;水稻生產;比較分析
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生產的變動將影響到我國農業生產狀況及生活社會水平質量的提升,在農業生產現代發展及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方面始終占據重要地位。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15年全國稻谷播種面積約為45320萬畝,同比減145萬畝,減幅0.32%,產量約4165億斤,同比增35億斤,增幅0.84%。據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11月我國大米進口量為31.8萬噸,同比增長了38.36%,而1-11月間大米進口量為295.4萬噸,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進口國。復雜的社會、政治及經濟形勢使我國稻谷事業發展和糧食安全問題都面臨著嚴重挑戰與創新機遇。本文通過對1979年以來東北三省稻谷生產情況指標進行全面性及延續性的分析比較,采用近幾年來東北三省水稻種植生產效益數據進行具體剖析,為今后東北三省水稻生產概況變動提供理論支持,為更好地發展我國粳稻事業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1 材料與方法
本文選取1979-2013年間東北三省稻谷種植面積、稻谷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作為東北三省水稻生產概況比較分析的數據指標。2007-2010年東北三省利潤、物質和服務費用、人工成本、化肥投入、投入合計(物質和服務費用、人工成本及化肥投入三項之和)、投利比%(投入合計/利潤)作為水稻生產效益生產指標。上述數據來自于中華糧網數據中心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稻谷及粳稻部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近年來東北三省水稻種植面積及產量比較
從圖1可以看出從1979-2013年間東北三省稻谷種植面積和稻谷總產量總體上均出現逐年增長趨勢,特別是黑龍江省20世紀90年代以來稻谷種植面積增長幅度較其他兩省更大,從1979年的206.3千公頃到2013年的3176千公頃,增長了近16倍,且始終高于遼寧省和吉林省,是東北三省稻谷種植面積的重要增長點,尤其從2004年以來,隨著黑龍江省對稻谷種植水平的提升和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稻谷種植面積一升再升,在大力促進東北三省水稻發展以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1979-1999年20年間吉林省稻谷種植面積始終高于遼寧省,但進入21世紀以來,遼寧省的稻谷種植面積有超過吉林省的趨勢,且兩省稻谷種植面積基本持平,穩定近700千公頃左右。黑龍江省稻谷總產量從1979年的72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2221萬噸,增加近31倍,始終高于其他兩個省份,而遼寧省與吉林省稻谷總產量在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外,基本持平并穩定在500-600萬噸范圍內,可以看出相對遼寧省和吉林省的穩步發展水稻種植,而黑龍江省有著稻谷種植發展潛能和獨特農業資源優勢。1979-2013年間東北三省稻谷單產波動變化較大,總體上呈增長趨勢,與科技創新的發展、種植水平的提升、育成品種的高產、農業資源的高效等影響因素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從1979年的377.5、260、232公斤/畝增加到2013年的520.5、516.8、466.2公斤/畝,分別增長1.37、1.98、2倍,均未達到稻谷播種面積及總產量的增長幅度,而出現年度間稻谷單產變化波動較大或與年度間氣候條件差異、病蟲害防治及栽培措施施用等方面有著密切的相關性。
2.2東北三省水稻種植生產效益分析比較
由表1可得,除了遼寧省2010年出現利潤少許減少外,東北三省粳稻谷每畝地利潤逐年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從2007年的206.18、163.82、177.44元/畝增加到2010年的414.67、530.01、451.04元/畝,在短短四年時間內,利潤均增加近2-3倍。東北三省粳稻谷生產中物質和服務投入、人工成本、化肥投入三項投入合計總體上逐年呈增長趨勢,分別從2007年的678.88、558.64、480.56元/畝到2009年的815.33、694.60、624.53元/畝,增長近1.3倍。東北三省粳稻谷每畝物質和服務費及人工成本呈逐年增加,化肥投入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每畝物質和服務費、人工成本、化肥投入占投入總和的52.2-56.4%、26.4-31.5%和13.8-20.6%,說明物質和服務費投入高于人工成本和化肥投入;其中在東北三省粳稻谷生產投入中,黑龍江省物質和服務費占比例高于其他兩個省份,遼寧省人工成本投入占比例低于其他兩個省份,化肥投入占投入比例依次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就東北三省粳稻投利比而言逐年出現了降低總體趨勢,在1.89-4.66范圍之間,變化范圍較大,這與各省間農業生產環境、社會市場物價及宏觀調控政策差異有關,值得進入下一步的研究層次。
參考文獻:
[1]孔祥才.中國東北三省水稻生產變動分析,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11):6-8
[2]李克勤.東北三省水稻生產概況、經驗及啟示,中國稻米,2004(6):15-16
[3]陳廣紅,馬殿榮,王瑩等.遼寧省水稻生產發展及育種研究,現代農業科技, 2010(4):18-19,22
[4]孫巖松.我國東北水稻種植快速發展的原因分析及思考,2008(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