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芳
一、楊樹黑斑病識別與防治
主要危害楊樹的幼苗、幼樹及成年樹的葉片,嚴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楊樹黑斑病在嫩梢上也能產生潰瘍斑形成枯梢,使楊樹提早2個月落葉,甚至會造成實生苗大量枯死,使育苗完全失敗。
1、危害特點
病原菌種類不同或在不同品種的楊樹上,其危害癥狀有一定的差異[3]。楊生盤二孢菌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楊派樹種上病斑主要出現在葉背;黑楊派和白楊派樹種上病斑在葉面和葉背上都有。病斑褐色,近圓形或角狀。葉斑初期為針刺狀發亮的小點,后擴大成直徑約4~5mm的近圓形的黑斑。在少數樹種上,病斑呈不規則形或角狀。白楊盤二孢菌在葉面上形成直徑1~6mm的近圓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在嫩葉上為紅色,老葉上病斑為黑褐色。潮濕時在病斑上產生1至多個乳白色膠粘狀小點,即分生孢子堆。嫩梢上病斑初為梭形,黑褐色,長2~5mm,后隆起出現稍帶紅色的分生孢子盤,木質化后中間開裂成潰瘍形。響葉楊的果穗上也產生病斑。
2、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選擇苗圃地排水良好,附近盡可能沒有感病楊樹,不重茬,必須重茬時,徹底清除落葉并進行土壤消毒。實生苗長出2~3片真葉時,用80%代森鋅250倍液或1∶1∶125~170波爾多液噴灑,每10~15d噴1次,共噴3~5次。 增施有機肥、土雜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病性;雨后要及時排除林地積水;隨時清掃處理病葉、落葉,消滅病原菌。造林時選栽抗病、速生、優質良種,采取多品種混栽,避免營造大面積純林;合理密植,改善苗木的通風透光條件。
(2)藥劑防治:在病害初侵染前,最遲于雨季來臨之前,向苗木和低矮的幼樹噴波爾多液200倍液、70%代森錳鋅600倍液、50%多菌靈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連噴2~3次,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雨季噴藥時,藥水中應加入0.3%明膠(或豆粉汁、豆漿),增加黏著力,防止藥液被水沖洗掉。對于高大的樹木,可組織專業隊采用6HY-25型煙霧機集中進行施煙防治,藥物可選用8%百菌清煙霧劑或2.5%氟硅唑油煙劑,防治時間應掌握在無風早晨5~7時或傍晚18~20時。
二、楊扇舟蛾識別與防治
楊扇舟蛾,又名白楊天社蛾、小葉楊天社蛾,屬鱗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屬,是我國林木十二大害蟲之一。
1、危害特點
成蟲:雄蟲體長13~17mm,翅展28~38mm;觸角單櫛齒狀。雌蟲體長15~20mm,翅展38~42mm,觸角單櫛齒狀。蟲體灰褐色,頭頂有一個橢圓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條明顯的灰白色橫線,后翅無斑紋,色澤略淺于前翅,中間有一條橫線。雄蟲體色略深于雌蟲,觸角羽毛狀,雌蟲觸角短羽毛狀。卵:初產時橙紅色,孵化時暗灰色,圓形,底平似包子,直徑0.9mm左右。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5~40mm,頭黑褐色,身體灰褐色,背面淡黃綠色,密被灰黃色長毛。腹部背面灰黃綠色,每節著生有環形排列的橙紅色瘤8個,其上具有長毛,兩側各有較大的黑瘤,其上著生白色細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節背面中央有較大的紅黑色瘤,臀板儲色。胸足褐色。蛹:長15~19mm,紅褐色,臀棘上的鉤刺長錨狀。繭:灰白色,橢圓形。
該蟲主要為害楊樹,常間歇性暴發成災,在發生時常常將整株樹葉吃光,僅留主干,遠看似火燒一樣,導致樹勢衰弱,嚴重影響樹木的健康發育和生長,是山東省重要的食葉害蟲之一。
2、綜合防治措施
(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應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時機。由于楊樹樹體高大,加強對蛹和成蟲的防治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可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成蟲羽化盛期應用殺蟲燈(黑光燈)誘殺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根據大多數種類初齡幼蟲群集蟲苞的特點,組織人力摘除蟲苞和卵塊,可殺死大量幼蟲,也可以利用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通過振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
(2)打孔注藥防治
對發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可打孔注藥防治。利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原藥或1倍液等。用藥量為2~4mL/10cm胸徑。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
(3)藥劑防治
在幼蟲危害期,可用BT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5%滅幼膠懸液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8 0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效果較好。2~3齡期樹,噴25%滅幼脲Ⅰ號800~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800~1 200倍液,或2.5%敵殺死6 000~8 000倍液。此外,成蟲羽化期在大面積林地可用敵敵畏插管煙劑熏殺,或安裝黑光燈誘殺蛾子。
(作者單位:157200 黑龍江省東寧市林業局審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