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榆樹作為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主要遵循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原則。無論是病害還是蟲害都要充分地做好預防工作,從樹種的選擇到栽培管理都要考慮到增強樹勢,避免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一、榆樹的病害
1、榆潰瘍病
識別特征:受害樹木多在皮孔和修枝傷口處發病,發病初期病斑不明顯,顏色較暗,皮層組織變軟,呈深灰色。發病后期病部樹皮組織壞死,枝、干部受害部位變細下陷,縱向開裂,形成不規則斑。當病斑環繞一周時,輸導組織被切斷,樹木干枯死亡。小樹、苗木當年死亡,大樹則數年后枯死。
防治辦法:①嚴格禁止使用帶病苗木。一經發現病株就地燒毀。②及時修枝、防治榆跳象,提高抗病力。③發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涂抹防治。
2、榆枯枝病
識別特征: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皮層開始腐爛時也無明顯癥狀,只有小枝上葉片萎蔫,葉形甚小,剝皮可見腐爛病狀。此后病皮失水干縮,并產生朱紅色小疣。若病皮繞樹枝、干一周,則導致枯枝、枯干。
防治方法:①注意防治害蟲,預防霜凍及日灼。②及時修枝、清理病蟲枝和病蟲木及枯立木。③城市綠化觀賞樹修剪不宜過度。同時清除枯枝、枯樹及病樹。
3、榆樹炭疽病
識別特征:發病初期,感病葉片上產生不規則形病斑,病斑淺黃色或灰白色,發病后期病斑上生產黑色或黑褐色粒狀突起,多呈放射性排列。發病嚴重時,樹葉變黃,提前脫落。
防治方法:①減少侵染來源,及時剪除病葉、病枝,清除落葉,集中銷毀。②藥劑防治,落葉后,噴施1:3:100波爾多液或45%代森錳鋅500倍液。
4、榆樹黑斑病
識別特征:病害發生在葉上,生長季節內均有發生。發病初期,感病葉表面形成黃色斑點,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以后病斑逐漸擴大,邊緣不整齊。發病后期病斑上產生略呈輪狀排列的黑色小突起。潮濕時小突起中擠出淡黃色乳酪狀的分生孢子堆。10~11月間病斑上出現圓形黑色小粒點,病斑呈瘡痂狀,病斑可相互聯合形成不規則的大斑。
防治方法:①減少侵染來源,晚秋或初冬時,收集并燒毀落地病葉。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病葉、病枝,集中銷毀。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錳鋅500倍液,或65%可濕性福美鐵500倍液,隔天噴1次。噴2-3次。
二、榆樹害蟲
1、榆毒蛾
識別特征:成蟲體長12mm左右,翅展25mm左右。體和翅白色,足的脛節和跗節橙黃色。卵橢圓形,灰黃色,表面覆蓋著灰黑色分泌物,成串排列。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0mm左右,體淡黃色。各節背面有白色毛瘤,瘤的基部周圍為黑色,腹部第1至2節有黑色較大的毛叢。蛹長15mm左右,淡綠色,頭頂有黑褐色毛束。生活習性,華北地區1年2代,以初齡幼蟲在樹皮縫隙間、孔洞中結白色薄繭越冬。翌年4月中旬活動為害。6月中旬幼蟲老熟,在樹上或建筑物縫處化蛹,蛹期15天至20天。7月初成蟲羽化,有趨光性。雌蛾多產卵于枝條上或葉背,成串排列。
2、綠尾大蠶蛾
識別特征,成蟲:體長35~40mm,翅展122mm左右。體表具深厚白色絨毛,翅粉綠色,前翅前緣經前胸呈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狀斑紋,后翅尾狀突起,長40mm。卵球形稍扁,長2mm,灰褐色。幼蟲體長80mm左右,黃綠色,氣門上線為紅色、黃色2條。體節有瘤狀突起,以中、后胸4個及第8腹:節背上1個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長毛,無毒,蛹體長45-50mm,赤褐色。額區有1塊淺色斑。繭長卵圓形,灰黃或灰褐色。生活習性,華北地區1年2代,在樹上作繭化蛹越冬。越冬蛹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并產卵。卵期10天至15天。第1代幼蟲5月上中旬孵化。幼蟲共5齡,歷期365~44天。老熟幼蟲6月上旬開始化蛹,中旬達盛期。蛹歷期15至20天。
3、榆鳳蛾
識別特征,成蟲體翅黑色,體長22mm,翅展55~91mm,觸角櫛齒狀,前翅褐色稍帶黃褐色。反翅后角有尾狀突起,外緣有2列不規則紅斑。翅基片黑色各有1個紅色斑點。腹部背面黑色,體節間;紅色(雌性)或橙黃色(雄性)。卵圓球形,黃色,有光澤。幼蟲頭黑色,全體被較厚白色蠟粉。老熟幼蟲體長44~58mm,淡綠色,全身剛毛淡黃色,各節末端有1個黑色圓點。背淺黃色,亞背線及氣門上線為褐色斑組成。氣門黃色,圍氣門黑色。生活習性,華北地區1年2代,蛹在樹冠落葉間、表土層越冬。次年5月初至6月羽化。5月中旬至6月中旬孵化為害,6月中、下旬為害最烈;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下樹作繭化蛹。第2代成蟲于7月底至8月中旬羽化,4~8天后產卵,幼蟲期30至38天,共歷5~6齡,成蟲產卵聚生平鋪,產葉反面,每塊30~109粒,每個雌成蟲一生產卵80~302粒。
三、榆樹害蟲的綜合防治
1、燈光誘殺 成蟲羽化期利用黑光燈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