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玉米螟蟲又稱玉米鉆心蟲,玉米的主要害蟲,玉米螟蟲的主要危害時其幼蟲蛀入玉米主莖或果穗內,能使玉米莖折斷,造成玉米營養供應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減產降質,玉米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的一種變態型昆蟲,分為歐洲玉米螟和亞洲玉米螟兩種。除了我國的西藏和青海以外,世界上只要有玉米種植的地方,就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出現在哪里,哪里的玉米生產就會減產,輕者5%-10%,嚴重的能達到20%-30%。如果沒有玉米,它還會危害高粱、小麥、豆類、谷子、棉花、向日葵、番茄等其他多種作物。在我國,遭受玉米螟危害比較嚴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內蒙古的東北部區域、黃淮海的春夏玉米區、新疆西北部地區,其中東北地區、內蒙古的東北部基本上每年都是偏重發生。個別年份,還會大發生。而且玉米螟的發生代數與地理緯度和年平均溫度關系很大,從北到南有幾代的差異。近年來,隨著玉米面積擴大、耕作方式變革,以及受異常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玉米螟呈發生面積增加、危害程度加重態勢,嚴重威脅著玉米高產、穩產。以往多采取化學防治方法滅蟲,且受施藥器械影響,玉米螟發生期,植株高大,難以進地防治,造成嚴重危害。為此,推廣實施玉米螟綜合防控技術勢在必行。在介紹玉米螟蟲的綜合防治方法之前,需要對于玉米螟蟲的發生規律有一定的了解。
1、玉米螟蟲的發生規律
玉米心葉期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造成“花葉”,抽穗后鉆蛀莖稈,致雌穗發育受阻而減產,蛀孔處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損霉爛,品質下降。減產10%—30%。幼蟲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葉喇叭口處或嫩葉上取食,被害葉長大時顯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時,幼蟲為害雄花、雌穗并從葉片莖部蛀入,造成風折、早枯、缺粒、瘦砒等現象。在豆科植物上,常從嫩莖分枝處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糞屑。老熟幼蟲在蛀道內近孔口處化蛹。在廣東卵期3—4天,幼蟲期20—31天,蛹期8—10天。
2、玉米螟蟲的綜合防治方法
2.1、農業防治:
2.1.1合理密植:根據種植季節、品種、高矮、生育期長短而定,畝植3000—4500株。
2.1.2處理秸稈,在玉米螟羽化前徹底處理遺留的玉米高粱越冬寄生的莖桿,消滅越冬蟲源;
2.1.3選育抗蟲品種。
2.1.4加強肥水管理,增施鉀肥,避免偏施氮肥過多貪青招蟲。
2.2.生物防治
2.2.1應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2.2.1.1白僵菌封垛防治
白僵菌封垛方法有兩種:一是噴孢子液,即用適量清水將白僵菌培養料50g浸泡一段時間后,加少量洗衣粉用手搓洗,將孢子完全搓到水中,然后將固形物撈出,再用紗布將孢子液過濾后兌50kg水噴一垛(視秸稈垛大小適量增減),點分上、中部將噴頭插入不同深度均勻噴灑;二是噴孢子粉,用每1g含量10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100g,每1m2垛面用噴粉器噴l個點。噴時將噴粉管插入垛內,搖動把手,到垛面飛出菌粉即可。
2.2.1.2白僵菌顆粒劑防治
每畝用每1g含10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0.35kg摻細河沙5kg混拌均勻后于玉米心葉末期前撒入心葉中。
2.2.1.3白僵菌噴粉防治
每畝用每1g含5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1.5kg于玉米心葉中期用機動或手動噴粉機撒入玉米心葉中。
2.2.2應用BT防治玉米螟
我市一代玉米螟的卵期長,始期(南部和中部地區)在7月上旬,盛期在7月下旬,末期在8月上旬。為害習性為初孵化幼蟲集中在雄穗為害,雄穗散粉后開始分散,但在三齡前幼蟲大部分在葉腋和雄穗上為害,三齡前幼蟲很少蛀莖。根據玉米螟生活規律及為害習性,適當調整施用時期和用量,利用BT乳劑殺蟲原理,施藥時期為一代螟卵孵化基本結束到幼蟲蛀莖前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BT乳劑防治玉米螟最佳時期,適當增加BT乳劑為200g/畝。
2.2.3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由于玉米螟田間落卵規律及赤眼蜂出蜂規律均呈正態分布,為了使田間出蜂與玉米螟卵期同步,放蜂時間確定為第一次7月7日至10日,第二次為7月12日至15日,放蜂量第一次0.5~0.6萬頭,第二次為0.9~1.0萬頭,使田間出蜂與玉米螟落卵更好吻合,提高防治效果。放蜂時亦應嚴格操作,取蜂后應盡快將其運到放蜂地點,并于1~2天內施放田間,每畝施放2~3個點,采用正方形4點放蜂法,即每畝l個蜂卡(約100粒)均分4塊放4個點(每點約25粒),每點13m×13m,用針線將蜂卡縫在玉米葉卷成的卷筒中,避免陽光照射和雨水。要選擇晴天上午或下午放蜂,避免中午天氣熱和大風天放蜂,以免降低赤眼蜂羽化率和寄生率;每畝1.5萬頭,分兩次放蜂,第一次0.8萬頭,第二次0.7萬頭。
使用優質蜂、菌是保證防治效果的先決條件。在生物防治工作中,應采用“三統一”的方法,即:統一定購、統一質檢、統一發放,由省站組織統一對產品進行質量檢驗。白僵菌粉每克含活孢子25~30億以上為合格標準,杜絕使用未經檢驗的產品。
2.3藥劑防治:化學防治玉米螟蟲的最佳時間是心葉末期(剝去心葉叢外面的綠色葉片,僅有2-3片黃白色嫩葉包著尚未抽出的幼嫩雄穗),此時是低齡幼蟲最大限度地潛伏在心葉叢中為害的時刻。每畝用50%巴丹100克兌水100公斤噴霧或灌于心葉內。還可用25%增效殺蟲雙水劑1公斤加水5公斤加細砂土25公斤配制成顆劑,每畝10公斤施于心葉防治。
玉米螟蟲的綜合防治方法中最為關鍵的是前期預防和施藥最佳期的把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玉米螟蟲的危害有加大趨勢,因此對于農戶朋友來說,科學種田、科學管理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