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一、插秧機的特點
1.機器性能可很好地滿足現代水稻群體質量栽植的定穴、定量、寬行、淺栽要求,能保證基本苗的數量、秧苗淺栽的低節位分蘗、寬行的通風透光特性。
2.所插的秧苗要求按標準規范育成規格均勻一致的毯狀秧苗。
3.插秧機的分體式浮板及液壓仿形裝置,基本上解決了由于壅泥、壅水及栽插深度不一致的問題,確保了機插質量。
4.插秧機上配有高速取秧數量的手柄,可以方便調整插秧機抓取帶土小苗的數量。
5.由于大量采用高強度鋁合金、工程塑料等材料以及先進的制造工藝,因此整機重量輕,機動性好,并具有較好使用耐久性和可靠性。
二、插秧機田間作業方法
下田插秧前還要對插秧機作一次全面仔細的檢查調試,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并要根據大田的肥力、水稻品種等,對插秧的株距、插秧的深度、每穴的秧苗株數進行檢查和調整。
1.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數的調整
一是插秧的株距調整。應根據水稻品種、秧苗大小、大田肥質等確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過株距調節手柄進行調整。它有標為70、80、90的3個檔位,對應的株距分別為147、131、117 mm,基本穴數分別為21萬、24萬、27萬穴/hm2。二是插秧深度的調整。根據農藝生產要求,機插秧深度應達到“不漂不倒,越淺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為10mm,插秧深度調節是通過插秧深度調節手柄來調整,共有4個檔位,往上為淺,往下為深。還可通過換裝浮板支架上6個插孔來調節插深。三是每穴秧苗株數的調整。水稻品種不同,每穴秧苗株數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為3~5株,如不對,應通過調節縱向取秧量和橫向送秧量來調節秧針取秧量,從而改變機插時每穴株數。調節手柄位置每調整一檔,就改變取苗量1mm。手柄向左調,取秧量增多;向右調,取秧量減少。一般先固定橫向送秧的檔位位置后,再用手柄改變調整縱向取秧量,以保證機插后每穴有合理的秧苗數。
2.插秧作業路線
科學選擇插秧作業路線、合理安排裝秧地點,可提高插秧作業效率。主要有2種作業路線。第1種:插秧時,先在田埂周圍留下1排即4行寬的余地。插秧機從田塊的左側下田插第1排。然后緊靠第1排,插第2排,依次進行。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插秧機再出田。第2種:第1排直接靠田埂左側下田插秧,田頭兩邊留2排即8行寬的余地,然后一排緊靠一排插秧,當插到田的右側時,留1排4行寬的余地,再把田頭2排8行插完,再插田的右側留下的一排,插秧機再出田。
3.掌握操作技術,精心駕駛
這是提高機插秧質量和奪取高產的重要環節。在插秧作業時,一是插秧機要保持勻速前進,不能忽快忽慢或頻繁停機。作業行走路線要保持直線性,行走中盡量不用捏轉向手把或猛烈扳動扶手架方法來糾正插秧機前進作業的直線性,以防急彎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邊插秧邊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排除。同時注意送苗輥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況,若發現槽口有秧根或粘土,要及時停機清理,以免影響插秧質量。三是初裝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須把插秧機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側,以保證栽插質量。
4.插秧機的維護保養
一是每天作業后,要清理插秧機上的泥土雜物等。二是清理干凈后,檢查發動機、齒輪箱中的油料,不足時添加。對各運動、摩擦部位加注機油或黃油進行潤滑。三是檢查調整。對整機上各緊固螺絲、螺帽進行檢查,發現松動要及時緊固;對主離合器、插秧離合器、秧針與導軌的間隙、秧針與苗箱的間隙等進行檢查調整。四是整個操作作業過程中,機手要注意安全。對插秧機進行維護保養時,要在發動機熄火的情況下進行,以防發生事故。
三、插秧機的入庫維修保養
1.發動機在中速運轉狀態下,用水清洗,應完全清除污物。清洗后不要立即停止運轉,而要繼續轉2-3分鐘。
2.打開前機蓋,關閉燃油濾清器,松開油管放油,排放完畢后安裝好油管,松開汽化器的放油螺栓,應完全放出汽化器內的汽油,以免汽化器內氧化、生銹和堵塞。
3.為了防止汽缸內壁和氣門生銹,打開火花塞,往火化塞孔注入新機油20ml左右后,檢查火花塞,如有積碳,用砂紙清除,將電極間隙調整在0.6-0.7mm毫米即可,安裝好火花塞,將啟動器拉動10轉左右;安裝好前機罩。
4.連接主離合器,緩慢的拉動反沖式啟動器,并在有壓縮感覺的位置停下來。
5.為了延長插植臂內壓彈簧的壽命,插植叉應放在最下面的位置(壓出苗的狀態)時保管。
6.主離合器手柄和插植離合器手柄為“斷開”,油壓手柄“下降”、信號燈開關為“停止”狀態下保管。
7.清洗干凈的插秧機應罩上機罩,并存放在灰塵、潮氣少,無直射陽光的場所,防止風吹雨淋、陽光暴曬。
(作者單位:150100哈爾濱市雙城區西官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