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玲
在現代化農業的時代,“三農”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發展一個合理地、科學地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因此,本研究主要探析了對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應對措施,為農村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 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現狀
1.1相關政策和優惠制度沒有有效落實
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針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制定了許多政策和優惠制度,這些政策和制度旨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但是在落實的過程總卻遭遇到了許多問題。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得到基層領導的充分了解和認識,才能從根本上發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相關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低下,沒有很好地領會到相關政策和制度,同時部分管理人員存在著公款私用的現象,并沒有將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開展一些宣傳教育活動,向農民傳遞一些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知識和體系,使得農民了解經濟管理發展的重要性和意義。管理人員不能只是照搬相關政策,沒有因地制宜地開展相關政策,導致農村生產的優質農村品沒有合理有效的銷路,無法為農民帶來真正的效益,更無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2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不足的背景
目前進行農村經濟管理的人員都是當地的行政官僚,不具備相應的經濟管理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經濟管理得不到科學的、專業的指導,許多大學畢業生和優秀人才都不愿到農村進行經濟管理和相關行政工作,這導致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缺乏大量人才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出現滯后的現象。
1.3人才的不足和農業轉型緩慢
人才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人才的缺乏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不能夠讓農村經濟的發展跟隨上時代的腳步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缺少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進行農村經濟管理的人員都是當地的行政官僚,不具備相應的經濟管理知識,傳統農業模式無法給農村帶來以往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許多地區來說還沒有形成新型農業發展模式。
2. 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應對措施
2.1加強監管保證優惠政策的有效落實
因為我國正處于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要想適應這種體制,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體制就要不斷地得到完善,政府部門只有在合理的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體系下,才能對農村經濟進行有效的管理。為了使政府的惠農政策、條例得到有效的實施,黨中央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地區政府官員的教育和培訓的力度,使他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讓農民真正了解到優惠政策和相關制度能夠為自身帶來的經濟利益,只有人民大眾深入了解,努力配合才能夠真正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還處在起步的階段,因此只有建立農村經濟發展管理的長效機制才能夠真正促進農村經濟的長效發展。
2.2引進人才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發展
我國正處于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要想適應這種體制,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體制就要不斷地得到完善。同時,政府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和精簡政府機構及人員來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規范化。相信人才的引進會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管理帶來新點子、新想法和新途徑。我國農村應當加強對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讓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能夠愿意到農村基層工作,并發揮自己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要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解決大學生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的政策。對于那些自己經營的鄉鎮所,要逐漸讓他們實現自主發展、獨立營銷,進而脫離財政供養的模式。
2.3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和加快農村經濟轉型
科學文化知識在任何發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想農村經濟管理得到有效發展,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較為低下,因此要全面替身農村人民的整體素質,加強對于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了解到政策和制度的真正含義。如果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不夠高,農村經濟管理發展會受到嚴重的阻礙。目前我國農村經濟轉型的緩慢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應當通過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手段來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和發展,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不斷改善和農村的教育體制和加大教育工作,進而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同時應當因地制宜的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開展不同種類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開發出適合于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相關副業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151806 黑龍江省巴彥縣萬發鎮農村經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