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冰
一、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工作不規范
由于我省農村會計工作起步較晚,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最終導致財務處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村級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在會計處理時不按有關會計制度進行核算。有的賬簿設置不全,不設總賬、明細賬,做成了糊涂賬、流水賬。二是原始憑證內容殘缺不全,簽字審批混亂,甚至自批自報。白條抵庫、白條入賬現象也比較嚴重。三是會計崗位設置混亂,往往是一個會計人員身兼數職,極易導致私存、私借和挪用公款等現象發生。四是財務人員素質不高,在處理會計業務時看村干部臉色和意愿行事,導致會計核算不規范,信息失真,產生所謂的“書記賬”、“主任賬”。而在這些村干部離任時,又不進行財務交接,經常出現“包包賬”、“斷頭賬”。
2、財務管理混亂
一是帳款沒有分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和村級財務制度明文規定,帳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包辦代管,一人說了算,會計成了“記帳員”,出納成了“票據保管員”。二是現金管理制度執行不嚴。在財務管理中,庫存現金數額有明文規定,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村的庫存現金超過了規定數額。有的村干部為了達到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用白條抵現金,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三是支出票據不規范、不合法,白條頂帳現象嚴重。
3、財務公開走過場,監督力度不夠
在大多數村組,民主理財、村級財務公開就是一句空話,根本沒有落實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村民理財小組成員是由村主任提名、村委會批準產生,使民主理財失去了作用。二是部分理財小組的成員不懂財務知識,不熟悉財務工作,不按規定理財,對違規違紀的收支單據仍然簽字同意報銷,起不到監督作用。三是財務公開搞形式,走過場,搞半公開、假公開。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村級財會人員的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農業局農經站負責全縣農村財會人員的管理和指導,財會人員實行持雙證上崗制。既財政部門頒發會計證,農業局頒發會計人員上崗證。同時,要注重村財會隊伍建設,將思想素質好、群眾信任、文化程度高、熱愛農村財務工作的青年充實到會計崗位。并由建立起長效培訓機制,確保農村財會隊伍的穩定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2、認真貫徹執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議事權、監事權、決策權交給群眾,對村民比較關心的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準、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建道路、民辦學校等公益性事業的經費籌集、工程招標、征地補償款、企業承包費等,必須提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后方可辦理。一句話就是村民的事真正由村民自己決定。同時,要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凡涉及到村財務的事項,村委會應及時向群眾公布,接受村民的查詢和監督,給群眾一個明白。
3、成立村民主理財監督小組,由村民代表從村干部以外的村民代表中選舉產生。人員3至4人。該小組的任務是對本村經濟往來及財務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并向鄉鎮農經站和村民代表會議報告監督情況。鄉鎮農經站負責指導民主理財監督小組的工作,定期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幫助其正確履行監督職責。從根本上解決村民不放心、不滿意和群眾監督無序、無力的問題,有效地遏止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
4、加強農村財務的監督管理力度。在紀檢監察部門設立相應的處室,專門處理村民上訪事件,由紀檢部門牽頭聯合司法、審計、農經站、財政所等部門力量,嚴肅處理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違法、違紀案件,對在財務上做手腳的村干部一經查實,堅決處理,觸犯刑律的一定要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決不姑息遷就。不搞簡單的批評或限期改正的處理方法。
5、試行村級會計人員委派制或村賬鎮管制度。目前我縣有的鄉鎮已對國家撥付的大宗征地補償款,實行了鎮財政所設賬戶單獨管理的方法,支出由村“兩委”提出申請,經村“兩委”負責人、村民代表三方簽字后方可支取使用。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村干部說了算,隨意支配征地款現象的發生。對財務管理基礎較好的村,也可由鄉鎮農經站委派會計人員到指定村任職,其工資報酬由鄉鎮財政負擔,與村里不存在經濟利益關系。主要職責是按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建賬、設賬、記賬,鄉鎮農經站組織委派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崗位交流,以防會計人員在一個村工作久了,出現情感因素,對履行會計監督帶來負面影響。對會計基礎較差、財務收支活動量不大的村,可借鑒我縣部分鄉鎮的現行做法,試行“村賬鎮管”,收入支出一律通過鎮財政所辦理。
6、對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實行年度審計或離任審計制度,未經審計的村干部不得離崗,并將審計結果做為考核村干部實績和廉政情況的重要依據,與其升降、獎懲嚴格掛鉤。
(作者單位:158203 黑龍江省雞東縣哈達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