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

從2016年開始,網紅這個詞越來越熱,在各個媒體上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直到papi醬被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和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聯合投資后,網紅經濟終于被推到了拋物線的頂端,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旦出名,大眾的注意力就會往這個地方集中,一旦集中,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會發生,一些原本就存在的或者本來是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也會被輿論放大,一時間感覺甚囂塵上,好不熱鬧。對于善于評論的段子手或者能舞點筆墨的人來說,有這樣的熱點供消費,自然是不能放過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網紅經濟的繁榮,所謂水漲船高,也是這個道理。
首先,網紅經濟的本質還是明星經濟,或者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粉絲經濟。網紅的著力點其實不是“網”,網只是助推器,關鍵是在于“紅”,“紅”不是動詞或形容詞,而是名詞,是指名人或者知名的事、物等,只不過名人更常見,特別是女的比較常見,所以大家往往喜歡等同于那些顏值高的、甚至是“蛇精女”,直接形象化了,這種等同其實偏差還是蠻大的,但不管怎么說,都是靠“紅”來進行經濟上的轉化,銷售的基本上也都是“紅”的影響力,買單的差不多也都是粉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要出名的,聚集了大量粉絲的,無論是人還是物,都能轉換成網紅經濟。為了在眼球經濟中保持受捧熱度,網紅們需要對自己進行精心雕琢,以防止粉絲們因審美疲勞棄之而去,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壓縮私人空間,煞費苦心地包裝各個生活場景并努力迎合粉絲們的互動需求。
其次,網紅之所以會成為一種現象,會升格成為網紅經濟學,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了移動互聯網這個助推器。我們知道,互聯網對信息的處理具有快速、海量和放大的特點,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又把“網”的作用提高了一個層次,所以網紅們的熱點效應就會出現疊加,其輿論能力就會被放的很大。
第三,大部分的網紅來去都是一陣風,能沉淀下來的,靠的還是內容。網紅經濟是以內容創作為基礎的,保持優秀創意、創新精神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現在的網紅已經不像幾年前的“芙蓉姐姐”、“鳳姐”、“干露露”等這樣的純粹靠吸引眼球來擴展影響力和發展的群體,目前比較熱的基本上都是靠內容起家的,比如說papi醬,大家記住的雖然是papi醬,其實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她的顏值,核心的還是她的內容觸動了大家,她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另外像一些淘寶上的網紅,早年可能僅僅靠拍拍照片、賣賣萌就能奏效了,但現在完全不行,做的好的基本上背后都是有一個團隊在做整體的內容策劃。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些網紅,比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鴻觀的宋鴻兵、曉說的高曉松、秦朔朋友圈的秦朔等,甚至之前的任大炮,基本上都是靠持續的內容來維持其影響力周期的,沒有內容或者內容稀少、內容質量差的往往就是一陣風,來的快,走的也快。
第四,資本聯姻的網紅成為一股非常強勢的力量。以前的網紅往往只是單兵作戰,其影響力轉化的渠道大部分都落在了淘寶店和微商上面了,很難帶來可觀的或者說可以拿得出手的經濟效益。但是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生物進化論的興起,很多資本越來越重視單點影響力的作用,只要發揮的好、引導的好,完全可以進化成一顆參天大樹,具有非常高的溢價能力,網紅的資本作用越來越明顯,網紅背后的資本力量也越來越集中。
今年3月19日,被稱為“2016年第一網紅”的Papi醬正式獲得真格基金、羅輯思維、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的聯合投資共1200萬。在隨后舉辦的廣告拍賣會上,Papi醬的廣告更是拍賣出了2200萬的天價。這被認為網紅經濟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事實上,各路資本在去年就已開始布局。21世紀經濟報道進行的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網絡直播平臺吸引的融資額就已達到50億人民幣。百度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網易、樂視等互聯網巨頭均表示看好網絡直播對視頻產業的革命性影響,已經或者即將進入直播產業。當前的市場以及融資數據都在說明,網絡直播行業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
今后幾年,在資本的作用下,相信也一定會有很多強勢的網紅被孵化出來,一些原來的網紅也大都會和資本進行聯姻,共同開花結果。
第五,網紅的邊界是法律而非道德。當網紅的經濟能力逐漸被開發出來之后,大量的想成為網紅、希望通過網紅迅速帶來經濟利益的人就會涌進來,或者原本一些才華不怎么樣的網紅為了千方百計地維持自己的熱度就會刻意去突破一些底線,尋找一些個性的、另類的事件來消費粉絲、娛樂大眾。
互聯網傳播的是信息,信息的表現形式一般只有四種,即圖片,視頻,音頻以及文字,其中除了音頻外,基本上都是視覺要素,所以大部分網紅為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吸引眼球,比如前幾年的芙蓉姐姐們?!拔Υ蠓ā币坏┯枚嗔?,用過火了,基本上都會誤入歧途,進而突破道德的約束,引起輿論的紛爭,然而這種“紛爭”也是早前網紅或者能力差一些網紅的目的,他們往往會陷入到這種純粹的眼球陷阱里面出不來。這種情況下,在網紅的世界里,道德的約束力不但很差,還極有可能會成為網紅的工具,成為網紅的幫兇。
還有一些以“言論自由”為幌子的一些暴民“網紅”,肆意傳播負面信息,攻擊政府、攻擊同行、攻擊競爭對手......總之,他們用所謂的“吐槽”和“謾罵”的方式宣泄各種不滿,甚至把攻擊當成是營銷的手段,不斷地突破道德底線,甚至是不惜觸犯法律。
網絡本身是充滿包容性的,但是網絡上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無論是網絡世界還是現實世界,主體都是人,一些關系到公序良俗和基本的權利和義務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適用于線下的道德感和法律規范同樣也適用于線上。所以,一些“玩過火”的網紅開始遇到問題,比如任志強的微博被關閉,papi醬的粗口被限制,網絡主播的涉黃、涉暴力的行為被禁止......
在去年的烏鎮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習總書記曾向全世界表達一個觀點:互聯網世界不是無主地,互聯網也需要規則,網民也需要一個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營造一個安全的、積極的互聯網世界也是各國政府的職責,也符合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網紅是一種個人人格化、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在互聯網世界中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可預知的未來,個體的價值一定會被繼續挖掘、激活和放大,網紅經濟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但是,網紅雖然蓬勃發展,成長迅速,但也應該注意自己的邊界:網紅在法律面前也沒有特權,一旦越界,必將會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最終會身敗名裂。這紅與黑的邊界,正是法律規范到的地方。
作為網絡世界的名人,網紅們更要愛惜羽毛,肩負起公眾人物的相應的社會責任,更要有底線和邊界意識,注意內容創作對大眾的影響,不得違背社會道德和法律,堅持用正確的價值觀創造優秀的內容服務社會與大眾,營造和維護互聯網晴朗干凈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