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
摘要:不同的盈余管理動機和經營水平的公司所體現出來的財務特征是不同的。本文根據盈余管理的動機、企業的經營業績變化將微利上市公司分為:獲得融資的微利公司、扭虧為盈的微利公司、業績下降的微利公司、連續微利的微利公司,并根據其特征提出了財務分析路徑。
關鍵詞:微利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路徑
我國上市公司出現微利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雖然同為微利公司,但是不同的盈余管理動機和經營水平的公司所體現出來的財務特征是不同的。因此,適當的對微利公司進行分類是必要的,這樣能夠更好的突出企業的財務指標的獨特性更加明顯,得出的結論也更加準確。
根據盈余管理的動機、企業的經營業績變化將微利企業分為四類,并分類別進行財務特征的研究:
一、獲得融資的微利公司
我國資本市場上主要的融資行為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IPO),通過資本市場配股融資、增發融資(SEO)。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對于公司IPO和SEO行為有嚴格的業績限制,因此部分公司再融資前虛增利潤,造成了部分不合格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惡意圈錢,一旦圈錢成功,則馬上轉回的會計盈余造成會計盈余的大幅下降,利潤微薄。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奉行現金為王的戰略,盲目在資本市場融資,造成了資金的閑置,這也造成了融資后公司業績的快速下降。
張祥建、徐晉(2005)[1]研究了上市公司配股(SEO)前后的盈余管理行為以及業績變化,研究發現配股公司的總應計利潤在配股后顯著的為負,業績出現明顯的滑坡,業績與配股前的操控性應計利潤負相關。陸正飛、魏濤(2006)[2]得出了與張祥建、徐晉(2005)幾乎相同的結論。
在研究公司上市前后業績變化影響因素方面,陳良華等(2005)通過單變量均值檢驗發現:流動比率、主營業務收入、銷售凈利率與總資產收益率在IPO前后有顯著差異;流動比率和主營業務收入相較于IPO前有大幅度的增加,而銷售凈利率與總資產收益率與IPO前有顯著的降低。進一步通過模型回歸發現:影響業績變化的因素主要是主營業務的所在地和有無風險投資的背景。杜沔、王良成(2006)[3]認為,配股后公司業績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基于自由現金流假說,代理層更愿意擁有更多現金流,而不是將現金用于凈現值為正的項目,或將現金分給股東;配股后投資水平不高,導致融資現金閑置,提升不了業績,以及公司規模過大,內部控制成本過高,導致業績下降。黃新建、李若山(2007)[4]認為配股公司的業績下降是由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上市公司完成配股工作期再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消失, 從而上市公司的業績恢復平淡;二是有些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配股是為了來填補資金黑洞,而不是用來投資項目;三是由于上市公司在沒有適合的投資項目的情況下仍然實施配股, 在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整體經營戰略和具體情況下盲目的融資,造成業績下降。因此,以往的研究表明:前兩年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公司出現微利的情況可能是由于盈余的轉回,也有可能是對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利潤微薄。
此類微利公司的財務分析路徑為:
1.計算公司的盈余管理指標,通過對指標特征的分析來檢驗微利公司是否存在盈余轉回情況。
2.觀察公司的資產營運指標特征,研究公司的業績下降是否是由于資產使用缺乏效率。
二、扭虧為盈的微利公司
上市公司如果發生虧損,如不盡快扭虧為盈,可能會被證監會在簡稱前冠以“ST”。持續虧損,甚至會被要求退市。因此為了“保牌”,扭虧是虧損公司的首要任務。企業可能會采取放寬信用政策刺激銷售等經營策略增加利潤,避免再次虧損。虧損的企業也可以采用改變合并范圍來增加投資收益、轉回前期計提的減值準備、通過交易獲得更多的利得等手段來提升非經常性損益。陸建橋(1999)[5]發現:虧損企業在扭虧年度存在盈余管理行為,其應計利潤總額顯著的小于0,且顯著的小于控制樣本企業。我國的上市公司多使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管理實現扭虧。蔣義宏、王麗琨(2003)[6]發現:1999至2001的中國首次虧損的上市公司的經常性損益小于其他上市公司;而首次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的經常性損益金額顯著的高于其他上市公司。魏濤等(2007)[7]的研究結果表明,首次虧損年度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顯著小于0,利用非經常性損益做大虧損;在扭虧年度的非經常性損益顯著大于0。在考察扭虧公司使用的非經常性損益的具體項目方面,陳曉、戴翠玉(2004)[8]認為:虧損公司在扭虧年度主要通過關聯方交易、資產重組的方式扭虧;連續虧損的公司的扭虧動機要強于非連續虧損。薛爽等(2005)認為:虧損公司扭虧年度的資產減值計提情況,扭虧公司的資產減值計提金額顯著的小于樣本公司,并且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金額顯著小于樣本公司。
此類公司的財務分析路徑為:
1.計算公司的盈余管理指標,重點關注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扭虧的影響,通過對指標的分析來檢驗公司是否存在避免虧損的盈余行為。
2.觀察公司在扭虧年度的經營管理特征,判斷公司的銷售、管理水平是否在扭虧年度有實質性的提高。
三、業績下降的微利公司
業績下降形成微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經營環境和自身管理出現變化,企業的業績下滑,造成了企業的微利;另外,經營業績良好的企業為了轉移監管部門的注意力、避免繳納更多的稅款、避免公眾和輿論的譴責、尋求政府的救助和保護也可能會反向操縱盈余,使得盈余水平降低,但不至于虧損,從而形成微利。Jones(1991)[9]的研究發現,為了獲取美國國際貿易協會的救濟,樣本公司紛紛反向的操作盈余,從而達到調低盈余的目的。
此類公司的財務分析路徑為:
1.計算公司的盈余管理指標,觀察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2.觀察銷售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資本結構的指標特征,找出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
四、連續微利的微利公司
連續微利的微利公司是指公司的ROE長期在低水平徘徊。市場激烈競爭可能使得公司長期處于微利狀態。另外,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不善,銷售產品本身的附加值不高,以及缺少對于成本和費用的有效管理也會造成企業利潤微薄。由于利潤較低,公司隨時可能虧損,部分公司也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提高公司盈余,避免虧損。
此類公司的財務分析路徑為:
1.通過觀察公司的盈余管理指標特征來判斷公司是否存在避免虧損的盈余管理動機。
2.計算銷售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資本結構的特征,并觀察這些指標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找出公司持續微利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張祥建,徐晉.盈余管理、配股融資與上市公司業績滑坡[J].經濟科學,2005(1).
[2] 陸正飛,魏濤.配股后業績下降,盈余管理后果與真實業績滑坡[J].會計研究,2006(8).
[3] 杜沔,王良成.我國上市公司配股前后業績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6(3).
[4] 黃新建,李若山.中國上市公司配股融資前后經營業績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7(11).
[5] 陸建橋.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會計研究,1999(9).
[6] 蔣義宏,王麗琨.經常性損益緣何經常發生[J].證券市場導報,2003(6).
[7] 魏濤,陸正飛,單宏偉.非經常性損益盈余管理的動機、手段和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2007(1).
[8] 陳曉,戴翠玉.A股虧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與手段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2).
[9]Jones J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Investi-ga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Autumn):193-228.
(作者單位: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管理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