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豪
摘要:“黑天鵝”事件的偶發性、極端性,通常會給資本市場帶來連鎖性的負面打擊甚至傾覆作用。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單位,在所難免地會與該類事件“短兵相接”,而內部審計能作為平滑事件影響并發揮多維效用的重要機制。
關鍵詞:內部審計;“黑天鵝”事件;企業;應急
一、管理財務風險
“黑天鵝”事件(下文統一簡稱:事件)與當代企業經營復雜性息息相關,它的爆發將直接造成企業財務治理效率低下,會計信息失實等危害。而強化內部審計,必然要求會計信息的采集、紀錄、匯總等更具及時性和有效性,同時對財務管理的關鍵崗位、關鍵流程、關鍵環節形成制約,進而在事前降低財務風險成本,增強企業財務對于此類事件的“抵抗力”。同時,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特殊中立的評價機制,能夠與企業內控密切配合,使會計行為、財務活動受到雙重監察,進而抑制財務部門為應急事件而做出的過度盈余管理,提高財務信息質量,保證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公允性,為后續妥善處理事件奠定客觀的財務基礎。再者,內部審計一般對企業慣常的經營數據和財務指標都有累積與分析,即其傳統的監督、評價職能。在事件爆發后,內部審計能在重要性原則的指導下重點分析個別財務指標,以點帶面地迅速識別、糾正事件中匿藏的財務漏洞,進而增強企業在黑天鵝事件中的財務“愈合能力”。對于解決事件所需的專項資金支出,內部審計能將“歸口管理”的思路貫穿始終,即由事件負責人統一管理該筆資金,并根據應急需求分化到各級部門進行分級負責。在最后的審批復核上,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并依照全面預算來安排支出情況。據此,內部審計可依照開支狀況、支出標準等具體情形來監督支出步驟,盤活資金鏈,防止事件應急中的資金浪費。
二、管理經營風險
企業的資產周轉、籌資渠道、信用體系等都可能受到事件的負面波及,易在短時間內遭受盈利能力的“休克”,從而使企業價值鏈斷層,競爭優勢崩塌,無法再實現成本領先或者標歧立異。譬如曾以規模優勢取勝的企業一夕之間陷入產能過剩、產品滯銷的泥淖。而內部審計的存在,介乎于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之間,能夠將風險導向的思維在各級別、各部門之間上傳下達,進而能從公司治理的戰略高度調整企業的發展偏差。內部審計能通過衡量企業預期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并將之與事件中兩者的實際效用相比較,客觀地識別出二者的差異,從而為管理層提供咨詢服務,為治理結構的完善提供對比基礎。再者,基于價值增值的內部審計是企業流程管理的重要輔助,其能從獨立視角評估事件對企業各營運流程的客觀傷害,進而指出制度性缺陷和環節性缺失,為企業高效分配資源來應急提供建設性意見。最后,內部審計可作為連通企業采購、研發、市場、財務、人力、法務部門的重要樞紐,將事件中暴露的薄弱經營流程直接與各部門溝通,發揮企業作為整體的協作效應,從而在短時間內克服事件造成的不利經營影響。
三、是提高工作績效的潛在要求
嚴密的內部審計可將企業業務流程監督考核得更為嚴謹、更為細致,從而如實地反映每個員工的工作實質和績效,減少人為干預績效考評的概率。在事件中,內部審計所設立的考核理念能成為各部門應急事件的無形標桿,潛在地杜絕推諉應付或人浮于事的現象。此外,不斷完善內部審計有助于推動企業內部獎懲的明細化演進,能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針對部門、個人進行識別化、啟發化獎懲。特別在事件中,企業各部門受到的沖擊廣度與深度不盡相同,不能簡單地以經濟增加值(EVA)作為唯一評判標準,更不可臉譜化地以利潤中心或者成本中心的劃分進行獎懲。內部審計的存在,能更加公允地關注各部門長遠的綜合性、內涵性指標,避免僅片面評估事件中的損失額等顯性價值,從而做到以獎懲促績效,帶動各部門克服事件不良影響的工作激情和業務潛能。最后,內部審計能以發展、全面、中立的眼光看待事件應急經費投入和部門應急績效的辯證關系,杜絕為盲目應急事件、節約開支而荒廢技術研究、內控優化等短視行為,并建立適當的個體啟發式激勵管理,物質與精神并重,尊重多樣化責任主體的需求層次,對事件應急貢獻做出啟發性激勵,以提升團隊士氣。
四、理順企業權責劃分
在應對事件時,集權處理往往比分權處理更為高效直接,而前者又存在越級行權或權責不符等情形。同時,范圍輻射度越廣泛的集權處理,需要的權責體系建設也要越廣泛,因此就存在權責分散籠統的情況。因而,就需要內部審計在事件中妥善處理集權范圍和權責劃分的問題。內部審計首先能保證事件處理人的權威性,使得“政令出一”。還能監督關鍵控制點和風險點上的相關負責人,使之作為集權輻射的推廣人與建設者,從而在權責廣泛化的過程中有權責集中收歸機制,保證企業事件應急系統的高效與完整。這些內審舉措有助于建立事件應急崗位責任制度,做到“誰的權,誰負責”,真正明確權責的統一性,以防止集權人員利用事件造成的管理真空來進行體外循環而中飽私囊。此外,內部審計有利于把握好事件投入和應急成本、集權與分權的交互關系。能將應急事件的全過程進行記錄、匯總、剖析,從而總結出最優的“投入產出比”,譬如:以誰集權或怎樣集權能高效解決事件,以哪些部門為核心能夠迅速修復事件損害等。從長遠來看,能逐步提升內控管理水平、風險控制效率,從而完善企業價值鏈,最終做到 “防患于未然”來節約風險損失和補損支出。
五、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優秀的企業文化內核是團隊凝聚力和集體向心力,是企業高效解決事件的重要軟實力。積極的內部審計,必定與員工素質、領導隊伍休戚相關,是公司愿景的內部投影,對塑造企業文化、形象起著關鍵作用。在事件中,能強化廉潔自律建設,運用多層次的控制監督體系防止企業內部人員利用事件造成的疏漏大肆攫取企業核心機密、商業利益等。同時能協同供應商、代理商、企業員工等,以公開或匿名舉報的方式產生強大的威懾力,共同防范事件中的企業“蟊賊”。再者,內部審計的業務程序符合制度和道德的雙重規范。一方面能在事件發生之前有針對性、重點性、時效性地建立內審規章制度,讓內審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蘊含著社會公德、職業美德、個人道德等豐富內涵,體現并弘揚了“依法、求實、嚴格、奮進、奉獻”的新時代審計精神,這些精神在審計業務活動中極具外溢性,能夠在事件中激發更加公平、公開、公正的企業文化氛圍,有利于事件的妥善解決。
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作為面向市場、面向公眾、自負盈虧的經營性單位,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與行業道義,并且不能以自身經營現狀為理由來違反、破壞相關執業公德。誠然,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會受到“黑天鵝”事件難以估量的影響,其現金流、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等都可能成為被嚴重波及的對象。為了脫離經營危機和財務困境,部分企業的個別部門可能會采取飲鴆止渴的極端方式來壓縮成本或者占領市場,譬如:偷稅漏稅,使用假冒偽劣的原材料,盜竊其他企業商業機密、專利技術等。殊不知,這些舉措恰恰給企業埋下了“毒丸”,是應急事件中的高危隱患。而內部審計的存在,能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衡量事件解決的首要標尺是企業的業務流程、治理結構、風險管控能力、價值鏈構建能力是否有效抵御或修復事件的不良波及,是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盈利潛力,而非短時期的利潤空間或經濟增加值。此外,內部審計作為國家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同樣關注社會公眾利益。檢查事件解決的合法合規性,相關合同的審批手續,是否存在“灰色收入,是否履行社會義務(依法納稅、節能減排)等都是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這些舉措能加強事件解決的合規性管理,平衡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辯證關系。
一言蔽之,內部審計能為企業應急“黑天鵝”事件發揮多維效用,是潛能巨大的利潤中心,而非成本中心。對內部審計的革故鼎新,應成為當代企業完善風險管理、優化治理結構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郝玉貴,高明洋.內部審計增加高新技術企業價值——以DH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5(09:)150-154.
[2]陳國珍.內部審計增值問題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5(13):108-110.
[3]劉曉嬙.內部審計增值路徑探析[J].商業會計,2015(04:)39-40.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