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
摘要:“營改增”政策的開展與實施,不僅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結構性減稅政策的落實。我國政府實施“營改增”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煤炭企業的稅負,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本文就針對“營改增”對煤炭企業的影響進行簡單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營改增”;煤炭企業;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的營業稅制度主要是針對于各個行業的營業稅和增值稅,進行相應的征收。但是在“營改增”實施以后,將之前的營業稅項目改變成增值稅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復納稅的情況出現,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從而提高了我國的國民經濟收入。
一、“營改增”政策實施的原因
從本質上來說,合理的增值稅主要指的是價外稅。增值稅,顧名思義,有增值才能實施征稅,沒有增值則就不能夠征稅,這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出現。但是,當前我國的稅收制度還存在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現象,一些行業還需要交營業稅。營業稅作為地方的主要稅種,不存在成本抵扣的問題,因此導致增值稅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之間的比例不合理,這不僅阻礙了企業的良好發展,而且還擾亂了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但自從“營改增”實施以來,增值稅抵扣機制逐步趨于完善,不僅有效的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向“環環抵扣”的轉變,同時也進一步完成了由“全額征收”向“增值征收”的轉變。
二、“營改增”對煤炭企業的影響
(一)提升了稅務籌劃難度
就針對于理論層面而言,“營改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媒體企業的稅負,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這需要以外部市場票據管理規范為前提。而從目前來看,對于這種理想的稅收環境,我國還難以實現。由于煤炭企業在生產和運營中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寬、交易環節比較多,一旦出現了任何問題,都會使得企業無法正常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煤炭企業無法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1]。同時,勞務費在煤炭企業成本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勞務主體包括有企業員工、零散民工以及外包公司等,從而使得勞務收入只能計入銷項稅,同時再加上零散民工缺乏增值稅專用發票,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加了稅負,進而降低了煤炭企業的發展能力。
(二)影響了生產勘探的開展
施工單位在接受煤礦勘查勘探工程勞務的過程中,煤炭企業必須要求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為6%,對于材料耗用較大的煤礦生產性勘查勘探工程,煤炭企業可以要求施工單位單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結算,稅率為17%,需要注意的是,應在合同中加以說明和規定。在制定經營考核計劃和生產工程預算的過程中,考核部門和計劃部門應該在原預算不變的情況下,將稅收政策變化影響預計在其中,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查勘探成本。同時,對于項目的設計勞務,煤炭企業應該向設計單位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并進行結算和抵扣[2]。
(三)提升了會計核算的難度
首先,當我們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之前,煤炭企業需要繳納稅的科目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在實施“營改增”之后,不僅使得會計科目增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目的復雜性,同時會計核算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其次,自從“營改增”稅務制度實施以后,繳納增值稅后的收入部分成為了煤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在稅務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企業的固定資產也會相應的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累計折舊額;最后,稅務制度的改革,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稍有不慎,便很容易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三、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納稅籌劃力度
該問題主要還是需要從經營、籌資以及固定資產折舊三個方面來開展進行。第一,就針對于籌資而言,我們主要可以通過舉債、列支利息、設備租賃等方式。在“營改增”實施以后,針對于設備的租賃,可以通過分攤租金,減少企業的稅負。對于煤炭企業來說通過租賃盈利的公司,可以將盈利進行有效的轉移,并通過租賃,減少企業的納稅金額;其次,對于經營而言,主要是管理職工薪酬和勞務人員這兩個方面。最后,固定資產的折舊具有一定的抵稅作用。因此,在折舊的過程中,煤炭企業應該將折舊最大化。
(二)正確把握政策導向
經過深入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實踐證明,在“營改增”的背景下,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相應的利益:首先,服務行業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后,可以將購買的固定資產進行相應的抵扣;其次,銷售零售服務行業可以將接受服務的相關繳稅項目進行一定的抵扣;再次,跨國服務的企業,在稅務改革之前,需要繳納營業稅,其稅率為5%,在“營改增”實施以后,則不會產生多余的繳稅項目。
四、結語
總而言之,“營改增”是我國稅務制度改革中的一項重大措施,對煤炭企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不僅應該充分利用“營改增”對自身產生的積極效應,提高企業的利益,同時還需要正確認識到“營改增”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企業的健康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峰.營改增對煤炭企業稅負及利潤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176.
[2]鄭建林.“營改增”對煤炭企業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1):64.
(作者單位:邯鄲市大力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