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云婷
摘要:加工貿易作為我國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其對經濟的增長、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技術的進步、就業壓力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加工貿易的不足之處日益顯露。本文剖析了加工貿易的不足,并對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加工貿易;政策;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壓力的降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加工貿易也顯露出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一、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問題分析
單純的加工類企業地位低下,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單純的加工類企業的生產方式是貼牌出口,對于外商的依賴性較強,企業的發展空間有限。隨著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單純的加工類企業的利潤縮小,優勢逐漸削弱。隨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加工貿易新興國家出現,國際產業出現轉移的趨勢,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的訂單面臨流失的危險。
二、我國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
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主要在于“限制”和“發展”,“限制”主要是指提高加工貿易的門檻,減少低附加值產品的加工;“發展”主要是指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升級產業結構
我國的加工貿易具有很明顯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加工貿易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企業利潤逐漸減少。加工貿易政策鼓勵企業創新,加強科技研發,實現企業產業結構升級。
(二)增加就業
雖然我國加工貿易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仍是我國加工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緩解就業壓力,創造就業機會,這對于我國目前的發展仍然具有戰略意義。利用外國資本增加就業、擴大對外交流,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國鼓勵加工貿易發展的主要目的。
(三)延伸產業鏈條
加工產業鏈條較短造成我國加工貿易增值率比較低,加工操作的過程受技術水平的影響,提高技術水平,才有可能延伸產業鏈條,加強企業優勢。
三、對于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建議
考慮到加工貿易對于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作用,同時結合我國勞動力充足的基本國情,在我國加工貿易仍會長期存在,政策上簡單地限制或任其自由發展都是不合適的,政策上應當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促進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增強加工貿易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一)繼續實行加工貿易鼓勵政策
加工貿易對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實行鼓勵加工貿易政策,增加外匯收入,加強對外交流,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建立健全加工貿易產業退出機制
現行的國家政策雖然結合商品的稅目對加工貿易產業進行分類,分別明確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但是企業信息的獲取缺乏時效性,企業往往不能第一時間知道相關政策的調整,建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實施機制,幫助企業掌握發展方向,調整企業的加工貿易產業。其次,建立加工貿易產業評價體系,對企業加工貿易的產業、企業加工貿易的能力、外貿政策、外貿環境進行評價,使單純的加工類企業具備足夠的國際競爭力時可以轉為一般貿易企業,實現企業的產業升級。對于從單純的加工類企業轉為一般企業的企業,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過渡期,為企業的產業轉型提供考慮時間。
(三)調整加工貿易的管理模式
我國目前實行開放式的監管模式,對加工貿易企業的監督性不強,同時加工貿易企業法律意識弱,這些導致走私現象嚴重。在海關監督政策上,實行出口加工區模式,簡化內銷報關的相關流程,盡量減少企業交單的次數,實現企業辦理內銷手續的高效性,加強對加工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對于企業來講,手續的減少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省時間。對于海關監督部門,有利于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加強對加工貿易企業的監督管理,減少企業走私。但是,出口加工區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出口加工區難以容納規模龐大的加工貿易產業,雖然出口加工區模式可以減弱走私現象,但是無法從根本上遏制走私現象,可以從降低關稅、減少驗關等方面解決走私現象。
(四)建立積極的政策促進加工貿易升級
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鼓勵企業由單純加工生產向設計、研發等方向發展,增加產業附加值。提高加工貿易環節的生產技術,優化整體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產品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產品轉型,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外貿增長,發揮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
四、總結
鼓勵發展加工貿易,引導加工貿易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加工貿易產業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是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主要目標和原則。國家政策的調整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保證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是一個有序、漸進的過程,同時要充分發揮加工貿易緩解就業壓力的巨大作用,保證低收入人群的就業需要。
參考文獻:
[1]隆國強.加工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06(09):4-8.
[2]張華初,李永杰.論我國加工貿易的就業效應[J].財貿經濟,2004(06):87-89.
[3]張旭宏.我國加工貿易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經濟縱橫,2004(02):7-11.
(作者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