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要:“四維助學”是以“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為宗旨,重點從“明確教學目標”、“提供學習資源”、“優化教學流程”、“點拔學習方法”四個維度形成“助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將“四維助學”滲透至化學學科,化學課堂的設計進一步優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強,這一有效舉措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伴隨而來的是,知識貯備的豐富,學習能力的提高,化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四維助學;互助合作;化學學科素養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7-004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i.issn.1008—0546.2016.07.015
21世紀是科學的世紀,具有一定的化學科學素養是21世紀公民的必然要求。化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提升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怎樣的教學模式更加貼合學生真實需求?怎樣的課堂可以更高效?這是一直激勵我們一線教師不停深思、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化學科學的基本素養
化學科學素養屬于科學素養范疇,并具有化學學科的具體內涵。化學科學素養主要是指必要的化學知識、化學科學的思維方式、對化學科學的理解、科學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化學科學素養水平是一個由低到高的持續過程,它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教育的增強,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的水平也就會不斷地提升。
二、“四維助學”課堂的內涵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秉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跡”的辦學理念,認為“教育即幫助,教學即助學”,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小班助學”策略研究。“助學課堂”是學校一直以來的研究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進一步明晰課堂教學研究的載體支持:為學生提供顯性的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安排的幫助:隱性的動機激勵、情感陶冶的支持;具體表現為適切目標分解、過程學法指導,基于學情的前測和反思。由此確定從“目標”“資源”“流程”“方法”四個維度支持學習。
“四維助學”是“助學提綱”的新發展,在汲取學校近年來教改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新三學”的核心內容“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為宗旨,重點從“明確教學目標”“提供學習資源”“優化教學流程”“點撥學習方法”四個維度形成“助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將“四維助學”滲透至化學學科,化學課堂的設計進一步優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強,這一有效舉措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伴隨而來的是,知識儲備的豐富,學習能力的提高,化學素養的提升。
三、“四維助學”課堂發展化學科學素養
1.明確教學目標,引領學習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師對學生所要達成的學習成果的最終闡述。綜合說來,我們的化學課堂就是要培養和提升學生化學素養。明確的目標,將使我們對學生素養的培養更為有效。圍繞這個理念,“四維助學”給化學課堂的第一道助力就是教學目標的引領。
(1)知識與能力目標——可測。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制定具體適切的認知與技能目標。這個起點是否恰當,這個成果是否顯著,勢必要求目標的設定要可測。上述圖1即是目標示例。在“知識與技能”的目標要求中,它將學生是否掌握與金屬活動性順序有關的置換反應的知識納入目標,課堂上將展開關于此知識的反饋檢測,這也是促成學生素養養成的有效引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可看。四維化學課堂中要能讓學習者、觀課者看到教師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方法指導和幫助。圖1中“過程與方法”指出的“利用控制實驗條件”,即是將目標的達成化于具體可見的具體實驗操作中,學生的體會會更直接。適時、適當、適切地進行學習方法點撥,引領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可察。化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也是一門飽含熱情的科學。它需要學習者細致入微的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圖1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指出教師的點撥行為應該“有趣”。這就需要教師發掘教材本身具有的情感因素,挖掘教師自身情感因素,以情冶情、以愛激愛,努力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就是學生化學素養無形中形成的過程。
2.提供課程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中的學習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撐,豐富適切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中自然也提升了學生的化學素養。作為一門科學性極強的學科,化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運用于生活,因此它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整合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1)教材教輔資源。化學課本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主題、基本線索和知識結構,這樣嚴謹的邏輯思維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化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化學教輔資料是工具性書籍,根據教學目標、學生情況靈活整合,教輔的助學功能也就能一一體現。因此,用好用巧手中的化學課本是良好的鋪墊。
(2)拓展研發資源。化學學科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來源于生活又將最終歸于生活。所以根據學情開發拓展資源,帶領學生從課堂小天地走進生活大課堂,讓素養從生活中培養起來。我們開發學校周邊資源,設計出明城墻侵蝕調查、食品添加劑調查、家用金屬材料調查、家庭小實驗設計等多種活動,通過實驗、實地考察,結合網絡、電視、報紙等途徑獲取所需資料,教會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概括、歸納等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初步加工和應用的能力。學生慢慢能夠準確地獲取所給資料中的相關信息,并與已有化學知識整合,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新信息的能力。
上述圖組正是引導學生收集資源,帶領學生走入實地探究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作用顯而易見,學生的興趣得到極大提高,過程中動腦又動手,收獲頗豐。
(3)師生自身資源。我們把教師自身的形象、課堂表現及人格魅力也納入重要的課程資源。因為教師外在的儀容儀表、舉止行為,內在的品德修養、視野和能力對學生的做人、學習產生著重要而持久的影響。化學老師應具備的科學嚴謹性、對科學現象的求知心、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和復雜性。這樣的動態生成無疑會為學生的化學素養養成錦上添花。
3.安排教學流程,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受眾,其主體地位不可撼動。為學生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是優化他們學習過程的最佳體現。優化后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少走、甚至不走“彎路”,在營養豐富的教學過程中提高能力,提升素養。
(1)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形成能力和素養。化學課堂應該是要讓學生根據自我儲備的知識,不斷去探究,從而發現并且了解。這樣的過程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化學素養提高。例如,關于對“空氣”的學習,我們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收集有關空氣的信息,擬定“我認識的空氣”的討論。讓學生自己通過收集、閱讀、思考、討論來達成教學目標。這個過程的操作,凸顯了學生的自主地位,讓自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其作用是遠大于老師的講解與灌輸的。因此,“留白”的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在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質疑消化的空間。
(2)互助合作。我們應該重視學生之間互相影響的作用力。所以,伙伴互助是化學助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尤其是具有化學特色的實驗課程中,通過同心協力、互相配合的合作;認真傾聽、表達交流的分享;智慧聯動、協同攻關的互動;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伙伴互助中的積極的人生體驗,更有滲透進思維和氣質的化學素養。
圖4和圖5正是學生們通過互助合作進行資料搜集和課堂學習,這樣的實施方式變被動為主動,較大程度提升了學生的個人化學素養。
(3)反饋練習。在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內容結束之后教師進行即時的反饋評價和矯正練習是重要的助學手段,對于保障我們化學課堂的學習質量至關重要。教師點撥指導精當,矯正練習精要,這樣的流程收到的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的。同時,即時的反饋評價和矯正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足,進而自我完善。學習目標一旦達成,學生便會產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對于化學的學習便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下列圖6、圖7便是我們針對具體的課堂內容制定的當堂反饋練習。在反饋中獲得信息,完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養。
4.點撥學習方法,升華學習素養
“四維助學”下的化學課堂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會學”,教會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一旦方法了然于心,學生的個人素養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千差萬別,但究其本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與文本對話。自主學習的方法有多種,因學科、因個人而異,最關鍵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方法。化學課本或者輔助資料,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有力抓手,因此通過“引讀—摘記—質疑—求解”的途徑,通過對書本示例的演示,教師設置逐層遞進的問題,學生通過勾畫圈點與批注靜心閱讀,嘗試主動質疑,通過自主練習、評價、檢測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將自主學習方法應用到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拓展中。這樣的學習過程一氣呵成,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導學生在文本資料中篩選信息的有效之舉。如果掌握這樣的方法,即便離開教師的指導,學生也能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不得不說這樣的學生便是具備一定素養的學生。
(2)與伙伴合作。我們的“小班助學”為這樣的策略提供了有利載體,“四維助學”更是將方法系統化,操作性更強,學生的受益也更加深遠。化學課堂一定是合作的課堂,大量的觀察與實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呈現,也更受到學生的歡迎。我們引導學生建立互助合作意識,教給學生在小組學習、研討中認真聆聽伙伴的意見,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歸納總結、提煉研討結論的方法。
上述圖8、圖9是課堂中分配給兩組的實驗要求。每組成員根據實驗要求再做出分工,觀察、記錄、討論等過程依靠每個成員的默契配合。我們引導學生在需要合作完成的實驗、動手小制作中,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時始終圍繞全組的中心任務而活動。有效的配合促進實驗過程順利地完成,在不斷的合作學習中,成員還可以取長補短,不斷促進自己的能力提高。
(3)與教師交流。教師是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拐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化學課堂可以教給學生傾聽教師講解的方法:注意集中,抓住重點,記好筆記、切問近思。教給學生善于向教師表達求助的方法,虛心求教,清晰表達,平等交流,形成新的觀點等。清晰的表達是嚴謹的邏輯思維的體現,新的發現是科學特質的成功所在。
如上圖10、圖11,在與教師的溝通交流中,學生抓住重點,在自己的知識構建中再現實驗,梳理實驗過程,明確實驗原理。能夠構建知識體系,便是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新層次。這必然是化學素養的最佳體現。
四個維度的助力,為我們的化學課堂帶來的絕不僅僅只是四股力量,它從目標的確立到過程的落實,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無一不傾注著教者一片赤誠。這樣的課堂,回歸課堂的本義,培養好奇心、純粹的興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享受智性快樂的能力。有這方沃土,何愁培養不出化學科學素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