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
先是被人們熟知的“啃老族”,子女無法獨立,還得吃喝老人的,令人唏噓不已。再就是在大城市廣泛存在的“老漂族”,為了替壓力山大的子女分擔,老人們離鄉進城,其中的種種不適應和家庭矛盾,令人心酸無奈。最近,另一種跟老人有關的社會現象又被媒體廣泛報道,那就是“甩老族”。
從實際情況看,老漂族、甩老族背后的故事似乎更令人心酸。特別是甩老族,子女完全把老人當成包袱、累贅,扔在養老院之類的機構后就大玩人間蒸發。
近年來,圍繞老年人權益保護有關部門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否真正到位還得打一個問號。如果說諸如啃老族、老漂族、甩老族等問題尚且帶有家庭內部事務的性質,背后的是是非非比較復雜,那么社會上一些損害老年人權益的現象為什么也是屢禁不止?可見在全社會范圍內對老年人權益保護還需要給予更多重視。
反家暴和老年人權益保護在某些地方具有相似性,彼此也存在交集。關于反家暴,無論是理論研究、法律實踐還是社會認知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運用法律手段反家暴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如果把通常情況下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和被啃、被甩或者是長期漂泊在外的老年人做比較,誰比誰受傷更深,恐怕難以定論。既然這樣,就應該像反家暴一樣去保護老年人權益。
保護好老年人權益,重點還在于家庭內部,需要家庭成員切實擔負起責任來。不管是“老有所終”,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不僅僅是道德倫理層面的要求,更是維系社會正常發展的一種契約。對于老年人權益保護,全社會都應該形成共識,讓損害老年人權益的行為和家庭暴力一樣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