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晚上,我不再寫稿了,而是到客廳問問父親看了《晚晴》雜志有什么收獲;或是把電視打開,陪父親看電視,聊聊戲里的故事。做飯的時候,我招呼父親幫我打下手,我們一邊做飯,一邊聊天,其樂融融。
不久前,父親從老家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因為工作較忙,我便讓父親幫我做些家務事。自從父親來了以后,我感覺輕松了不少。
晚上,我把遙控器交給父親,讓他看電視。我在書房寫稿,丈夫在臥室玩電腦。客廳安安靜靜的,父親根本沒看電視,而是拿著一本《晚晴》看。我說:“爸,你看電視吧,能收很多臺,我給你調出戲曲頻道吧!”父親說:“不看了,我看會兒雜志就行了。”一連幾個晚上,父親都在看《晚晴》,一本雜志就能翻一晚。他還解釋說:“這本雜志不賴,很適合老年人看。”
幾天之后,我發現父親在家里總是安安靜靜的,很少發出聲音。這不是父親的性格啊,他性格爽朗,平時很愛說笑。這是怎么了?我把心中的困惑告訴丈夫。丈夫想了想說:“老人家沒把咱這兒當家,他把自己當客人了。他凡事都做得禮貌周到,生怕給主人帶來不便。他不看電視而看報紙,是怕看電視聲音大,打擾你寫稿,打擾我玩電腦。他等咱們吃過飯再吃,是覺得自己老了,怕咱們嫌老人不衛生……”
丈夫的話,讓我心里酸酸的。真沒想到,多年父女竟成客。我仔細反省了一下,父親表現出來的生疏和客氣,其實跟我的做法有直接關系。多年里,我跟父親交流的比較少。尤其是我成家以后,很少陪父親聊天。想起小時候,父女之間那么親密,他背著我去看戲,給我買糖葫蘆吃。他趕集回來,給我買漂亮的發卡。我的喜怒哀樂,都要跟父親說說。人生中的大事,也要征求他的意見。可是這些年,我與父親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有時陪他聊天,也只是形式上的,沒有真正用感情溝通,更別說像小時候那樣跟他親近了。
我想好了,不能這樣下去。多年父女莫成客,我要改變這種狀態。
晚上,我不再寫稿了,而是到客廳問問父親看了《晚晴》雜志有什么收獲;或是把電視打開,陪父親看電視,聊聊戲里的故事。做飯的時候,我招呼父親幫我打下手,我們一邊做飯,一邊聊天,其樂融融。我還時不時陪父親出去散步,聽他講講往事,感覺很不錯。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父親真的把這里當自己家了。看著他每天快快樂樂的樣子,我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