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建中
外國老年人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是不是跟我們不太一樣呢?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的生活質量又是與他們的心態和精神追求分不開,那小編就帶您領略一下外國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吧。
日本爺爺奶奶釀酒開餐館
位于本州西部日本海沿岸的鳥取縣,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人口最少的一個縣。在生育率不斷降低、人口日益老齡化的背景下,鳥取縣山區的農村,人口過少和老齡化的問題比城市更為嚴重。
在鳥取縣伯耆町福岡區幽靜的農田旁,有一家叫“上代學校”的飯館。在“教室”外的院子里,有一座平房,那是一個釀造濁酒的小作坊。而這里的所有“打工者”都是老人。
上代公司董事長住田圭成介紹說,餐館有6位70來歲的老奶奶制作蕎麥面食,使用的是當地產的蕎麥面。手工豆腐和咸菜也是當地生產的。由于當地的水好,顧客紛紛贊揚蕎麥面和豆腐好吃,飯館因此大受歡迎。
隨著游客的增加,福岡區人氣漸旺,現在已有許多青年回來居住。
美國獨立和自由最自豪
在美國生活短短的一年半,我(本文作者)對美國老年人追求獨立、自豪于獨立的精神有很深的體會。
我的公公已經70多歲,仍然在做兼職工作,似乎沒有想停下的念頭。他屬于用錢特別大手大腳的人,心血來潮時,他會去買個跑車,和子女吃飯,他一定搶著買單。事實上,他的子女都屬于高收入群體,可是如果他們不讓他付錢,他就會覺得失去了自尊。圣誕節時,我和先生以及公公去小姑子家團聚。因為小姑子家住了很多客人,我們就只能住酒店。我先生先付了賬單,可老爺子堅決要還錢給我們。我先生說,“我收入又不低,給你付點賬算什么嘛!”這下老爺子急了,“你有多少錢?你以為我沒有用了嗎?”我告訴他,在中國的文化里,子女給父母經濟上的支持并不等于父母沒有用了,而是想報答養育之恩。老爺子聽后還是執著地認為他有自立的能力,不想靠子女。最后我們達成協議,讓他請我們吃飯。
前些時候我上班時看到一位老年儲戶,估計有80多歲了,走路顫巍巍的,背駝著。看到他走路艱難的樣子,我就連忙走出營業大廳去幫他拉門,結果他不但不感謝,還非常不高興地說:“你以為我老得拉不開門了嗎?”我趕緊解釋,我們中國人幫助老年人是尊敬的表現。
法國代替敬老院的村莊
近日,馬莉和丈夫剛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回到法國。76歲的馬莉雖然不習慣坐飛機,可仍然每年至少乘坐一次。每當這對老夫婦隨老年人協會的伙伴們旅游回來后,他們總是容光煥發、興致勃勃的。她的小本子上記滿了各個旅行社的價格、折扣,并早就進行了比較,每年她都能買到最便宜的飛機票去旅行,度過最美好的時光。
當然,法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還有很多。為了讓老人生活得快樂,活得更有尊嚴,法國政府專門為老年人設計了代替敬老院的村莊。
位于伊芙琳省什弗赫茲谷地的圣雷米老人村就是其中之一。村里的居民都是滿頭銀發的老人。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村內郵局、雜貨店、圖書館、美容美發店、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吧、餐廳、音樂廳、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如橋牌、舞會、音樂會、森林野餐、戲劇課、雕塑課、繪畫課及水中體操,更是老人們的精神食糧。
法國老人無論是選擇獨立生活,還是進駐老人村,都體現了現代法國老人的一種“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