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歷均



摘 要:顯德汪礦1918工作面地質條件極為復雜:一方面運料巷外段500m巷道為1916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斷面小;運料巷里段受斷層影響,坡度大、數度起伏。且1918工作面設計為直角不規則布置,運輸線彎道較多,超過45度彎道就有3個之多,傳統無極繩絞車已經無法滿足該工作面的運輸需要。為此顯德汪礦通過對無極繩絞車進行改造升級,并在1918工作面實地應用,成功實現了中雙繩無極繩絞車在復雜條件安全運輸,為其它工作面無極繩絞車的使用提供了借鑒意義。
關鍵詞:無極繩絞車;復雜條件;中雙繩
中圖分類號: TD52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9-171-2
1 1918工作面概況
工作面位于九采區東翼,西至九運下山,北至1916工作面,東至F9斷層附近,南側尚未布置工作面。煤厚1.0~1.70m,平均1.27m。運料巷總長度為1290m(其中原1916運輸巷的沿空留巷長度為500m);最大坡度17°。巷道布置如圖1:2 無極繩絞車的技術參數
3 傳統無極繩絞車在該工作面使用困難的原因
①1916工作面沿空留巷受采空區影響,巷道變形導致巷道斷面小,使用傳統的無極繩絞車安裝完畢后,人行道一側無法滿足800mm行人安全間距。
②1918運料巷里段受f1918-12和f1912-4斷層影響,坡度較大,無極繩絞車的牽引力無法滿足大件設備的運輸;而且巷道走勢數度起伏,運輸大件設備時極易出現主繩彈出,兜翻無極繩牽引車的現象,而且極大地影響軌道質量。
4 針對性措施
4.1 對無極繩絞車回繩站進行改造設計
通過對無極繩絞車回繩站以及彎道架、托繩輪輪系的設計和改造,使無極繩絞車的副繩距主繩300mm的位置使用專用輪系固定,改變以往的無極繩絞車副繩在軌道外緣一側固定的傳統,采用中雙繩的出繩模式,大大地減少了無極繩絞車安裝完畢后所占巷道的面積。改造后的回繩站如圖2所示:
4.2 改變主壓繩輪的布置方式
一般主壓繩輪的布置是按照巷道起伏情況在各地段均勻布置,由于1918運料巷巷道起伏大, 壓繩輪受力不勻, 采用均勻布置方式已多次出現彈繩、無極繩牽引車離道抬起等狀況, 為此, 將大的起伏處最低點兩邊采用主壓繩輪分組密集布置方式, 在最低點處留出5~8m不布置主壓繩輪, 使主鋼絲繩出現飄繩時不會超過軌面高度, 保證無極繩牽引車順利通過,效果明顯。
4.3 增大巷道“鍋底”處軌道豎曲線半徑
在巷道變坡點的“鍋底”處是事故易發地,原因是“鍋底”處如果豎曲線過小,主壓繩輪受力大,無極繩牽引車通過困難,很容易卡住無極繩牽引車,導致發生斷繩等事故,現將“鍋底”處的軌道豎曲線半徑調整R>9m。
4.4 改變主壓繩輪的結構
由于巷道坡度大,超過了無極繩絞車的設計坡度,在運輸支架及采煤機等大件時,絞車在兩大坡處的牽引力不夠,為有效保護無極繩絞車,采取的措施是當超重物件牽引到坡底處才進行摘鉤,讓無極繩牽引車空車運行到坡頂后,采用JSDB-19雙速絞車將大件設備牽引至坡頂后再改用無極繩絞車牽引。
4.5 增加無極繩牽引車的配重
由于無極繩牽引車本身重量較輕,在通過“鍋底”低洼處如果發生主繩彈起現象時容易被兜翻而引發事故,因此,在絞車最大牽引力范圍內在無極繩牽引車上放置兩臺報廢的75kW電機(約3t)并使用40t大鏈固定好,以防止無極繩牽引車彈起。
4.6 增設液壓缸自動張緊系統
由于巷道起伏較多,無極繩絞車運行時在各處受力不均勻,直接導致絞車出力不一致,對絞車產生沖擊,嚴重時會導致絞車傳動齒輪損壞。通過增設張緊液壓缸自動控制系統后,當系統張緊力達到最大時,液壓缸會自動伸出,減小了系統張力,反之亦然。
5 實際應用效果
1918工作面已于2015年回采完畢。該方法效果明顯,成功解決了運輸過程中的無極繩絞車打滑、崩繩抽人以及行人安全間距不夠等安全隱患,在大大降低了無極繩絞車在運輸過程中安全風險的同時,保證了無極繩絞車正常使用及性能的最大發揮,為礦井安全生產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6 應用的前景和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步改進無極繩絞車設計制造方面的不足而使其日趨完善,而此次無極繩絞車在1918工作面的成功經驗,為復雜條件下卡軌車的改良和實際應用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該方法在同行業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更好地為礦井的生產建設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確保安全穩定生產。
參 考 文 獻
[1] 蘇接明.復雜條件下無極繩絞車的應用[J].煤礦機電,2009.
[2] 張小玲.礦用無極繩絞車的改進設計[J].煤,2010.
[3] 相楊,馮國梅.SQ無極繩絞車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運用[J].科技視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