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思偉
摘 要: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工藝直接會影響到其質量,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環境的呼吁,對于潤滑油基礎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過程中,對于潤滑油基礎油的節能與排放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強化。
關鍵詞: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
中圖分類號: TE6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9-172-2
0 引言
隨著潤滑油基礎油市場對其使用要求的嚴格性,傳統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使用市場,因而對于傳統的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改革,結合潤滑油基礎油生產過程中的成本、使用范圍以及工藝流程等,采用現代化生產工藝技術,從而使得生產出的潤滑油基礎油更符合使用要求。本文結合目前潤滑油基礎油的市場進行分析,并簡單闡述了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工藝及特點。
1 我國目前潤滑油基礎油市場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于潤滑油基礎油的使用量每年也在保持著上升狀態,并且其使用量緊隨美國之后,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潤滑油的消費國家。因而潤滑油基礎油消費在我國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油品升級的不斷更換,我國轎車的發動機以及重負荷發動機油以及各類基礎油的需求隨之而呈增長趨勢,隨著發動機油的質量發展,逐漸變得高黏度指數、高氧化安定性,對于采用傳統的生產工藝所生產的Ⅰ類的基礎油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使用需求,因而目前采取了幾種先進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生產出Ⅱ類、Ⅲ類以及天然氣合成油基礎油,這種潤滑油基礎油生產的擴能與升級,使得潤滑油基礎油市場維持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
2 生產潤滑油基礎油的影響因素
雖然市場上的汽油、柴油的生產屬于煉油廠的核心業務,但對于潤滑油基礎油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大,同時在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優勢,由于受到原油性質,以及煉油廠潤滑油基礎油加工技術、設備等的因素影響,使得潤滑油基礎油在生產過程中變得復雜化,并且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2.1 目前市場上煉油廠的裝置結構
對于通常潤滑油基礎油裝置會設在燃斜的煉油廠中,但隨著對潤滑油基礎油性能的要求性提高,使得很多的Ⅰ類基礎油的生產裝置關閉,從而轉向了Ⅱ類基礎油的生產。除此之外,隨著近年來對于柴油的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使得Ⅰ類基礎生產裝置原料都在減少,其主要原因就是Ⅰ類基礎油與柴油的原料都是減壓瓦斯油,因此,對于高質量的基礎油生產中,很多的煉油廠都設有了大型的柴油加氫裂化裝置,對于Ⅲ類基礎油的生產非常有利,前景也是非常的不錯。尤其是在北美地區,隨著汽油市場需求份額的不斷增大,使得Ⅲ類基礎油的裝置處于主導地位。
2.2 重質原油加工量的提高
在生產Ⅰ類潤滑油基礎油裝置時,需要有石蠟基礎原油,不去考慮整個煉油廠產品優化模式,但原油的價格卻拉大了重質原油與輕質原油之間的價格差異性,使得越來越多的煉油廠會選擇利潤率更高的重質原油生產,但所生產出的Ⅰ類潤滑油基礎油的質量差而且收率低。而對于Ⅲ類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則不會由于原料的選擇而受到很大的影響,并且其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較低,副產品要比Ⅰ類潤滑油基礎油的裝置好,從而促進了Ⅲ類潤滑油基礎油裝置的建設。
2.3 生產過程中清潔燃料的生產
為了滿足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過程中所需要清潔燃料,世界的加氫裂化能力將會提高很多,對于生產潤滑油基礎油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在很多的煉油廠也都采用了清裂化技術所生產的清潔燃料,然后用于投資興建Ⅱ類、Ⅲ類潤滑油基礎油的裝置,對于很多煉油廠曾經不去生產或者只有少量生產潤滑油基礎油的,針對于成品油價值鏈的最大化,也陸續的投資興建起了Ⅱ類、Ⅲ類潤滑油基礎油的裝置,并且把加氫裂化尾油作為了生產的原料。
3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工藝
對于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加工方法分為了物理方法與化學方法兩大類,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會根據原料性質以及生產需求的不同而采取與之相應的方法,從而形成不同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
3.1 傳統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
傳統的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也就是“老三套”工藝,基本上是采用了物理方法來生產潤滑油基礎油。
3.1.1 溶劑酒精潤滑油基礎油生產
溶劑酒精在潤滑油基礎油生產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步驟,主要用于脫除油品中的稠環芳烴、膠質以及瀝青等物質,從而使得生產出來的潤滑油基礎油粘溫性質,抗氧化安定性、顏色等都得到很好的改善,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工藝,而在潤滑油基礎油生產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溶劑有糠醛、酚等產品。
3.1.2 溶劑脫蠟
在潤滑油基礎油采用溶劑脫蠟工藝,其目的是除去油品中的石蠟,從而有效降低潤滑油基礎油的傾點。其主要工藝要點包括四部分,分別是結晶、過濾、溶劑回收以及冷凍。這種溶劑脫蠟工藝對于加工比較輕的原料時,在技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不僅脫蠟效率與粘度指數高,而且還有助于降低能耗,從而節省企業的操作費用,減少投資。
3.1.3 白土補充精制
其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使油與白土能夠在特定的溫度下進行混合,有效利用活性白土表面的吸附功能,通過多種工序,從而把潤滑油基礎油中折氮化物、瀝青、機械雜質等除去,有效的改善潤滑油基礎油品的顏色,降低其中的殘炭,有效提高油品的抗氧化安全性。
這種傳統的“老三套”潤滑油基礎油工藝不僅技術成熟,而且應用非常的廣泛,但隨著市場上對Ⅰ類潤滑油基礎油要求的提高,這些工藝無法滿足于潤滑油基礎油的產品升級,因而需要通過改變現有的生產工藝來不斷提高潤滑油基礎油的質量。
3.2 加氫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
加氫處理工藝就是利用催化劑來穩定潤滑油基礎油中的活潑成份,其前提條件是在較高的溫度下。這種工藝的主要目的是對潤滑油基礎油進行脫硫、脫氮,從而提高粘度指數,有效改善產品顏色,并且提高潤滑油基礎油的使用壽命。其優點就是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溶劑較少,而且溫度低,可以有效的簡化溶劑與提取物之間的分離,從而大大提高了精制油的收率。
3.3 催化脫蠟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
與傳統工藝中的溶劑脫蠟相比,催化脫蠟工藝的產品傾點更低,而且氧化安全性好,產品中的雜質含量較低,對于輕質的石蠟基油與中間基油為原料時,會隨著基油的凝固點的下降,其粘度指數也會下降,因而選擇催化脫蠟工藝還是比較適合的。
3.4 異構脫蠟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
異構脫蠟生產工藝技術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在制作生產過程中,有效的克服了催化脫蠟潤滑油基礎油的收率與粘度指數,會隨著潤滑油基礎油傾點的降低而下降這一缺點,并且在很多的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異構脫蠟生產工藝最為明顯的優點就是在穩定性、異構化選擇性以及抗毒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對于理想原料經過加氫處理的低硫、低氮油等,在相同的傾點情況下,所得到的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收率與粘度指數都比較高,因而在很多的生產過程中,更多的是被異構脫蠟工藝代替了之前的催化脫蠟工藝。
3.5 合成潤滑油工藝
合成潤滑油工藝經常是采用了乙烯齊聚法來進行生產,其主要原料為乙烯劉聚的C8、C10餾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來進行合成。合成的潤滑油基礎油,不僅粘度指數高,而且在性能上也遠遠超過了其他類的潤滑油基礎油,加之受到環保與原油生產的驅動,使得這種合成潤滑油基礎油市場需求量增加,并且其產量可以取代成本較高的Ⅱ類、Ⅲ類潤滑油基礎油。
通過對以上這些潤滑油基礎油生產工藝的分析,不同的工藝生產類型都有著各自的優缺點,如溶劑脫蠟工藝雖然技術成熟,而且生產能力比較強,但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而且操作費用高,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性能較差;而合成潤滑油基礎油技術,則面臨著在生產過程中價格高,技術還不夠成熟等缺點,仍然有待于不斷的研發。
對于目前世界上潤滑油基礎油市場基本上是供大于求,但由于常規的潤滑油基礎油占據著主導地位,需求量卻在下降,而對于非常規的潤滑油基礎油需求量卻在不斷的增長,從而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對潤滑油基礎油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為了加速潤滑油基礎油質量的升級,需要在傳統的生產工藝中加入新的工藝技術,并對現有的裝置進行改造,從而提高潤滑油基礎油的數量與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李玉華,關琦.國內外基礎油生產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7).
[2] 杜珊,王京.生產潤滑油基礎油的原油優化選擇[J].潤滑油,2014(05).
[3] 宋寧寧,康茵.潤滑油基礎油的特點及生產工藝[J].齊魯石油化工,2010(01).
[4] 宮衛國,呂雙慶.利用燃料型高壓加氫裂化尾油生產潤滑油基礎油工藝探討[J].潤滑油,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