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雅瓊
記得那是一個秋雨瀟瀟、碩果滿枝的季節,校園里彌漫著濃厚的感念師恩的氣息。清早醒來,短信便不停地飛來,有問候、有祝福、有感謝,這讓我倍感欣慰和高興。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您桃李滿天下,您用音樂改變了我的一生。今年我考上音樂學院了,廖老師,感恩的季節您最美!”這條短信打開了我記憶的行囊……
王蕊是一個十足的假小子,當時讓我傷透了腦筋,她文化課成績差不說,就連音樂課也經常違反紀律,還欺負男同學、講臟話,打架更是家常便飯。有一次,王蕊在音樂課上鼓動兩名女生說肚子不舒服要上廁所,當時我也沒多想就讓她們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不見她們回來,我嚇壞了,怕出什么事情,便動員全班同學到處找,廁所、教室、操場都找遍了,可就是不見人影。下課鈴響了,王蕊和那兩名女生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我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她們,并將她們拎到了班主任面前。在王蕊的慫恿下,類似這樣的事不計其數,所以一提起給他們班上音樂課,我就頭疼。
通過和班主任交談得知,王蕊的媽媽早年病逝,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是爺爺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我突然能理解這個孩子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調查,我發現她籃球打得不錯,唱歌雖然老跑調但她很喜歡唱,也很投入。于是,我思前想后,也許從籃球打得好、喜歡唱歌這兩方面入手可以改變她的壞習慣。
于是我開始了嘗試,課余時我特意接近王蕊,通過聊天、做游戲,我們漸漸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我和體育老師共同“策劃”,在做游戲環節讓王蕊當小組長。經過有意安排,她們組失敗了,小組成員推薦她為代表,給大家唱一首歌。當掌聲響起、喝彩聲不斷時,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竟然有點害羞地低下了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天下午,我對王蕊說:“蕊蕊,你今天表現得很不錯啊,很有領導才能,歌唱得也很棒,你愿意當音樂科代表嗎?”她先是很驚訝地看著我,隨后低頭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她說:“我學習不好,在班上影響也不好,還欺負其他同學,還……其他同學肯定不同意的!但是這也不全是我的錯,老師們都叫我‘假小子,還經常批評我,班里的同學看不起我,還嘲笑我沒媽媽……”聽她這么一說,我一切都明白了,一個“好孩子”的概念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上課搗亂、逃課的王蕊真的變乖了,有時還替我管起了其他調皮搗亂的學生。她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在作文里寫自己將來一定要上音樂學院……就這樣,音樂改變了這個問題生,作為老師,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什么是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們在長期的思考和實踐中也逐漸認識到,小學期間打好知識基礎固然重要,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全面地發展更重要。孔子曰:“愛之,能勿勞乎?”羅素指出:“凡是老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還有人說:“一位班級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敗的理由可能會有一百條;而一百位優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經驗肯定有一條,那就是熱愛學生。”“春風化喜雨”、“潤物細無聲”,這教育學生的春風、喜雨其實就是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
現在回頭想想,王蕊今天之所以能考上音樂學院,只因引路人的我們當初找對了改變問題生的興趣點。正處在花樣時期的孩子是需要愛與鼓勵的,今天我們為孩子的自信遞上一塊磚,明天他們就有可能造起高樓大廈。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轉換角度對待問題生,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努力找教育的契入點就選擇放棄。我們要時刻為學生著想,除了教給他們專業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這樣做老師的我們才會無愧于心。
(作者系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東華小學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