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廷恩
現在媒體的版圖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網絡、移動終端和虛擬現實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者,我們越來越擔心年輕受眾的流失或是廣播行業的日漸萎縮,而這些狀況正是歌唱節存在的意義。我認為無論什么平臺,都要讓自己制作出的內容觸及盡量多的受眾,最關鍵的在于這個內容是否易于推廣給受眾。因此,歌唱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吸引的受眾最多,也可以高效地與受眾互動。與此同時,我們也更易制作出蘊含不同地域特色、更有競爭力的內容。
歐洲最成功的歌唱節是在1956年創辦,它已經成為一個歷史最悠久的歌唱節,最開始的時候只有七個國家的隊員參賽,但是現在已經覆蓋歐洲全境。2000年的時候,全球約有1億觀眾觀看歌唱節的節目。在歐洲歌唱節上,歌唱家們的表演是高質量的,而且很多評委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家。通過參加比賽,一些選手可以獲得更高的知名度,甚至會成為巨星。而在亞洲,目前還沒有可以與歐洲歌唱節相媲美的歌唱節。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和歐洲相比,無論是我們的語言還是其他方面都更多元、更復雜、更多樣;另一方面,我們也缺乏專門、穩定的資金贊助。
毋庸置疑,歌唱節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增加對文化認同與互信的最好機會。在韓國有兩大歌唱節,一個叫亞洲歌唱節,另一個叫K-POP(韓國流行音樂)世界歌唱節。亞洲歌唱節又稱“亞洲一體化”或“亞洲團結歌唱節”,在2004年創立,主要表演曲目是流行音樂。除了頂級巨星的表演之外,還有會議、慶典等其他活動。與亞洲歌唱節相比,K-POP世界歌唱節主要是面向大眾的一個舞臺,會讓普通人更有親近感。它的第一輪競賽首先在各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本地賽,最后在韓國舉行決賽。現在它在世界所享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流行程度也越來越高。此外,參賽者不僅可以唱歌,還有相應的舞蹈培訓。這個舞臺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一個追尋夢想的舞臺,他們在上面可以傳播自己國家的文化,也可以用自己本土的樂器和音樂風格來演繹韓國歌曲。我想:韓國的流行音樂之所以大受歡迎,正是因為它們非常特別,做出了韓國音樂自己的特色,才能有區別于其他國家音樂風格的獨特吸引力。
雖然韓國的這兩個音樂節都非常成功,但它們依然有一些局限性。拿整個韓國音樂市場來說,受眾的口味在不斷變化,如K-POP世界歌唱節雖然是韓國音樂市場的主流形式,過去有一些音樂形式很受歡迎,但是現在人們更喜歡流行音樂而不再是韓國的傳統音樂,并且韓國受眾對外國音樂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下降。為此,我們努力挖掘并宣傳推廣本土人才,同時以市場為中心來發展整個音樂市場。韓國有一整套的造星體系,從一開始會給新人提供相應的培訓,從而讓他們逐漸成長為巨星。當然,所有的過程都是充滿艱辛和挑戰的。
我希望各國媒體能求同存異,一起培育出可以持續存在的歌唱節。我們要互相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打破語言與文化的障礙,爭取到穩定的資金贊助。只有我們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讓歌唱節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