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 要:中國廣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為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題材。中國的畫家在作畫時對山水畫更是情有獨鐘。久而久之,中國的山水畫也自成一派,山水畫家的山水情結也更加濃重。從中國畫的山水情結出發,分析了山水畫空間觀存在的價值,從處理山水畫的空間觀、充分體現山水畫空間觀和中國畫空間觀的布局和思考闡述了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觀問題。
關鍵詞:中國畫;山水情結;空間觀
中國幅員遼闊、山清水秀,這為中國的山水畫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素材,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的山水畫是中國畫歷史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山水畫在中國畫中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中國山水畫充分體現了山水情結,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的空間藝術。山水畫會隨著畫者的心理及思想變化而隨之發生變化,是我國寶貴的高深藝術。
一、中國畫的山水情結
(一)中國畫寄情山水
層巒疊嶂、郁郁蔥蔥、秀美婉約、風光秀麗。南方的山水以靈秀、婉約給人以美的享受,北方的山水以粗獷、狂放不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國南北方山水的不同之處也恰好體現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特點。盡管南北方的山水有諸多的不同之處,但是畫者如果想創作出優秀的畫作就必須置身于山水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融于山水之中。在作畫者融于山水之后必須靜下心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領悟自己所置身的山山水水,在山水中尋找創作的激情、靈感與欲望,最后將自己的領域和感受體現在畫作之中。在作畫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使畫面生動、優美、和諧。畫者還應該把握線條的粗細及力度、墨色之間的和諧與滲透,掌握好空間與畫面的布局,使整個畫面充滿魅力與動感。最重要的是作畫者應該將自身的情感融入畫作之中,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間,將自身創作時內心的情感保留在畫卷之中。寄情山水是山水畫的精髓,也是山水畫的重要表現,更是無數山水畫愛好者鐘情于山水畫的重要原因,因此,寄情山水是中國山水畫情結的重要體現[1]。
(二)在山水畫創作中融入文化品格
在山水畫創作之中融入文化品格是山水畫創作與風景畫創作的重要區別。風景畫僅僅是從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山水畫在給人美的享受的同時,還體現了山水畫與文化品格的融合。在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之中,文化品格融入的意蘊和內容都非常豐富,但進行歸類、分析、整理之后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比德觀念。所謂比德觀念就是在山水畫中融入廣博的人文內涵,在山水畫中體現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系。在體現人與自然依存關系的同時非常注重對自然樣貌和人物心理的刻畫與分析,把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山水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2]。第二層面:創生圖式。創生圖式告訴我們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實現自足的,宇宙間事物的功能、內容、價值、結構與意義都是源于現實生活,并不是來自于憑空捏造的實體。第三層面:宇宙指向。山水畫家通過置身山水和融入山水的方式激發創作靈感,然后通過各種繪畫手法對自己感知的山水進行描摹,進而形成山水畫。山水畫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重點是要告訴人們山水在宇宙中的事物表征及宇宙中各種事物的創生過程[3]。
(三)山水畫中投入創新精神
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此,任何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創新始于勇氣,重在開拓,落實在實踐行動上。創新的精髓在于保留原有的精華,運用各種手段挖掘出比原先精華更勝一籌的精華。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創新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依然會落入俗套。藝術創作沒有所謂的新舊之分,藝術作品的創新主要是指藝術的獨創性,在21世紀,國家和社會都希望敢于追求、敢于挑戰的藝術家為中國的山水畫注入新鮮血液,要想為山水畫注入新鮮血液就希望藝術家們能憑著自己的執著、情感與毅力去大膽追求。
二、中國山水畫空間觀的存在價值
(一)空間觀是山水畫形式構造的重要內容
空間觀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有較高的存在價值。中國山水畫也是對自然生活的真實寫照,如果山水畫缺乏立體感,山水畫的效果就難以體現[4]。因此,在山水畫創作的過程中,層次和空間觀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完美結合才能體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如果缺乏層次感和立體感,再好的山水畫也是一潭死水,無法體現出山水畫的精髓與靈魂。總而言之,中國的山水畫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表現手法,更要注重山水觀的空間價值,山水畫的空間觀是山水畫的靈魂與精髓所在。
(二)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山水畫在創作的過程中由畫家決定創作的形式和內容,而山水畫的素材和靈感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在山水畫沒有形成之前,它只是存在于畫家心中的一種意念,而這種創作的意念又必須借助現實的內容加以表達[5]。簡言之,要完成山水畫的創作必須實現由意念向畫作的轉變,山水畫的創作離不開現實生活,生活形式是事物的重要構成形式,只有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才能激發畫家的創作靈感,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畫作。
三、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觀
(一)正確處理時間與空間的關系
中國人始終認為時間和空間存在著內在統一的關系。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在不斷發生變化而作畫者的畫作也應該根據時間的變化進行空間布局。空間與時間的關聯性和四季輪回變化要求畫家作畫時一定要巧妙地進行空間布局,要在畫作中體現出山水的意境和精神,不能不將山水畫當做風景畫去創作,要讓觀畫者通過畫作看出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動態和所要體現的意境與精神。總而言之,山水畫要通過時間來反映空間,利用空間來表現時間,做到時間與空間的完美結合,從而顯示出山水畫獨特的魅力和意境。
(二)中國山水畫的空間建構
中國的山水畫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限遐想,更是作畫者情感和思想的表達。北宋著名畫家郭熙提出的“三遠法”充分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的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關系,所謂“三遠”主要指的是“平遠、高遠、深遠”。這種方法解決了作畫者的觀察限制問題,將作畫者的視角與心理延伸到視覺所能觸及的范圍之外[6]。除“三遠法”之外,郭熙還提出了用遠望的方式去觀察山水。由此可見,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對景物進行描摹,還要在山水畫中表現畫家的思想與精神追求,在作畫的過程中,畫家也可以不拘泥于這幾種觀察方法,還可以選擇其他不同的空間建構方法,在畫作中充分表達畫家的精神和情感。因此,中國山水畫的空間建構為作畫者塑造空間結構提供便利條件和技巧,有利于作畫者利用山水進行情感表達。
(三)充分體現山水觀
從空間與時間的關系來看,山水畫的空間和時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時間影響空間的變化與發展,空間也影響著時間的表達。山水畫家為了追求山水畫時間與空間的永恒,將山水畫的時間與精神用深遠的意境表現出來,因此,中國的山水畫比較推崇畫面的氣韻和生動[7]。然而,這種氣韻與生動要靠山水畫的時間與空間的動態變化來體現。山水畫借助時間來反映空間的伸縮和延伸。要讓山水畫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中體現出它的風格與美感。
(四)中國山水畫空間觀思考
中國的山水畫從產生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觀念和情懷,并且實現了中國哲學和中國畫的有機結合。畫家的精神情感在山水畫的時空感中得到完美體現。然而,中國畫的時空觀念也在隨著時空變化產生相應的發展與變化。山水畫的空間觀會影響觀畫者對繪畫藝術的評價與看法,山水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中國的山水畫從本質上而言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的真實表達。
四、 結語
中國的山水畫源遠流長,在中國繪畫長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繪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從中國山水畫的情結出發,并從寄情山水、將人物品格融入山水和山水畫的創新性三個方面體現了中國畫的山水情結,又并從處理山水畫的時空關系、充分表現山水空間觀、山水畫空間構建和山水畫空間思考四個方面闡釋了山水畫的空間觀。
參考文獻:
[1]劉潤紅.試論中國山水畫空間觀探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6,(03):108.
[2]張亞斌.北美畫派:跨文化語境里的中國畫創新與傳播——張恒山水畫創作的藝術生態批評[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19-26.
[3]陳紅梅.從紫砂“山水掇球壺”折射出中國文人的山水情結[J].江蘇陶瓷,2014(01):30.
[4]鄭石如.太行浩氣——呂云所中國畫作品展學術研討會綜述[J].美術,2015(10).
[5]方楚喬.感悟“黎家山水”——黎雄才山水畫藝術生成分析[J].文藝評論,2010(02):81-84.
[6]杜學輝.橫亙千里的全景式畫卷——黑龍江山水畫的地域精神[J].美苑,2013(03).
[7]鄧姣華.試論地域文化對當代中國畫創作風格的影響——以湖南山水畫家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5(11):19-20.
作者單位:
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