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田
摘 要:藝術歌曲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心靈和情感獲,創作手法和歌唱方法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在歌曲的內容上不再局限于宗教思想,可以面向更廣闊的情感世界,這種發展和解放是全面,特別注目的是從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以來,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民族,都在各個領域里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天翻地覆的思想領域的革命,這必然是由于社會、政治、科學技術的革命而引發的。這個題目比較大,我們在聲樂教學論中就不展開了,但是在指導學生研究音樂發展的歷史,研究文藝思想的歷史,研究各個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文化風格的時候,應該引導他們不要局限在音樂或者文化這樣—個相對快窄的范圍內,應該以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從更深遠的意義上研究音樂、研究聲樂。
關鍵詞:藝術歌曲;創作手法;歌唱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4;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089-02
音樂藝術是無形的、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將某種思潮、藝術觀或審美意識變成抽象的聲音藝術,往往比較困難,因此音樂對新的思潮的反應,往往要比文學、美術等有形藝術緩慢些、遲鈍些。但是時代的變革畢竟使音樂家們從漫長的禁錮中沖出來,帶著美好的理想和信念,在浪漫主義的思潮中走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對音樂藝術來說,也許是空前絕后的時期。各種藝術形式百花盛開,爭奇斗艷。
一、藝術歌曲的發展時期
藝術歌曲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里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時期。特別在德奧地區,以舒伯特為代表的音樂大師們創作了無數的歌曲精品,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歌曲形式,這一時期的歌曲往往被特指為藝術歌曲,也有人稱之為“德國藝術歌曲”。著名音樂理論家保羅·亨利·朗格說:“從舒伯特時期起,德國藝術歌曲在世界音樂曲獻中占了那樣重要的地位,以至它的名稱‘Lied,得到了廣泛承認而且通用于其他國家的語言中,仿佛英語的‘Song或法語的‘Chanson都不足以說明其特性似的”。德國藝術歌曲“完全拋棄了舊有的美學原理和先入為主的態度,把每一首歌曲放在—個獨立的模子里進行鑄造,就這一點而論,浪漫主義的德國藝術歌曲的確是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
藝術歌曲的另外一個概念,是相對民歌、歌劇、宗教歌曲、兒童歌曲、合唱歌曲而言的創作歌曲,在現代社會還有別于群眾歌曲、通俗歌曲,應該是—種具有自身特點的音樂形式。這個含義比較廣泛,不局限于浪漫時期的德國歌曲。無論是哪個時代、明階國家或民族的優秀歌曲都可以稱之為藝術歌曲。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藝術歌曲,清晰地體現出該時代的特點和該民族情感表達方式、文化傳統和風格。意大利、西班牙的熱情洋溢、德國的嚴謹細致、法國的浪漫、北歐民族的清新、東方民族的秀麗、俄羅斯的宏大寬厚,無不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大批音樂家在發展交響樂、鋼琴和其他音樂藝術的同時,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們中國音樂家在二三十年代以來創作的優秀歌曲。我們也常常把以黃自為代表的二三十年代的優秀歌曲稱之為中國的藝術歌曲,把解放后到文革之前的稱之為解放以來創作歌曲,把文革時期的歌曲稱之為文革期間革命歌曲,然后把文革以后的歌曲稱之為新創作歌曲。我們能否把這些時期概念相對淡化些,把所有優秀的創作歌曲都籠統地稱之為中國藝術歌曲呢?這需要我們共同研究、統一認識。
二、藝術歌曲與歌劇的區別和聯系
藝術歌曲與歌劇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區別。每首藝術歌曲自身就是獨立的個體,一首歌就表達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思想或情感或情節,在每一首歌曲的篇幅里要準確全面地表現或描繪情感情景,藝術處理就更需要細膩準確。當然,另一種歌曲形式——聲樂套曲另當別論,那是由一些歌曲聯系起來的—個整體。舒伯特的《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女》、舒曼的《婦人之戀》、《詩人之戀》、《桃金娘》、馬勒的四部聲樂套曲、沃爾夫的《西班牙歌曲集10首》、《意大利歌曲集20首》套曲、柏遼茲的《夏夜》、萊斯比基的《6首古老的歌》之類的組曲等等,歌曲集作品本身是相互密切聯系的,但這是歌曲集自身的聯系,情感和情節是單線條的,并不像歌劇那樣,—個人或者一個唱段都是劇中的—個部分,它必須與別的聲音共同構成戲劇情節。藝術歌曲構成與其它聲部的情節聯系,即使有前后的聯系也只是自身的聯系。正是歌曲的獨立性和單線條表現形式,藝術歌曲在表現上,往往需要更加嚴密細致和完整,歌劇則是群體共同構成作品的藝術完整的,觀眾人數多在50至80人左右。再往前追溯,幾乎從音樂誕生開始,音樂會就是宮廷貴族所擁有的藝術,基本上就是在宮廷或貴族的家中進行,演奏場地比較小而簡單高雅,伴奏也往往是一架鋼琴,有時用室內樂伴奏,與聽眾之間的交流也更加近。
演唱藝術歌曲需要細膩準確和精美。如果歌劇是震撼人心的話,藝術歌曲往往是陶醉人心。歌劇使人熱血沸騰,歌劇的情感是向外的,能夠使聽眾的,情感噴涌而出。藝術歌曲卻常常催人傷感,情感更多地是向內的、往心深處滲透。因此,藝術歌曲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動腦筋要求的那樣宏大,但是在音色變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講究,精雕細刻。
如果說歌劇是擅長表現史詩般的壯麗或情感沖突劇烈內容的話,那么藝術歌曲則比較小巧,更善于表現細微的、相對簡單而獨立的情感情景。就像江河大海與潺潺溪流的分別一樣,它們都很美,但美得不同,都能夠感動人,但感動的方式不太相同。就像春天和秋天一樣,春天里百花爭芳斗艷使我們激動,而秋天里秋風蕭瑟落葉遍地同樣讓我們心中感慨萬千。藝術的共性是相同的,是激發人們心中對美的感受,情感的呼喚和相互感動,而個性又是每種藝術形式各自的魅力所在。
一般觀念上,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要求比較細膩,像歌劇詠嘆調的高音區那樣強有力的聲音比較少,較多情況下需要柔和的聲音,因而氣息的控制要適當,不能過分猛,韌性要強。喉嚨空間的保持力度也要適中,歌劇往往以剛勁挺拔見長,藝術歌曲的發聲則要輕巧靈活。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能朔巴歌劇演唱得很好的歌唱家并不一定能把藝術歌曲演唱得盡善盡美,因為這需要對喉嚨肌肉、呼吸狀態進行必要的調整。當然比較擅長藝術歌曲的歌唱家要演唱歌劇,聲音的困難更大些。需要增加聲音的力度和呼吸的能量,共鳴的能量等等,這些并不是想調整就能夠調整出來的,需要鍛煉加強。
三、藝術歌曲的不同演唱風格
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和其它國家民族的藝術歌曲的演唱,仍然存在風格上的不同所帶來的歌唱發聲狀態的差異。德國藝術歌曲含蓄、內向、詩意,聲音要求圓潤、情緒變化幅度較小,情感更加細膩,小動作多,線條優美但往往缺少氣勢;意大利也有許多優美的藝術歌曲,它們的演唱就比較傾向于熱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張,這與意大利民族的,性格有密切的關系,歌劇之所以在意大利產生而不在別的國家產生,其中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因此,演唱意大利風格的藝術歌曲需要更多的熱情浪漫,聲音的變化和幅度可以強烈些。西班牙的風格與意大利的風格十分接近,這兩個民族有很多地方極其相似,地理、性格、語言,西班牙人能聽懂一半以上的意大利語,所以西班牙也像意大利一樣,有許許多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家。當今世界三位最著名的男高音中,兩位是西班牙人,更有像卡芭耶、貝爾岡扎那樣的偉大歌唱家。東方民族的藝術歌曲也比較含蓄,以瀧濂太郎、山田耕笮為先驅,平井康三郎、團伊久磨、中田喜直等為中堅力量的日本作曲家們創作的具有鮮明日本風格的藝術歌曲,多少帶有德國藝術歌曲的風格,內向、多愁善感、小巧精致。我國在二三十年代的以黃自為代表的藝術歌曲的風格也有點相似,比較典雅、文人氣比較濃。
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民族自身的藝術歌曲也在不斷地變化,理查·施特勞斯、沃爾夫、馬勒的藝術歌曲與浪漫時期的德國藝術歌曲就有明顯的變化,萊斯比基、契瑪拉的作品與托斯蒂的明顯不同,更不用說更早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里尼了。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出現了藝術歌曲的創作繁榮時代,比較多的作品追求大的氣勢、大的場面,大部分以歌頌祖國、歌頌民族、歌唱家鄉、歌唱理想為主題,從歌詞到旋律到整體都力圖表現出一種宏大的力量,在民族風格比較鮮明的歌曲中也往往表現出秀麗樸素,但是典雅細致風格的作品顯然不夠豐富。因此在我們的聲樂教學中也常常遇到困難,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演唱的歌曲比較容易找到,而水平一般或程度較淺的學生能夠勝任的歌曲很少,特別是好聽的小歌更少。追求氣勢宏偉,固然能夠體現出演唱的高水平。寬廣的音域、大幅度的強弱對比,都為歌曲創作提供了空間容量。
四、結語
藝術歌曲的演唱雖然也運用到了美聲唱法,但風格卻不同于歌劇表演。藝術歌曲獨特的表現力及所構成的詩一樣的境界,就是感動。因此,演唱藝術歌曲應當十分注重聲音的表現力,而不是要炫耀聲音本身或是聲樂技巧。在聲音表現上應追求含蓄、自然、樸素、真摯的演唱的風格,要像在打太極一樣,柔中帶剛,剛中有柔,更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藝術歌曲的演唱是常以抒情為主,因為藝術歌曲的演出場地較小,伴奏形式多為鋼琴伴奏,觀眾也不多,較多情況下需要柔和的聲音,發音要輕巧靈活,氣息的搭配和控制要恰當,不能過猛,用不著聲撕力竭地去展示你的高音技巧。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歌曲比歌劇更顯精致,演唱藝術歌曲需要細膩、準確、精美的規范。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劇要求的那樣宏大,但是在音色變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講究。由此,我們從演唱方法上可以提出這樣一個總體印象:藝術歌曲是一種在風格上需要較多“精雕細刻”的、類似于美術創作中的“工筆畫”,細致典雅、清新可人的歌曲藝術;而美聲唱法是一種在風格上較多注重“舞臺戲劇性效果”的、類似于美術創作中的“油畫”濃墨重彩、是震撼人心的歌曲藝術。
參考文獻:
[1]曹楊.淺談藝術歌曲與歌劇詠嘆調演唱風格的把握[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2(02).
[2]王貴敏.舒曼藝術歌曲的特點與演唱風格淺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