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敏茹
摘 要:基層群眾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公共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廣大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本文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展開了思考,介紹了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256-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基層群眾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關系到廣大基層群眾根本利益的有力舉措,對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維護基層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不完善,因此,對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展開思考十分必要。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一)公共文化產品數量有限,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當政府對基層文化體系構建引起重視之后,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有了一些起色,但與現實中居民逐漸增長起來的文化需求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從統計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基層主要的文化載體包括電視節目、網絡、報刊等,但是整體數量較少。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現有的公共文化產品質量普遍不高,優質公共文化產品缺位。究其原因,優質公共文化產品缺位,主要是由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總規模嚴重不足,與人民群眾增長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二是城鄉之間在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上的差距較大,各地區之間的公共文化產品也存在著較大差距。三是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品種過于單一,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不靈,都使得優質公共文化產品缺位。
(二)資金缺乏,且沒有形成完善的籌集機制
資金是確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的經濟基礎。近年來,隨著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的提升,國家也加大了相關的財政收入,但是整體看來,這塊資金來源并不穩定,主要是依靠政府補助來源,較為簡單、總量較小,嚴重制約建設。實際上,我國某些基層的文化資源較為豐富,合理調整后發揮重大的作用,但是相關法律、信息以及金融監管政策的缺失,導致大型企業與社會團體缺乏投資的信心。種種的原因加起來,就導致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來源簡單,總量匱乏。
(三)缺乏專業人才隊伍
人才是重要的生產力,而對于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來說,構建一套完善的人才配備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人員主要是一些政府配備的輔導員,其收入主要來自于政府的補貼,但是這部分的人員配備是遠遠滿足不了社區的實際需求的,大多時候我國基層文化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還要身兼數職。這里也有很大的缺陷,由于自身素質的原因,這些文化服務工作者的文化水平高低不齊,對待文化事業也較為缺乏敬業付出的態度;專門的文化工作者極度匱乏是社區文化事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再者,相關的制度也是比較缺乏的,并沒有及時形成完善的績效考評機制。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資金投入較少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的缺乏。盡管近年來,我國逐漸增加了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扶持,但是與整個基層資金需求比起來,這些投入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就拿2008年來說,當年對于基層文化的投入費用達到了歷年最高,但在整個國家基建投資中也只是占了不到1%的比例。從整體文化投入來看,國家的相關財政扶持也更是傾向于城市,基層投入在整個文化投入占不到三分之一。
(二)政府重經濟輕文化
目前,我國政府官員的考核主要以經濟指標考核為主,總體上并不是很重視文化的發展。正因為這樣的政治指導氛圍,才引導政府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重視的經濟方面,其中基層的相關建設發展也是順應政策的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主。因此,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視實用的,而短期難以產生效益的文化建設并沒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思想的忽視就導致實際行動的偏頗。
(三)基層群眾文化參與熱情不高
在整個文化建設的行動層面,基層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由于基層經濟條件的限制,多數群眾更加關注經濟收入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積極地關注甚至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的基層群眾是非常少的,基本沒有形成穩定的民間文化團隊。
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增加各方資金投入
有了穩定的資金流,才能確保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而穩定的資金流主要由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及非政府部門的公益扶持共同組成。政府一方面可以直接加大財政收入的投入;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相關政策的扶持,引導社會上的企業投資社會的文化基礎設施,發展基層文化產業擴大基層享受文化服務的范圍。同時,政府也可以引導和鼓勵廣大的非政府性質的社會團體,以公益的力量推動基層文化服務的發展。
(二)創新文化服務形式
文化服務的形式也是決定服務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文化服務的形式:首先,完善服務相關的公示制度,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其次,以新的技術手段創建文化傳播的新平臺,幫助社區居民找到文化交流的陣地。例如,佛山市為加強基層文化管理,促進基層文化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在全區實行基層文化管理“五個一”模式。即一個公告牌、給一份點播單、聯一個移動服務平臺、搭一個自主舞臺、創一個品牌七個部分。其中,豎一個公告牌,是指在社區合適位置通過公告牌做好電影下鄉、活動開展等預告,也可通過廣播、手機短信等做好預告,讓群眾知道。給一份點播單,是指提供文化禮堂服務項目、電影下鄉、演出展覽等菜單,如各級文化部門文化禮堂建設服務菜單、電影下鄉影片名稱菜單、本地文體團隊及節目菜單、主題展覽等,讓群眾選擇。聯一個移動服務平臺,是指結合“文化有約”網上平臺以及“南海文化”微信平臺,推進轄區文體團隊和服務項目資源數字化建設,讓群眾互動。搭一個自主舞臺則在于充分用好文化禮堂及其露天舞臺,發揮群眾自主性,開展好小而靈活的文體活動,讓群眾成為活動主導。創一個品牌則是要挖掘好社區資源與潛力,逐步形成文化特色,讓群眾滿意。再者,加大國家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力度,擴大開放范圍;最后,大力扶持和引導社會公益力量,激發整個社會的積極性。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基層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首先,政府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錄用機制,調動優秀的人才主動參與到社會基本建設當中去;其次,通過必要的人才服務政策引導大學生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當中;最后,應該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區文化人才的激勵機制,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四)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文化建設機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將文化的改革發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就為我國下一階段的文化改革與發展添上了厚重的一筆,不僅為我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文化服務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城鄉一體化是文化建設的趨勢和必要條件。首先,應該鋪設出城鄉攜手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布局,通過城市帶動社區的思路,拉小雙方的差距,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通過城市和社區一對一的幫扶,帶動社區文化的跨越。同時幫扶政策的傾斜,也有利于城市優秀的人才流入社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基層群眾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政府要加強對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視,加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同時還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從而維護廣大基層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和諧文明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傅才武.當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傳統文化事業體系的轉型[J].江漢論壇,2012(01).
[2]荊曉燕.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路徑研究[J].行政論壇,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