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銘
1949年年底,解放成都的戰役勝利結束后,幾十萬國民黨軍戰俘的處置成了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本文作者當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簡稱“二野軍大”)三分校一總隊一中隊(連)學員,參與了遣送兩批戰俘回原籍從事生產勞動的行動。
戰俘安置問題浮出水面
1949年11月底12月初,二野三個兵團及一野十八兵團,以排山倒海之勢進軍西南:十一和十二軍一部解放了大西南重鎮——重慶;十軍部隊解放了瀘州、宜賓;一野十八兵團迅速突破了國民黨經營多年的大巴山防線,直逼成都平原。國民黨胡宗南部隊不斷向成都潰退,其他雜牌軍及地方部隊集結在成都平原一帶,計有60萬人之眾。在二野劉、鄧首長發出和平解放通令后,劉文輝、鄧錫侯部在彭縣宣布起義;羅廣文部在我地下黨促動下,于德陽、郫縣起義;國民黨王牌部隊胡宗南部也不堪一擊,在成都外圍被殲,其余紛紛向解放軍繳械投降,成都殲滅戰勝利結束。這時,幾十萬國民黨軍俘虜的處置,就成了一項重大任務。于是,我解放軍各部抽調一部分干部組成軍事代表團,參加處置、改編工作,一大批自愿回鄉的戰俘,交由各地方軍區及民政部門資遣還鄉,以安定社會秩序。
川東區黨委責令川東行署民政廳成立訓練大隊,負責收容川東各地及川西軍區、川南軍區遣送來渝戰俘,對其進行管訓、資遣。川東行署民政廳副廳長劉湘屏兼任大隊長,奉節縣一起義縣長羅某任副隊長,二野軍大三分校一總隊調派一個中隊(連)學員做工作人員,我就是其中一個。
遣送第一批戰俘到漢口
1950年4月,我們徒步行軍到達重慶黃桷埡川東行政公署報到。一天,中隊長孫立瑣通知我們在行署禮堂聽報告,由行署辦公廳主持會議。行署主任閆紅彥向大家講解了全國解放戰爭形勢及川東土匪活動的情況,提出我們的當前任務:一是剿滅土匪,穩定社會秩序;二是征糧以濟軍需民用;三是遣送國民黨軍戰俘,改造投誠起義部隊。
接著,劉湘屏副廳長交代了遣俘工作的任務、方針和方法,她說:成都殲滅戰結束后,幾十萬戰俘的處理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團以上軍官一律送教導團進行思想改造,下級軍官及士兵經過訴苦教育及政策學習后,愿意留下的補充解放軍兵源,不愿留下的一律遣送回原籍從事生產勞動,由我們供給伙食、發足路費,不能讓他們逃跑去當土匪。你們要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執行任務。當前川陜公路沿線土匪猖獗,公路不通,而胡宗南部官兵大部分是河南、陜西人,由我們遣送到武漢交中南軍區轉送回原籍。她接著說,要注意的是這些被遣送的人員思想反動,特別是下級軍官多是國民黨西安戰時干部訓練團(簡稱戰干團) 培訓出來的,對共產黨有仇恨心,不服管教,名曰遣送,實則押送,途中不能讓一個跑掉。
不久,我們中隊全體人員全副武裝,整隊集合,出發到重慶南岸玄圯廟、覺林寺戰俘收容所報到。
接待我們的是先期到達的李學敏。我們接的第一批戰俘800多人,是川西軍區派軍車押送來的,都是胡宗南的部屬,由管訓的兩個分隊(排)管理,組織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約法八章,教唱革命歌曲。遣送任務由一個分隊負責,我是遣送分隊的班長,擔任了第一批遣送任務。
這批遣送的800多名戰俘,由民生輪船公司派“民憲輪”前來裝運。上船前,訓練大隊長把全體被遣戰俘集中在覺林寺壩上訓話,他講了人民解放軍的寬待政策、要注意的有關問題,要求戰俘遵守紀律。告誡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平安回家。他特別強調在路途中要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能逃跑等等。次日清晨,我們領著戰俘到玄圯廟碼頭上船。上船后,安排他們按班、排序列在甲板上席地打鋪而臥。后勤部門早準備了大米、蔬菜等生活物資。
我們遣送班的戰友黃安量、李學敏等人分工負責,成立管訓組、資遣組,對沿途下船回鄉的填發資遣證,并按步行里程天數發給路費。在船上,我們組織戰俘學習時事,講解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以消除戰俘的抵觸情緒。因為其中一部分是胡宗南部的連、排長,都是西安戰干團畢業的,思想反動,他們手臂上、背心上都刺有“忠黨愛國”4個藍色字樣,表示忠于國民黨的決心,我們非常注意這些死硬分子,提防他們煽動俘虜逃跑、嘩變,警惕他們隱藏武器、彈藥。盡管我軍代表曾多次動員收繳武器,但仍有頑抗不繳的。經個別深入進行思想工作后,終于交了出來。
經過3天航程,“民憲輪”到達宜昌。由于該輪還要返回重慶繼續趕運戰俘,因此全船戰俘只有在宜昌換船去武漢。
我先上了岸,找到二野第七兵站,這是二野進軍西南時設立的兵站,一位姓張的站長接待了我。我向張站長介紹了要在宜昌轉運戰俘等候換船的情況,希望他幫助安排營房,讓戰俘們暫住。張站長立刻表示可把戰俘送到北門戰俘收容所,并派了兩個戰士帶路。
我們把戰俘食宿安頓好后,就去沿江碼頭找船。這里沒有大輪船開武漢,我們找到湖南漢湘輪船公司,用小火輪拖帶木駁船運載。等候了兩天,船舶配好了,我們帶著戰俘上了木駁船啟航。木駁船條件太差,艙位很窄,又擠又亂,吃飯、煮飯都很困難,一路上要停船上岸煮好飯再把鑼鍋抬上船,把飯菜發到每個人面前。我們遣送班的同志就同船員一起吃飯,湖南船員喜歡吃辣椒,把我們辣得有苦難言,只好盡量吃自帶的榨菜。
江漢平原云夢澤一帶,航道彎曲,又很狹窄,沙磧特多,不能夜航。船隊就在湖北監利縣岸邊停泊過夜。這里是十年九澇的地方,上一年又遇特大洪水,農民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哀鴻遍野,饑民都是一家老小擠在一條舢板上漂泊度日。當我們船靠岸時,有很多饑民前來討飯,我們只好煮飯施濟饑民。男女老少排著長隊,拿著碗、盆前來盛飯,對解放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船隊經過3天航行抵達漢口,此時已是傍晚。為了次日將戰俘移交給中南軍區遣俘招待站,必須把船靠在民生路口碼頭。我找船長商量停靠碼頭。船長告訴我,木船、拖駁只能靠在漢江里面,民生路口碼頭是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的,中國船不準停靠。我對他說,全中國都快解放了,中國人民要收回主權,洋人的碼頭也要去靠。 我負責上岸交涉,你們靠過去再說。于是我們的船慢慢地靠在龐然大物似的大鐵躉船邊。我立刻找到船上值班的人,他是一位中國工人,我向他說明我們靠此躉船的緣由,他見我是解放軍戰士,馬上站起來表示:“你們靠嘛!沒關系!”就這樣,我們整船戰俘,在洋碼頭度過了平靜的一晚。
第二天,大家吃過早飯后,我們組織戰俘整隊步行到了民生路中南軍區招待站。
這是一座民生輪船公司的倉庫,四壁無窗戶,靠電燈照明。我們把戰俘帶進去后,隨即向招待站辦理移交手續,將全部造冊登記的名冊交給對方,他們給我們出具收條。然后,我們在招待所住宿,休整了兩天時間。
兩天后,我們踏上了返重慶的歸途,在船上悠閑自樂。老船長付孟德不時向我們介紹大湖平原風光。同時,我們聽到了人民解放軍勝利渡過瓊州海峽、解放了海南島的消息,深受鼓舞。
圓滿完成遣送任務
當我們回到重慶后,又接受了第二批戰俘資遣任務。這批人來歷十分復雜,有胡宗南部屬,有川南軍區送來國民黨瀘州榮軍學校殘兵敗將,還有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學生。這些學生死心塌地跟隨“國民政府”從南京流亡到廣州,又從廣州流亡到重慶,把他們同戰俘一道遣送,學生們思想抵觸很大。
這批人員有一部分是南方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各省都有,我們在出發前就分地區編隊,以便于管理、遣送。當船到洞庭湖城陵磯時,便將遣往南方的兩個連的人員,用小舢板送至岳陽,交由湖南岳陽軍分區分別遣送。我們登上岳陽碼頭后,由兩個同志帶領隊伍,原地休息等候,我迅速趕到軍分區接洽。他們派了兩位解放軍干部來把隊伍領到戰俘收容所,我們辦妥移交手續后,到分區招待所住宿,第二天乘火車到達漢口與戰友會合。
7月,我們圓滿地完成遣俘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