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戰爆發后,云南省政府為了安置周邊國家的難僑并吸引其來云南省投資墾殖事業,緩解經濟壓力,于1939年成立了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本文旨在借助云南省檔案館相關史料,對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的成立、組織機構以及相關職能進行簡要評述。
關鍵詞:海外僑胞;墾殖;抗戰
中圖分類號:C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一、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的成立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大舉入侵內地,國民政府動用大量財政資金來支持抗戰的同時,由于各地難民急劇增加,也要安置難民穩定政局。雖然社會各界也踴躍捐助,但是仍然不能解決政府的財政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外華僑為了支援政府抗戰,利用手中的資金在國內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云南方面十分歡迎暹羅華僑到云南投資。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給云南省民政廳的訓令中提到進來海外僑胞因環境灰遠,頗思回國努力抗戰生產來府面陳,愿到本省經營墾殖者頗不乏人,本府對之極表歡迎,并為此項僑胞接洽咨詢便利起見,特設僑胞墾殖委員會并設接待處一所,名曰僑胞墾殖委員會接待處。1939年10月,云南省政府第六六九次會議議決中,通過了所討論事項民政、教育、建設三廳會呈,遵令籌組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擬具組織章程及接待處章程請備案示遵奉。至此,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正式成立。
二、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的組織機構
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常務委員四人,由委員中推任之。設秘書一人,總干事一人,干事四人至五人,由主任委員及常務委員遴派之,承委員會之命辦理一切事務。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為了密切聯系僑胞,特別設置了僑胞接待處。與此同時,每個月都要舉行全體委員會議,每周舉行一次常務委員會議,均由主任委員負責召開會議。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主要聘任六類人員于委員會內任職:(1)民政廳、財政廳、教育廳、建設廳,四廳的廳長;(2)云南省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3)云南省黨部委員;(4)僑務委員會駐滇官員;(5)僑胞五人至十五人;(6)專家三人至五人;即云南省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繆云臺,民政廳廳長李培天,財政廳廳長陸崇仁,建設廳廳長張邦翰,教育廳廳長龔自知,僑務委員會、昆明僑務局局長張客公為當然委員。
此外,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都是義務職,只有秘書干事會酌情予以補貼,所有黨部人員及該會事務者按月歲給津貼總數新幣八百元酌予支配,并月給公費新幣二百元作開會時紙張筆墨茶水之用。
云南省政府非常重視歸國僑胞的投資墾殖事業,為了能夠順利地推進歸國僑胞來滇投資,龍云在歡迎僑胞開發云南省的講話中要求制定各類優待來滇僑胞的辦法,通令各地方政府要“加意保護,予以一切便利”因此,僑胞墾殖委員會并非是一個獨立的機構,而是一個綜合類的行政機構,與歸國僑胞投資墾殖有關的省政府機關都參與其中,可以讓僑胞墾殖委員會在幫助歸國僑胞的投資更加便捷。
三、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的職能
具體來說,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幾項:
(一)招攬僑胞來滇墾殖及其接待事項。由于海外局勢動蕩,來滇墾殖的僑胞與日俱增,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為了僑胞便于辦理入境之后的相關指導以及安置報告等事宜,致電佛海縣縣長要求其會同歸國僑民代表陳怡文、羅漢,共同辦理有關事項。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委員梁宇皋還擬具了《佛海之現狀及改進之方案》,經由僑胞墾殖委員會會議提交至僑胞墾殖委員會常委,改訂成為簡易方案,為歸國僑民作為入境參考。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僑胞投資墾殖,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呈請云南省省政府,通令佛海車里南嶠等縣,以后凡到車里佛海南嶠等縣之僑胞,有志從事開墾者,不論公荒或私荒準其具領開墾,一切手續,務宜簡單,切勿稍事為難,應予以一切之便利,保護其安全,以期源源而來,借此開發本省之富源。
此外,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特設了接待處,接待處與僑胞墾殖委員會一同設在省黨部內,接待處設處長一人,總理接待處全部事務,下設辦事員若干人。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接待處負責歸國僑胞的咨詢調查;關于僑胞與各機關或私人間的介紹詢問聯絡以及負責僑胞墾殖委員會的所有內務。
(二)劃定墾區并請有關機關代辦調查測量等事項。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將思普、騰永、開蒙三個區域劃定為墾殖區。前往思普區域進行投資墾殖的暹羅僑胞,由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與暹羅僑胞各派一名代表一同前往當地政府,進行劃分土地安置僑胞的工作。同時,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致函給云南省全省經濟委員會,請其通知開蒙墾殖局,抵達昆明的暹羅僑胞組成開蒙墾殖區域考察團,進行投資考察。
(三)協助僑胞辦理建村、開路、設學、農墾、工礦設計等事項。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為了能夠執行上述的職能,在僑胞墾殖委員會之下又隸屬了農業委員會、礦業委員會、工業委員會。每個委員會都由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來聘請各自行業的專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歸國華僑能夠為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農業委員會、礦業委員會、工業委員會三個委員會的專家都會優先從歸國華僑之中聘請。作為一個幫助歸國華僑在云南開墾荒地并提供相關咨詢工作的機構,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為來滇墾殖以及投資實業的愛國僑胞提供了云南省的物產概況,認為云南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所以全省農產,種類繁多,只以地廣人稀,荒蕪原野,所在皆是。
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自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云南僑務工作的發展,同時在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卓有成效的工作下,歸國僑胞回滇投資人數顯著增加,從1939年10月份,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自成立,到1939年年末,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促成了400余位暹羅華僑回國投資,并且其中的4位暹羅華僑選擇了墾殖業。到了1940年,新加坡、馬來亞等地華僑在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指導下也積極在云南投資墾殖。可以說,僑胞墾殖委員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云南邊地的墾殖發展。
參考文獻:
[1]云南省政府檔案.為籌組回國僑胞墾殖委員會事給云南省民政廳的訓令. 1938年8月30日.
[2]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組織章程. 1011-007-00117-020 1940年1月.
[3]云南省教育廳檔案.匯存省政府第六七九次會議議決關于僑胞墾殖委員會呈請核發開辦費各案. 1939年11月2日.
[4]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云南省僑胞墾殖委員會工作概況. 1939年11月22日.
作者簡介:楊俊楠(1990—)男,漢族,山西大同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