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峰
摘要: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各位專家圍繞著新課程改革正進行著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卓識的理論觀點,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作為這些理論觀點的實踐者,正在為這些理論觀點的應用和完善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筆者也是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十年多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切地感受到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有效的課堂提問為載體和橋梁。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和諧師生關系;有效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以師生相互了解為前提,以師生相互尊重為基礎,以師生相互信任為紐帶,以師生相互欣賞為動力,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要在特定的時機以特定的形式提出特定的問題給特定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體驗到參與感、存在感、被尊重感、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課堂,教師不再是自說自話,學生不再是事不關己。
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筆者有以下體驗:作為科任教師,我們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班級,為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們有必要了解學生的情況,越快越好,越深越好。首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姓名。教師尤其是科任教師若能盡早在課堂上提到學生的姓名,學生會感到欣喜,對教師會心存感激,感激教師的知遇之恩,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愿意親近教師,親其師則信其道,這將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開了個好頭,奠定了情感的基礎。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才會考慮到全體學生,特別是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能參與課堂教學,不至于曲高和寡,回答問題時,他們不至于感覺太難堪導致不愿繼續參與。對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既不會因為問題太過簡單而輕視課堂,也不至于壟斷了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有的學生偏內向,不敢或者不愿意參與課堂提問,教師需要適時地推一把,幫助學生邁出第一步,鼓勵他們走得更遠。對于急于參與的同學,教師可以適時潑點冷水,引導學生更嚴謹地思考,更規范地表達,當然,必要的中肯的肯定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進取心。
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尤其是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甚至包括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師者,不過是德行、學識等的先行者,我們的學生一定會踩著我們的肩膀超越我們,我們應該俯下身來甘為人梯而不是俯視甚至藐視他們。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萬物莫不相異。也正是千差萬別的學生才讓我們的學校百花爭艷,春意盎然。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我們才會充分欣賞學生身上的亮點和挖掘他們的潛力,助力他們成長,成為他們前行路上的貴人。再次,要尊重學生間的發展差距。我們的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發展程度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首先得正視這些差距,少些怨天尤人,多點盡力而為。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適合的問題。我們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全體學生,具有一定的梯度,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綜合考慮,兼顧科學原則和人文關懷。通過提問,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愿參與,在師生的互動中體驗參與感、成就感、愉悅感。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上,教師要信任學生。教師要敢于放手,樂于放手,還學生時間、意志和思想上的自由。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學習潛力。要相信每位學生包括學習態度很不端正的學生都渴望進步、恥于落后。要相信只有翱翔藍天才能成為展翅的雄鷹,圄于籠中的永遠是金絲雀。要相信在學習的道路上,只有先后快慢,沒有終點,只要堅持,一定會縮小差距,甚至實現反超。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愿意提問,利用問題和學生平等交流,展開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實現師生和諧共進。要敢于給學習基礎或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提問,在激勵、等待中實現所有學生共同進步。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上,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最終形成師生互相欣賞的格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每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都是自我的價值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也就是被欣賞,學生亦是如此。我們該如何欣賞學生?欣賞學生的哪些方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欣賞學生的學習熱情,熱情是一種催人奮進的正能量。同時,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期,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多樣的特點,而作為教師,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思維定式,學生會給教師呈現看問題做事情的另一種選擇。此外,我們要欣賞學生的無限潛能。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多少都有些無趣,而學生的潛能是誰都不能確定的,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學生們都會給我們呈現不一樣的精彩。當教師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總是能發掘他們身上的金礦,這樣的教師也必將被學生們欣賞,被學生們愛戴,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共同進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新課程改革的路上,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可以大有作為,也應該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