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依托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團隊協作精神。
關鍵詞: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引言
21世紀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核心內容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具備自主創新能力,這也是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環節[1]。培養創新型能力人才不僅要學習課堂理論知識,更需要課外實踐能力的鍛煉。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是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2]。
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
(一)定義。
本科生科研訓練又稱之為“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簡稱SRTP)是專門為在校大學生設計的一種實踐教學環節和科研項目資助計劃,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分小組獨立完成的一項研究工作,可以進行實驗或者調研等多種研究形式[3]。
(二)國內外開展“本科生科研訓練”的現狀。
本科生科研訓練在國外起步比較早, 特別是美國。1969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簡稱M IT) 負責本科教學的院長馬戈立特創設了“本科研究機會計劃”(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 [5], 資助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或課題。M IT認為, 這一計劃是全美國最早實施的本科生科研項目之一。
國內出現較早的就是1996年清華大學實施SRT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它具有一定系統性和規模化的科研訓練。之后, 從1998 年開始浙江大學也開展了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 SRTP), 每年投入經費20 萬~50 萬元, 每年立項1000 項左右; 中國科技大學于1999 年提出了“大學生研究計劃”;這種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培養過程,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5]。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開展實踐,培養高校創新型能力人才
(一)加強本科生科研訓練的宣傳力度,營造創新文化氛圍。
高校充分運用各種媒介渠道進行推廣,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及專業負責人的積極動員,加大對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的宣傳力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參與該項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師生積極共同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營造創新文化,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4]。學校和學院可通過學術講座、經驗交流會、成果展示及報告會等形式,傳授學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并提前了解作項目應注意的事項,學校對在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上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給予表彰,在校園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
(二)依托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申報過程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主提出感興趣的研究課題,或者參與指導教師的研究課題,然后填寫項目申請書。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首先,積極引導學生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讓學生盡早了解所研究課題在科研領域和所在學科的前沿和最新動態,在此基礎上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科研訓練課題緊密結合以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7];其次,指導教師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比如可以讓學生制定項目具體的實施方案、項目進度計劃、經費預算分配和階段性成果匯報等,并由項目負責人監督項目進展情況,從而增強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6];最后,學生對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出的階段性成果和結論,及時撰寫成調研報告或實驗成果進展報告,指導教師給予具體指導,培養學生文字撰寫和歸納整理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真正達到鍛煉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以后工作學習奠定基礎[7]。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隨著科學的發展,各學科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很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而項目團隊成員的組成最好有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這就要求項目團隊成員之間保持有效、和諧的合作。因此,在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團隊協作精神,從各個方面協助學生拓寬項目團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的渠道,使得科研訓練項目順利進展,提高學生對科研探索的信心[6]。學生在參與科研訓練計劃項目過程中,可能涉及多個學科方面的具體工作,必須要求項目團隊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共同配合,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的順利完成,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并且團隊協作精神也是大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上所應必備的良好素質[7]。
(四)規范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和學生的激勵機制。
學校重視、激勵措施到位是開展科研訓練計劃的關鍵,學校各部門和各學院在制度建設、經費支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本科生科研訓練從項目立項、實施、中期檢查、項目結題要進行嚴格的過程化管理,落實項目負責人、指導教師和管理項目負責人的各項工作,實行項目負責制管理。
為了激勵師生參與的積極性,項目結題后,經項目管理領導小組終審確認、驗收合格,項目主持人及成員給予相應學分,指導教師給予相應工作量的鼓勵[8]。科研小組的研究成果被推薦參加“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根據獲得獎項的級別,科研小組負責人及成員和指導教師及管理項目負責人應給予相應獎勵。
高校重視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的實施,嚴格規范整個項目的管理過程,建立健全教師和學生的激勵機制,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成為新時期社會所需求的創新型能力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林,陸靈云,沈明霞,等. SRT計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2):8-12.
[2]朱丹雁,張翔南,李歡,等.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在藥學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實施與展望[J]. 藥學教育,2009,25(3):12-16.
[3]沈文飚,袁家明,閆祥林,等. 高等農業院校生命科學專業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探索與思考[J]. 高等農業教育,2005,11:81-83.
[4]郝淵曉,周美莉等.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之思考[J]. 技術與創新管理,2008,29(6):626-632.
[5]楊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國內外本科生科研訓練比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6]沈明衛,涂澄海,何勇,等.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實踐中的問題思考[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7):133-135.
[7] 訾斌, 李艾民.依托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36-37.
[8] 郝智,伍玉嬌,張金柱,萬明攀.以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為載體 培養創新人才[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71-74.
作者簡介:安利清(1984-),女,北京農學院城鄉發展學院輔導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