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蔚
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產業升級。會議強調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機器人等十大領域。
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背景下,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召開“2016中國國際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展覽會”。大會主題為“推動機器人跨越發展,引領制造業深入變革”,旨在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產業增長方式,借助裝備制造振興規劃,再掀智能制造裝備采購高潮,依托中國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重塑世界制造業銷售熱地。
投資的持續升溫引發了機器人產業的激烈競爭
當機器人與人類的距離逐漸拉近,它就成為了一塊炙手可熱的“蛋糕”,也成為了各國和投資者爭相品嘗的美味。市場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機器人消費指南》上發布預測報告稱,全球機器人行業及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17%,去年機器人行業規模為71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1354億美元(接近萬億人民幣)。
“機器人是未來制造業創新的核心技術之一。相比于此前在汽車行業的應用,今后機器人將廣泛應用于電子、零售、醫療、物流、服務、教育以及政府部門等諸多行業。而用工成本不斷增加、熟練勞動力相對短缺、機器人系統成本下降以及國家的政策扶持是驅動機器人普及的重要推手。”IDC制造業分析師張敬冰稱。
調查公司CB Insights資料顯示,2015年機器人風投資金額高達 5.87 億美元,是2014 年的兩倍,預示著機器人市場成為強力吸金石。專利調查公司IFI指出,機器人年度專利申請在過去10年中翻了3倍。去年,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量就占據了35%。
投資的持續升溫引發了機器人產業的激烈競爭,據《金融時報》報道,就像其他任何顛覆性技術一樣,機器人能否帶來最終變革,仍依靠于創新型公司。目前,傳統工業機器人依然采用高成本、高精密工業設備的形式。“這樣的局面可能很快會被改變,類似個人電腦的工業機器人時代會在不久的將來到來。”張敬冰表示。
值得機器人生產商關注的一個特征是能夠讓機器人的初始產品具備學習能力,從而獲得對機器人的快速改進。“首先把產品交到顧客手中,然后從它們的行為中再學習。”最近剛籌得1億美元準備投資機器人的俄羅斯大亨Dmitry Grishin稱,這樣一來,將能找到一個相對低能的機器能夠處理的任務,然后將從這一領域獲得的知識快速加入到新一代機器的性能和應用中。這一技術轉變讓傳統的日本、德國機器人領導者與新生的美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對立起來。
“在軟件上,美國無疑是當下的領導者。然而,中國的硬件制造專業性使其成為了一大競爭者,特別是機器人已經成為中國優先發展的產業。最終結果是,新興機器人產業的崛起即將觸發全球領導權的競爭。”Dmitry Grishin認為。
三部委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無論是德國工業4.0,或者是中國制造2025,無一不表明,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隨著中國勞動力人口增長趨緩,勞動力占總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下滑。不久的將來,中國或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狀況。”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長徐曉蘭表示,在此背景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制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改造。
徐曉蘭介紹,自2010年以來,在工業轉型升級等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和各項政策措施的鼓勵下,中國機器人產業開始加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了21.7%。近幾年,中國企業已經著手布局自動化設備產業,其自動化市場規模呈現逐年上升態勢,工業機器人安裝量正在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9%。
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引導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規劃》綜合考慮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針對機器人全產業鏈上的瓶頸和問題,提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期間的總體發展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規模化、集群化是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必由之路。”徐曉蘭稱,未來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目標是提高產業化能力、提升市場占有率,并在中高端產品方面實現突破。
徐曉蘭介紹,今年年初,工信部對全國機器人產業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初步統計中國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但產品主要為中低端機器人。因此,“十三五”期間,工業機器人規模化、產業化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國機器人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九成以上的企業年產值在億元以下,同國際機器人領先企業的營業收入相比差距較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集群效應,增強產業競爭合力,是未來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徐曉蘭表示。
機器人正在顛覆傳統物流模式
據《福布斯》報道,亞馬遜在自己的配送中心部署了一支機器人大軍用于分揀和包裝。在全球范圍內,為了讓物流業抵擋亞馬遜機器人的沖擊,不同的公司和組織也在不斷為物流業尋找設計、制造和銷售機器人的方法。有一組推動力正在推進物流業機器人的使用,而且機器人還將為物流業提供有史以來最大的盈余和服務擴張,機器人正在顛覆傳統物流模式。
“物流的未來不僅建立在倉配設施基礎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在推動中國物流業的智能變革。”京東CTO張晨認為。
《機器人商業評論》稱,倉儲和制造環境中機器人的使用并不是一個新的商業冒險,機器人正在被積極用于減少物流運作設施中員工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