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土耳其是歐亞非三大洲重要的中轉地和交通樞紐,是7300萬人口的新興市場,人口結構年輕,其有利的地緣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已成為歐洲經濟的“發動機”。
TüS?AD土耳其工商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兩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約273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土耳其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但與此同時,土耳其的貿易逆差也成為中土經貿關系的根本問題,2015年土耳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24億美元。
“TüS?AD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與貿易壁壘,為解決逆差問題,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在土耳其開展投資,相信中土兩國企業的合作也會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起到推動作用。” TüS?AD土耳其工商業協會北京代表處代表娥拉姿在中國—西亞北非商事法律合作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娥拉姿告訴《中國對外貿易》,TüS?AD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改革進程,對中國外商投資準入政策、自貿區發展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表示贊賞。她表示,目前TüS?AD了解到的在華土耳其企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簽證問題,目前土耳其商人在辦理中國簽證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他們大多在中國有長期業務,需要經常往返于兩國,所以簽證問題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不少困擾。隨著兩國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希望中國有關部門能在簽證方面,給予土耳其商人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從而更好地促進兩國的貿易關系發展。
第二是電子商務安全性的問題。一些土耳其企業曾向土耳其商務參贊部門反映,他們通過某中國著名電商向中國企業訂購產品后,遇到了付款后對方否認收到貨款、一直不發貨、收到的貨品種類、數量、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也曾有中國企業在出口產品后,被土耳其認定為質量不符合標準。由于雙方企業是通過網絡簽訂合同,對于產品技術、質量標準、風險負擔等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約定,因此產生了法律糾紛,致使雙方企業遭受損失。
電子商務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法律方面的問題。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遇到問題后,不清楚在中國如何才能有效的保護自身權益,這不利于兩國的貿易往來。希望中國有關部門能為外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法律方面的幫助。
第三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近些年,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土耳其商人仍希望政府能夠更大力度的加強對外國品牌產品的保護。例如一些土耳其企業帶產品來中國參加展覽,但是經常發現,一段時間后,有品牌、款式完全一樣的仿制品出現。土耳其企業非常希望中國能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或部門,為他們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幫助。
第四,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法律法規有差別,這也是外國投資者很關心的事情,因為不了解這些差異,企業難免遇到法律糾紛,甚至遭受損失。
第五,希望中國政府能積極推動公共采購事業向更加平等透明的方向發展,給予外國企業更多平等競爭的機會。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針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
“考慮到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在例如中國貿促會這樣的部門下,設立專門的機構或辦公室,為外國企業提供直接的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娥拉姿具體指出,如能讓有興趣來華投資的企業,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準確的信息(例如政策、法律、投資環境、登記申請程序等);讓外國企業及時了解中國潛在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在遇到糾紛時得到咨詢意見;還有在訴訟時也能得到支持與幫助。
對此,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尹宗華指出:“我們在總會設有法律事務部、專利商標事務所、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香港專利公司、商事法律服務中心、企業權益保護中心等10大專業法律服務機構,擁有1500多名專業法律人才。我們在全國還有800多家分支會,在西亞北非地區還建立與各國政府和重要民間機構日常聯系機制。”
尹宗華表示,中國貿促會將充分發揮這些系統和資源優勢,為中國企業赴西亞北非或西亞北非企業來華開展經貿活動提供一流的商事法律服務,為促進中國與西亞北非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深層次拓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