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
熟悉聯想的人都知道,聯想有個“保衛+進攻”的雙拳策略。這在過去聯想PC全國布局和全球化的進程中,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比如說,在聯想已經取得市場領先的中國本土PC市場,聯想更多采取保衛策略,將營銷覆蓋到每一個城市、城鎮、鄉村,不留死角,保衛已有優勢地位;而在還有待開發的新興市場和歐美市場,聯想則采取進攻策略,投入更多資源,從而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聯想的這一套雙拳策略,不但適用于地域劃分,同樣適用于產品線劃分,比如聯想就曾經掀起過一場家用激光打印機普及風暴,進攻家用激打市場,同時保衛商打在四六級市場的優勢地位。
換句話說,聯想通過“保衛+進攻”的雙拳策略,可以讓產品線繁多,且全球化布局的聯想各級組織,能夠制定明確的細分產品市場的戰略戰術和行動綱領,從而強化執行。
這樣的雙拳策略,在每一年的開年大會上,都可以看到明確的部署。而今,隨著聯想在美國硅谷舉辦的TechWorld大會上正式宣布成立DC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保衛+進攻”的雙拳策略在擴大化的企業級業務—從服務器到數據中心全業務的擴張中,有了新的詮釋。
一、成立DCG為哪般?
實際上,新成立的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基本延續了此前的企業級業務集團。這在今年4月1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新財年進行重大組織機構調整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當然,全新定位的四大業務集團最大的變化莫過于云服務業務集團拆分,同時成立全新的聯想創投集團。不過,新成立的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也有不少變化。首先,Gerry Smith的職位得到提升,不僅擔任該業務集團總裁兼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同時由向總裁蘭奇匯報變為直接向楊元慶匯報;與此同時,Peter Hortensius作為首席技術官和戰略負責人加入DCG團隊;周慶彤將任DCG首席財務官,同時兼任聯想首席信息官;Roderick Lappin將晉升為高級副總裁,領導DCG全球銷售職能。很明顯,DCG將獨立運作,目的是為了在產品和市場營銷層面更快速,更靈敏,更有力地挑戰競爭對手,但銷售體系仍然與PC業務相互協同。
另一方面,聯想企業級集團變更為數據中心集團,名稱的變化一定有其深層的含義。
眾所周知,數據中心代表著全IT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安全和UPS等幾大件,而其中任何一條產品線,都可以稱作是企業級業務。
對于聯想來說,最早的企業級業務主要是服務器業務。后來聯想與EMC達成合作,開始有了一些存儲業務。再后來就是聯想收購IBM System x業務,也是以x86架構服務器為主。
而今,聯想將企業級業務集團更名為數據中心業務集團,顯然除了服務器之外,聯想還將涉足所有IT基礎設施產品線,包括存儲、網絡,甚至不排除未來還將涉足安全和UPS等。
作出這樣一個決斷的原因,一個是因為數據中心業務的規模達到870億美元,規模比單純的服務器業務大了很多;另一個原因是聯想收購System x業務后的整合工作趨近完成,為聯想拓展數據中心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區是最早開始進行兩個團隊整合,并且最先結束整合的團隊,所以中國區的業績也是在整合之后最先取得高速增長的。據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童夫堯透露,在過去的一年里,聯想企業級業務的中國區營業額、出貨量市場份額,都排名第一。
最新財報顯示,聯想企業級業務2015年收入45.53億美元,同比增長73%,占聯想集團整體收入約10%,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利潤率保持增長,中國市場同樣表現喜人,營收也實現了強勁增長,同比增長76%。
有了整合完畢的服務器業務無論是在品質還是在出貨量上的領先基礎,聯想自然看到數據中心市場,正在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逐步落地,其分工合作模式正在經歷的巨變—服務器作為數據中心的核心,正在整合存儲、網絡、安全變為軟件定義的設備一體化整合的模式。
傳統涇渭分明的專業設備廠商的松散分工合作模式,正在朝更為靈活和便于管理、易擴展、低成本和整體交付的云模式進行演變。服務器和存儲融合的超融合設備正在成為趨勢,搭載數據庫和上層應用的基礎架構一體機或專業應用一體機比如HANA,正在成為趨勢—這樣數據中心軟件定義和數據庫、應用一體優化而成的解決方案,成為最終用戶新的選擇。
在這樣一種趨勢下,聯想DCG應運而生—在本次聯想TechWorld大會上,DCG總裁Gerry Smith還宣布DCG將聚焦于四大領域:軟件定義存儲、企業級網絡業務、高性能服務器和超融合系統市場。
二、聚焦四大業務說明了啥?
在筆者看來,DCG聚焦的四大領域,還是比較符合現階段聯想企業級業務的擴張節奏的,同時也表明,聯想企業級業務正在從整合期的“保衛”策略,朝著全新業務模型的“進攻”策略進行轉變。
1、軟件定義存儲
首先,軟件定義存儲(SDS)是未來的趨勢,甚至未來是軟件定義整個數據中心。在這方面,聯想的動作非常明顯。
第一,通過和Nexenta以及Cloudian合作,聯想推出了首批DX8200N和DX8200C軟件定義存儲產品,此外還發布第一批中端存儲系統—新的V系列12Gb SANs;
第二,聯想啟動了一個被稱為“StorSelect”的“軟件定義存儲”應用項目,并通過與全球ISV共同合作,將他們的SDS軟件與聯想硬件進行高效整合,最終由聯想提供端到端的應用支持系統;
第三,聯想此次還發布了下一代網絡操作系統“聯想云NOS”,該系統所提供的系列創新功能,保證了客戶網絡操作系統云層面的可擴展性和可編程性。
2、企業級網絡業務
在企業級網絡業務方面,聯想于今年3月與高性能網絡巨頭Juniper達成戰略合作,不僅OEM,而且雙方將為企業客戶和全網規模的客戶打造下一代融合、超級融合和超級可擴展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此外,在本次TechWorld大會上,聯想還披露和Juniper簽署了一項分銷協議—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作為聯想自有的數據中心接入產品(access products)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聯想將能為客戶提供Juniper EX2300 和EX4550以太網交換機以及QFX10002-72Q數據中心骨干聚合交換機。
3、高性能服務器
聯想收購IBM System x和聯想原有企業級業務都在服務器領域。作為聯想數據中心集團的核心業務,此次聯想將System x3850和System x3950 X6服務器更新至英特爾最新至強E7-4800和E7-8800 v4處理器,速度提升了近39%。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聯想將這兩款服務器的內存支持擴大至12TB,這樣,它們可以承擔SAP HANA或Hadoop等大內存應用以及大型虛擬化項目、大數據和分析等工作負載。也就是說,聯想的高性能服務器專門針對關鍵環境設計,從產品設備更進一步,到了應用服務的層面。
4、超融合系統
毫無疑問,超融合系統是今天企業級市場中的新亮點,滿足企業靈活和可擴展的快速部署需求。IDC報告指出,2015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基礎設施市場增速達155%,2016年市場容量預計將增長94% 至價值逾15億美元,至2019年更會達到40億美元。
為此,聯想早在去年11月就宣布與超融合系統全球領導者Nutanix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且在今年3月還正式發布了搭載Nutanix軟件的HX系列全新超融合設備產品家族。截止目前,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聯想分別推出了HX1000、HX2000、HX3000、HX5000以及HX7000,可以說聯想在超融合市場處于領跑地位。
表面上看聯想還是在這幾個業務領域推出產品設備,但無論是超融合還是HANA服務器,無論是軟件定義還是企業網,都更接近于數據中心的整體解決方案。從另一個角度,對于聯想賴以成功的渠道伙伴來說,未來跟著聯想將不再僅僅是完成產品設備的交付,而是為最終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本身就符合未來的生態價值發展趨勢。換句話說,跟著聯想不愁沒飯吃。
三、重新定義數據中心生態
回到前面提到的數據中心設備一體化整合的趨勢,聯想所走的一個模式,即非并購整合,也非松散合作,而是選擇了聯合創新協同,甚至互為渠道的全新數據中心生態模式。
實際上,聯想數據中心集團聚焦的四大業務領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合縱連橫—聯想同Nexenta、Cloudian、Juniper、Nutanix和SAP等公司展開深度合作,特別是聯想與Juniper、Nutanix的合作幾乎是唯一的和排他性的,這表明聯想數據中心集團的領導者非常清楚自身的優勢,以及與其他業界領導者的優勢互補。
舉個例子,戴爾收購EMC,惠普收購3Par這些,都是數據中心不同產品線的整合并購,這與聯想并購同處于服務器業務的IBM System x有著本質不同。
聯想與Juniper、Nutanix等廠商的合作,不僅有此前聯想與EMC合作的成功范例,而且讓筆者想到了聯想提出的Open+開放架構策略—聯想實際上在提供一種全新的業內共贏、沒有陳舊技術和投資負擔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能力的范例,可以說是開創了企業級生態合作的新模式。
這樣一種全新模式的逐步成型,顯示出聯想的企業級業務已經從最初的模仿跟隨,經過并購System x后的消化吸收的“保衛”態勢,如今變更為開創全新商業模式的“進攻”態勢。
實際上,DCG也是聯想集團未來向“設備加云”以及“云基礎設施”轉型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一方面,DCG所處的市場規模達到870億美元,如果依照楊元慶的設想,DCG占到20%左右的市場份額,那就意味著如今聯想企業級近50億美元的營收規模還將翻上兩番,增長空間巨大;另一方面,聯想的多數營收還來自于包括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在內的個人計算業務,計算終端未來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和社交的趨勢下,必然要跟云緊密連接在一起,這時候,不僅是云計算,還有云存儲、云網絡、云安全都需要一起優化整合。
別忘了,Juniper不僅在企業網,同樣在電信網有著很好的基礎。很明顯,聯想DCG的這一系列動作和布局,已經發出了“進攻”的信號。
在筆者看來,聯想DCG終于擺脫了聯想傳統強勢的PC業務的烙印,在全球IT市場格局面臨重構和洗牌的今天,以其獨有的開放架構戰略和全新生態戰略,正在真正擁抱未來。筆者不敢說聯想就是企業IT的未來,但可以肯定的是,聯想一定是未來企業IT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