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變成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的時候,當計算變成一個公共服務,變成一個企業發展的最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其實已經來了,那就是計算經濟的時代。
其實數據的價值一直在提,而今年尤甚。
今年1月,阿里云就在2016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宣布開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數據能力,發布全球首個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數加”,首批亮相20款產品,覆蓋數據采集、計算引擎、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數據應用等數據生產全鏈條,震驚業界。
隨后在3月,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北京正式宣布,IBM將“智慧的地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轉型戰略——認知商業戰略在中國正式落地,甚至認為它將引發堪比電子商務的又一次的商業變革大潮。
即便是傳統的ERP廠商如SAP,也在數據洞察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產品線,比如網球教練分析解決方案,比如SAP車輛洞察應用)提供了一系列互聯汽車管理服務。
就在剛剛的6月,全球數據分析領導者SAS,也認為今年將是大數據分析引領創新、體現價值的一年—隨著社交媒體、IoT等新生技術的出現及迅速普及,數據增長速度、數據來源多樣化皆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得數據分析成為領先生產力背后的驅動力。
為什么數據價值成為今年的熱點?在筆者看來,這是與公共云計算所搭建的基礎計算平臺逐步成熟落地密不可分的。
數據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每個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臟都可能會突然停跳一秒、兩秒,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停止跳動了五秒,那就發現這世界跟你原來想象的不一樣了。實際上,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通過我們常見的心電圖數據,予以避免。”一位數據科學家通過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只要是數據,就有價值存在。
據悉,個體的心電圖一天24小時的數據量不過150MB,而且已經有家公司做了一個應用,能夠在云上24小時幫助你處理自己的心臟心電圖數據,能夠警告你的心臟什么時候曾經停跳了一秒鐘,這樣的應用可以對防治心血管病起到很好的作用。
這個例子的關鍵之處在于,數據的價值,并不在于前面加上一個“大”字。數據的價值不在于數據量的大小,而更為關鍵的則是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筆者想起了阿里巴巴CTO王堅博士的一句話:“很多人在尋求很值錢的數據的時候,是在想一件美國一百年前西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淘金,那不是社會的未來。”
“世界的未來,是把沙子變成金子,這是我們的使命和目標,這是計算的真正價值。”王堅如是說,正因為此,阿里云一個全新的Slogan—計算是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公共計算成為基礎
有意思的是,與阿里云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類似,如IBM這般的傳統IT巨頭,如今也在數據產生的“智慧”,從智慧地球更新到更為直接的“認知商業”。而認知商業,則正是從IBM的認知計算而來。
在IBM看來,認知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異構計算、神經元芯片Synapse、認知型機器系統等一批新興前沿技術應用正逐步走進新能源利用、污染防治、城市管理、生態改善以及醫療、交通、食品安全追溯、社區服務等領域。
這里面,無論是新能源利用、污染防治、城市管理、生態改善,還是醫療、交通、食品安全追溯、社區服務等,無一例外都是公共服務。
很明顯,數據要產生價值,最關鍵的,不是如何從數據里淘金,而是如何讓計算真正成為公共服務—計算只有成為公共服務,才能為老百姓產生價值。
換句話說,世界上本沒有先知。所謂的“先知”,僅僅是因為以前信息閉塞,他占據了更多的信息資源。而今天在互聯網為基礎的公共云上,信息是共享的,對信息進行分析而得來的趨勢也是社會共享的。
當數據變成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的時候,當計算變成一個公共服務,變成一個企業發展的最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其實已經來了,那就是計算經濟的時代。
信息共享突破豎井
如果把計算經濟落地到每個行業,每一家企業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打破信息數據豎井。
舉個例子,一家典型的三甲醫院的信息系統可能多達數十個,其中包括HIS、PACS、HIMS、CIS、RIS、MIDAS等,如果病人拍的片子跟門診醫生的診斷報告沒有打通,病人在這家醫院看病的病歷跟他在另一家醫院看病的病歷沒有打通,病人的病歷跟他的近親家屬的病歷沒有打通,那么,很多醫療手段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做到更為全面的診斷和診治。
事實上,醫療信息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傳統IT架構的采購模式與設計模式所帶來的豎井問題。傳統IT架構往往是設計好固定流程,再用軟件去實現自動化。這樣一來一個項目一個垂直架構,相互之間割裂,導致了資源孤島、應用孤島、數據孤島出現。幾乎無法適應數據互聯互通,提煉數據價值的需求。
企業也是一樣,如今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必然要從較為封閉的企業內部的ERP,朝著產業鏈交互,甚至與最終用戶直接交互的社會化商業進行轉型—這就需要傳統IT企業要走出來,擁抱互聯網,而互聯網企業要沉下去,幫助實體經濟擁抱互聯網。
一個例子,IBM將“認知商業”已經和國際制藥巨頭輝瑞以及國內語音識別公司科大訊飛開展合作項目,這就是一個傳統IT公司,與行業領頭羊,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企業之間的跨界合作。
而這樣的合作,必然成為數據價值時代的新常態。 (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