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添
戴爾董事長、CEO邁克爾·戴爾的身影出現在貴陽數博會現場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在數博會緊張的行程中,他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了李克強總理會見企業家代表的活動,在數博會開幕式上做了以“在中國,為中國”階段性匯報為主題的演講,還在下午與貴州省、貴陽市政府領導會晤,簽署了雙方深化合作的備忘錄和與貴州本地云企業的合作協議。
實際上,在這一年之中,他已經不止一次到訪中國了。
腳踏實地融入中國
在去年9月,邁克爾·戴爾親臨中國發布的“在中國,為中國”4.0戰略,寄托了這家私有化科技企業對于未來的期望—中國市場才是全球IT市場未來的風眼,能否搭上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帶動引擎的中國IT產業發展快車,將決定全球IT產業圈中,所有跨國大玩家未來的成敗。
從加大中國市場戰略投入,到與多個政企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包括以“中國合伙人”身份,將其最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為本土創新所用,與其他同類型的企業相比,戴爾對融入中國市場所做的努力看起來并不突出,但腳踏實地。
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里,戴爾在中國的支出累計超過2520億美元,2015年全年進出口貿易額達到450億美元,占同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進出口總額的3.4%。戴爾作為國際知名的IT企業,與中國分享全球業務的進展,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可見一斑。與中科院聯合建設的“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和“企業級深度學習計算與服務平臺”,對中國高科技應用水平的提升價值良多。
從加大大數據等新經濟產業在中國的投入,到加強與貴州這樣的西部省份之間的合作關系,在戴爾“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和實踐中,你看不到空洞的口號或者只是為了滿足“自主可控”而實現的目標式運作。成為“中國合伙人”,戴爾給出的支持是與中國IT產業共同成長,其中的內容誠意滿滿。
“在全球數字化時代,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速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今年的數博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與業界探討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展示我們未來就緒的解決方案,并與客戶進行密切交流。戴爾公司正加速推進‘在中國,為中國4.0戰略,為本地客戶提供先進的技術及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經濟和信息產業的發展。”
邁克爾·戴爾在數博會開幕式的發言中,企業堅定不移的中國政策得到了完整的闡釋。而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企業家代表時,對戴爾公司幾十年的創業成長之路表示的贊許,以及以戴爾作為例子闡述對中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義的闡述和對更多信息產業企業能夠到貴陽貴州投資、與西部分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期待,也表明中國政府對這家有誠意扮演“中國合伙人”角色的科技企業,以及其融入中國模式的認可。
到西部去,戴爾誠意十足
與貴州市政府和本地企業合作協議的簽署,也展現了在戴爾新戰略中,對于國家倡導科技企業“到西部去”的合作態度。
“非常高興看到貴州作為一個中國西部省份,率先布局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正在成長為該領域的產業聚集地。在貴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戴爾將把國際先進技術和服務帶到貴州,并進一步拓展在西部市場的覆蓋,助力當地經濟增長及產業升級。”在與貴州省省委書記陳敏爾,孫志剛省長以及貴陽市市委書記陳剛等領導的會談中,邁克爾·戴爾如是表示。
在戴爾數博會的四大舉措中,除了“任意云”戰略的正式啟動、成立未來就緒的云計算聯盟、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外,與貴州本土云服務商優特云科技有限公司之間簽署的合作協議讓戴爾在未來為這家來自西部的云服務商的混合云平臺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為貴州乃至西部發展大數據及云計算產業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中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到,中國內部的發展水平差異主要體現為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區域差異,而消除以此為代表的“數字鴻溝”,將是政府在未來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希望在東部地區成長的企業,能夠更多地轉移到西部來,像貴州等有代表性的西部地區,不僅有條件創新,有人力成本的競爭優勢,更能促進社會公平,讓全體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開放的紅利。”總理的講話中,向IT企業傳遞的信息再為明確不過:到西部來發展,這里有適合企業發展的土壤,更有廣闊無垠的市場空間。
事實上,戴爾在“到西部去”的道路上,已經持續行進了多年時間。早在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開幕時,戴爾位于成都的全球運營基地就已經正式投產,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戴爾面向全球的重要生產和運營單位,在為西部地區創造稅收和工作機遇的同時,也推動著整個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加速。
在三年后的數博會上,戴爾“到西部去”的戰略得到進一步升級—從硬件設備的制造和管理,到最先進技術發展理念的深入合作,意味著戴爾在中國西部的發展戰略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為西部地區帶來的,也從稅收和就業機會等最基本的價值,向更深層次的創新轉移。與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一系列深化合作協議的簽署,也表明戴爾的西部發展戰略絕對不是短期戰略。
戴爾針對中國市場的長線發展策略也勢必將在未來得到回報。在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歡迎各國企業家在中國投資和創業—中國將會以更好的投資環境,保障外資的合法權利,提供更好的公平服務,“無論中外企業,只要在中國注冊,一視同仁。”
在完成對EMC的并購之后,戴爾在大數據相關領域的優勢將進一步得到凸顯,而戴爾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也將有機會實現更高層面的大數據價值。而戴爾“合伙人”式的合作誠意,也將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推動中,得到更多認可的關鍵所在。
“互補不沖突”云聯盟戴爾造
能力互補無短板,彼此沒有利益沖突,是自古以來,從政治,軍事到商業,所有的聯盟能夠成立并最終站得住的最根本原因。別看奧妙只是這簡單的兩點,從古到今,能夠踐行這兩點的同盟行為不超過一成—包括在今天的企業級IT生態圈里,同樣如此。在云產業中,不同類型企業圍繞云就緒、云部署、云管理等領域擁有不同的痛點,也很少有單一的廠商能幫助客戶解決所有面臨的難題。
也正是因此,云產業中多家廠商的聯合,以幫助客戶解決個性化的技術和業務難題,也是必然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各種打著云計算、大數據等不同生態旗幟的聯盟幾乎是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夠實踐能力互補無短板,彼此沒有利益沖突兩點的聯盟,數量真不多。
但在剛剛在貴陽結束的數博會上,戴爾就正在以“能力互補、彼此不爭利”—這兩條企業級IT圈子里少有過的聯盟方式,發展新的云計算產業聯盟。
會議上,戴爾宣布了未來就緒企業云聯盟的成立。根據戴爾大中華區企業解決方案總經理曹志平介紹,這個以“全力支持國家互聯網+政策、積極培養本地生態伙伴生態系統環境、幫助中國互聯網+更快、更穩、更好地發展,同時推動戴爾業務成長”為目的而倡導的聯盟,初期一共有10家企業參加。
我們看看除了戴爾之外9家同盟企業的名單,就可以了解作為盟主的戴爾對同盟要義的踐行—專注底層平臺的VMware和Pivotal,提供自主云操作系統的航天云宏和開源云平臺的有云,提供云管理運營平臺的東軟和提供混合云管理的飛致云,提供容災和高可用的英方和提供軟件定義產品的星辰天合,加上提供公有云和大數據服務的優特云—以及提供端到端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為主業的戴爾在內,每家彼此之間企業主營業務并不存在明顯的沖突,從利益層面看,將各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組合,客戶可以直接獲取一站式的、圍繞云計算相關的、所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作為盟主的戴爾同樣也在踐行先秦兩漢時霸主們“義”字當頭的精神。戴爾大中華區企業技術戰略架構總監許良謀說,云聯盟絕對不是扯旗喊口號,戴爾會真金白銀地把自己的客戶、渠道和市場拿出來分享給所有盟友,成立基金與盟友們共同去開展業務,以及通過不同的工作小組推出可復制推廣的、全方位就緒的云解決方案。
而在云聯盟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已經有參與者從中享受到了價值—作為聯盟的最早參與者,UnitedStack有云創始人程輝就曾經在戴爾銷售團隊的幫助下,拿到了OPPO手機和華東地區一家醫療產業主流企業的銷售機會,而程輝的服務團隊在整個過程中,也得到了戴爾專業服務團隊的悉心輔導。
以古道踐新行,以義號天下,從者眾也。曹志平說,別看未來就緒企業云聯盟成立初期10家企業的規模不起眼,這都是刻意選取業務彼此之間完全不沖突的企業的結果—盟主戴爾踐行“義”字的態度可見一斑。
然而,單純依靠10家企業顯然無法打天下,如果想要壯大聯盟聲勢,新成員的引入在所必行。許良謀介紹,6個月后,聯盟將迎來第二批加入者。如何在聯盟壯大的同時保持“無利益沖突”的初衷?
在筆者看來,隨著市場細分化和業務規模的發展,戴爾應當引領同盟企業之間的競合關系從單純的業務線細分,走向更為精細和立體化的技術、區域和市場立體化細分。畢竟,三維的市場細分不僅讓更多的參與者能得到存在空間,彼此之間也能有更多的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