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添
在眾多的企業級IT產業新詞匯中,“區塊鏈”可以說是個大眾熟悉程度還算比較高的名詞——因為它與另一個流行于互聯網圈子,盡管很少有人能接觸到但絕大多數人都充滿興趣的神秘概念—比特幣密切相關。比特幣之所以能成為IT產業中顛覆性的名詞,絕不僅僅是其引入了完全基于互聯網的交易模式這一個原因。作為比特幣體系運轉最基本原理之一的區塊鏈,更是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帶給IT產業一份最為重要的饋贈。
由于其開放和分布式的特點,在區塊鏈誕生的初期,作為公有云主要載體的x86基礎架構被一度認為是這一新技術的主要載體。然而在今天,擁有數十年歷史的IBM主機看起來也要向這一領域發起沖擊—在IBM看來,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基于x86架構搭建,對于金融等對區塊鏈需求最為密切的行業而言,開放的主機系統更適合作為其承載者。
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主機用戶社區(CDUG)暨中國主機客戶理事會大會(zCCC)上,IBM杰出工程師、交易中間件與區塊鏈架構師Ian J. Mitchell介紹了IBM在區塊鏈技術領域取得的進展。開放合作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有效方式,而IBM從去年12月開始與Linux基金會展開在Hyperledger(超級分類總賬)項目中的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吸引了2300家企業的加入。從利用設計思維了解企業挑戰到面向實際應用的項目擴展,IBM與開源社區成員聯手推進區塊鏈技術的商用進程,憑借大型主機在安全性、加密技術、數據實時洞察等方面的優勢對區塊鏈技術做出良好支持。
而另一個以開放和分布式部署著稱,且以x86架構為主的技術領域—企業構建混合云方面,IBM主機也有獨到的地方。IBM杰出工程師、主機管理與IT優化總架構師Matt R. Hogstrom認為,作為一種能夠幫助企業交付應用、管理環境、運行環境的方法論,云能使用戶以暢通無阻的方式開發新應用、接入新數據源。IBM大型主機不在云上構建任何專利技術,而是通過利用開源平臺上的技術,使用戶得以將大型主機上的應用重新編寫成另一種語言,或將其遷移至云端。通過z/OSMF、z/OS Connect、API Connect三種方式,IBM將幫助企業客戶通過構建混合云,獲取其資產、應用、資源、數據的最大化價值。
作為一個由主機用戶發起的非營利主機生態社區,CDUG旨在建立本地的主機技術信息服務社區,以高質量的主機技術交流平臺及相關服務,幫助中國廣大主機用戶提升能力。本年度CDUG大會由北京理工大學與CDUG理事會聯合承辦,并將與同日啟動的華北地區主機應用示范基地形成互聯,通過進一步聯通本地主機生態成員與各方資源,共同推動圍繞IBM LinuxONE和大型主機的創新協作。
在最新發布的《主機大數據藍皮書》中,北京理工大學首次全面介紹在IBM大型主機上實現的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闡述IBM LinuxONE在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各類參數及其對分布式存儲、流處理、數據分析方面的支持,以及銀行欺詐交易檢測解決方案,全面體現LinuxONE在大數據分析中的應用與優勢。
IBM大中華區硬件系統部主機銷售總經理羅佳斌介紹,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大型客戶也開始嘗試使用Linux系統構建他們的核心系統。而IBM在北京的中國系統中心也專門為主機的客戶提供了測試演進環境,提供一個云生態開放給客戶做有關LinuxONE的測試。“我了解到這個測試已經排得非常滿,其中包括金融客戶、保險客戶和其它很多行業的客戶都在嘗試或者非常積極地與IBM一起,共同在LinuxONE主機平臺上構建基于開放系統的核心系統方案。”他說。
在羅佳斌看來,區塊鏈在業務和流程上的分布模式并不代表基礎架構上分布式模式,這也就意味著在尤其是關鍵行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中,主機平臺將大有用武之地—“真正去設計一個要去支撐這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的時候,用戶要考慮相應的安全性、交易的承受能力,甚至要考慮到它的存儲能力、I/O的能力等。在規模大到一定使用程度的時候,如果使用完全分布式的系統去做,就會面臨非常復雜的管理。而通過區域中心為分布式客戶提供一個區塊鏈云,可以在單一的云后臺中,根據相應的規模去選擇相應不同的平臺—這也是區塊鏈與主機系統最好的結合機會。”
傳統IT方式難以在一個互信的網絡中監控資產所有者及其交易信息,市場亟需一種可共享、復制、授權的賬本以確保交易的可證明性與透明性。而作為一種共享賬本技術,區塊鏈使得商業網絡中的相關參與方可以查看交易系統記錄,通過交付分布式系統記錄的賬簿分享、數字化智能合約等能力,保證交易隱私與安全,形成所有成員的交易共識。由于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減少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其正受到來自金融貿易、零售交易、供應鏈管理、公共記錄等領域的監管單位、行業組織及市場主導者的關注。IBM主機在區塊鏈技術中所做的努力能夠成為未來“區塊鏈云”的技術標準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