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樟
近年來,上海的城市社會和經濟狀況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外來人口、機構大量涌入,社會成員呈現老齡化趨勢加劇……管理和服務新需求發展很快,政府職能轉變,大量社會管理和服務事務交由社會組織完成,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越來越多,不斷彰顯其能。
靜安社會組織的服務內容涵蓋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方方面面,為老服務、安置幫教、糾紛調解、社區管理等,各組織工作要求和特點不同,所在街道、面臨的工作對象不同,工作大多有開拓性,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強度,其領軍人物、優秀人才、社會組織之星對組織的運行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不論年長年輕,都有熱情,有闖勁,不為條條框框所羈絆。
呵護母嬰 造福社會三十余載
在北京西路市兒童醫院,有一所專門培養孩子媽媽或嬰幼兒保育的機構——市育兒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中心主任史靜敏既抓管理又授課,桃李滿天下。她負責全市育嬰類33所培訓學校教研活動和師資短訓,還負責全市“保育員”職業、“母嬰護理”“育嬰師”題庫的維護和提升工作。在她的引領下,該中心成績卓著,連續三屆被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上海市職業誠信等級A級單位”,2010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組織評估等級4A單位”。
史靜敏1987年畢業于華師大學前教育專業,一直從事兒童保育和保健,專業背景十分扎實。20世紀80年代,上海大批知識青年回城工作、生活,集中生兒育女帶來母嬰照護人才奇缺的社會問題十分嚴重,母嬰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呈爆炸式增長,政府原有體制內的保育人才杯水車薪,難以應付,需要快速大批培養。于是,有兒童學前教育實踐、知識背景和兒童保健經驗的史靜敏被剛成立的上海市衛生局保育員培訓辦公室一眼相中,被安排專門從事廣播電視保育員培訓。目前網上或醫院產科視頻中常播出她創編的嬰兒保健操教程內容,供年輕媽媽們學習的基本都是史老師的視頻內容。
育兒技能培訓長期以來缺乏速成可用的課本,相關知識不是碎片化就是理論性過強,難以操作。史靜敏研究借鑒相關國外教育培訓教材,根據不同人群,編寫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保育員培訓教材》《育嬰師培訓教材》《0-6歲嬰幼兒智能培育手冊》《大手牽小手》等多種新教材達20多萬字。經過她修議完善的題庫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版“保育員”(初級、中級)和“母嬰護理”(專項能力)指導手冊供學員培訓學習使用。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0~3歲孩子只要給他吃好,睡好,即可“樹大自然直”,用不著具有0~3歲專業技能的人員進行教養指導。而這些觀念被史靜敏的工作所打破。上海兒童醫院有位職工的外來媳婦,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但苦于沒有技能,在史靜敏的建議下接受了保育員培訓。初級培訓后通過史靜敏的介紹,如愿以償在幼兒園找到了保育員工作,而后,又繼續讀中級保育員和高級保育員課程,育兒知識、技能大為豐富和長進,現已成為這所幼兒園的保育骨干。
一位下崗女工,因其丈夫常年生病在家休養,家庭經濟較拮據。史老師得知后,馬上免費為她提供母嬰護理培訓,邊培訓邊介紹到醫院新生兒病房做護工,盡快熟悉嬰兒的護理工作,之后又介紹到上海著名的月子會所工作,現已是該會所的骨干,贏得了自身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和發展機會。
為居家康復護理事業揭開新篇
因為傳統和現實原因,大部分人都選擇居家養老,可是,因為老人數量龐大且不斷增長,亟需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來補上這一服務短板。張軍,畢業于日本九州大學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主攻市場營銷,后在著名物流公司郵船航空物流服務株式會社工作,年薪50多萬。當父母方知父母恩。當張軍自己當上了父親后,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遠在國內父親的照顧問題;又想起當初護理生病母親的經歷,痛感專業護理對于父親那般眾多老人延年益壽的重要。周圍的一些朋友也有同樣的想法,覺得有責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社會的長輩們做點事,去探索一種好辦法幫這一代“獨生子女”盡孝道。
日本的介護理念和服務都非常好,于是張軍找到了九州地區最大的介護服務提供商麻生介護,到他們公司學習管理經驗,提升自己,并與之合作培訓人員。2011年10月,張軍來到上海,創立了首家為老弱病殘人士提供專業的居家康復護理以及長期照護服務機構。
從2013年開始,該服務機構參與了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上海市開展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的調研。在調研中發現,養老服務中生活照料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但是老人的醫療護理和康復的需求缺口很大,特別是居家和社區的老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據著醫院的大量床位,大大浪費了醫療保險和降低了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市場化康復護理服務的購買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承受的。根據這個現實情況,上海市發布了《關于本市開展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試點工作的意見》(滬府辦〔2013〕38號)。于是,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張軍的養老機構陸續在普陀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和原來的閘北區設立了護理站,以護理站為依托將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送到養老院、日托所以及老人家中,做到了讓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隨著機構的不斷擴大,管理問題是比較大的挑戰。張軍帶領他的團隊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符合居家醫療護理的管理系統,以系統為依托,幫助康復護理師管理日程和客戶,同時給員工提供線上學習,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管理理念。張軍說實際上機構就是為每位一線服務的員工服務的,只有把員工服務好,他們才會帶著好心情積極地投入到服務客戶中去。
當好社區青少年的知心姐姐
“我校不需要考中專的學生!”在某重點中學課堂上,一個學習成績從班級前十名直線下降到末尾三名的學生被老師如此奚落。上課睡覺的他大哭著頂撞老師后回家嚷著要退學。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父母茶飯不思非常傷心,求助于專業社工婁曉禎:他進這所市重點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啊,這下可怎么辦?
畢業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社會工作系社會工作專業,作為上海第一批司法社工社會招聘人員的婁曉禎,與這名學生面談后發現,孩子沉迷于打網絡游戲,賺了些錢竊喜,不可自拔,家長對他寵愛有加,放任后難以收場。而那家市重點學校,提前一學期上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晚上沒睡好、白天要補覺的他根本難以適應,但他喜歡英語且成績較好,并性格活潑喜歡運動和交流。經過一段時期的引導和溝通,婁曉禎與孩子一起制定了新的作息計劃,打游戲和學習的時間有了更合理的分配和安排了,尊重他的意愿結合他的特點,轉校到國際學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將來準備去國外發展,他和父母的生活重新撒滿陽光。
一老石庫門的小閣樓下,婁曉禎曾見到單親家庭的少年小Z :精瘦、染黃發,打耳釘,不讀書。在社區說起他,人人搖頭。憑每月700元的退休工資養活全家的小Z奶奶絕望地說:“我管不了他。唯一能做的是不讓他餓著。”叔叔斷言:“他還能怎么樣?以后肯定和我一樣,連吃10年官司!”
幾年后的10月,小Z短袖T恤,白色球鞋,陽光得可以抵擋住寒意。他成了一家餐飲店的領班,月薪4500元比當時婁曉禎的收入還高。25歲的他和婁曉禎并排坐著,發出感慨:“那個時候曾經覺得她管頭管腳,但是沒有她的幫助,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2012年,婁曉禎從在一線開展青少年事務工作,到如今帶領8個社工跟蹤、關心全區近600名有著各類成長困惑的青少年,沒有停下過學習。2015年她被評為“首屆上海市杰出青少年事務社工”。她說,沒有所謂“問題青少年”,只有“青少年的問題”,他們都可能改變。她說起來自不健全家庭的小Z,內心孤寂,在轉變環境或成長發育期間或為尋求關注、刺激,逃學、逃夜、吸毒、打架、偷竊、沉迷游戲等,發生不同程度的行為偏差……也有一些是獨生子女父母自身缺乏教育經驗,導致了矛盾和沖突。“家庭對青少年社工工作不了解,或礙于顏面不愿承認自家孩子出了問題,有時青少年也會像小Z那樣有抵觸,這些是工作常態,我將一如既往,對當事人不批判、尊重、保密,因勢利導,讓更多孩子重回正軌”。
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和社會組織之星的作用發揮,對于社會組織和社會治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是熱情、創意、進取精神的代名詞。
組稿:凌燕 1871621423@qq.com
編輯:劉雨 lymjcf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