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兵 張宇



〔摘 要〕[目的/意義]以情報學關于智庫研究為對象,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分析,發現情報學在智庫研究領域的不足,以此為基礎,為情報學智庫研究的未來發展提供方向借鑒。[方法/過程]以CNKI收錄的圖書情報學期刊刊載的2006-2015年以智庫主題的研究論文和智庫的情報學科研立項項目為研究對象,進行發文量、關鍵詞詞頻和立項數等統計分析,闡明情報學視角下的智庫研究關注的領域,指出情報學研究的局限,進而探究情報學未來發展趨勢。[結果/結論]研究表明,情報學對智庫研究重視度不斷提升,闡述了當前研究主要關注方向,發現智庫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的領域,指出情報學智庫研究的未來重點。
〔關鍵詞〕智庫;情報學;立項數量;論文數量;研究現狀;趨勢
〔中圖分類號〕C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6-0035-06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s paper reviewed think tank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its research object,analyzed research results of think tank,finds research shortcoming and provided its future directions.[Method/process]Based on think tanks-related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NKI and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pproved in the year 2006-2015,the quantity of research papers,keywords frequency and research projects were analyzed,clarify research focused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pointed out its limita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explored its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future.[Result/Conclusion]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ink tank research were valued by information science,current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were stated,the fields which were needed to be expanded and deepened were found,and the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the future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think tanks;intelligence science;project quantity;research paper quantity;situation;trend
智庫,也稱思想庫,是提供公共政策、議題研究、分析和咨詢的機構,主要面向政府決策進行研究,針對國內外議題提出建議,使決策者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進行公共決策。智庫主要提供思想產品(政策、建議、公共知識等)、搭建交流平臺(舉辦論壇、報告會、碰頭會等)、培養公共人才(提供大學、企業、政府之間的人才流動平臺)、引導社會輿論(為權威媒體提供思想素材等)。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在社會上引起了“智庫熱”,推動了國內智庫建設的快速發展。從服務決策目標看,智庫與情報研究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密切的關聯性;從研究能力看,優秀智庫都有強大的情報能力,情報研究機構甚至視為一類智庫[1]。由此看來,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為情報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情報學對智庫的研究關注的主題有哪些?哪些研究方向有所進展?哪些研究領域有待拓展和深化?梳理和探索這些問題,有利于深化智庫研究,推動情報學研究的發展。
1 相關文獻統計
為充分、客觀反映情報學領域的智庫研究現狀,研究以學術論文和科研立項項目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的統計和分析。
1.1 研究論文統計
以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期刊書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并且題名=“智庫”or“思想庫”or“智囊團”or“智囊庫”(精確匹配)。選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科論文,即發表在圖情類期刊上的文章,刪除通知等無效條目后,共62篇。按發文年份,繪制了情報學領域的智庫歷年研究發文情況圖,如圖1所示。1994-2005年間僅有零星的少數幾篇論文,故未在列在分析范圍;其中2000-2005年間無論文。
通過對智庫研究論文關鍵詞詞頻進行人工合并和調整后導入SQL Server,處理得到智庫研究的關鍵詞詞頻統計表(頻次≥3),如表1所示。
1.2 科研立項統計
分別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為數據源,通過進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檢索以及進入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依次查閱項目立項公告后,對智庫主題的科研立項項目進行統計,得到智庫主題的科研立項數據26條,如圖2所示。圖2 智庫研究歷年立項項目數量
其中情報學領域立項數據為5條,占總數的19.2%。表2為情報學科以智庫研究主題的立項情況。從立項項目名稱可以看出,情報學視角的智庫研究主題為:智庫數據庫建設、情報分析系統、智庫運行機制、智庫評價體系、圖書館智庫職能。
通過對以智庫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和科研立項進行統計和分析后發現,智庫研究已經得到情報學領域的關注和重視,并得到科研基金的資助。
2 智庫的情報學研究現狀
基于前文對情報學關于智庫研究的學術成果和科研立項的統計整理,情報學視角下的智庫研究集中在如下幾個領域:
2.1 關系研究:情報學與智庫研究的關系
情報學是研究情報活動及其規律,并以服務組織決策為目標的學科,1991年《國家科學技術情報發展政策》指出“情報研究是對情報的深度加工,屬思想庫范疇”;智庫研究為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和依法決策提供備選方案、政策設計,引導社會輿論等。智庫研究和情報學研究之間的關聯如下:
2.1.1 研究目標的同質性
情報為組織決策服務,智庫為決策主體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決策參考,在政府和社會公共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服務決策視角本質特征來看,情報學與智庫研究的本質是相同的。
2.1.2 研究性質的相似性
智庫開展的不是純學術研究,而是應用研究;情報學研究的應用性也遠強于其理論性特征。從研究性質看,智庫研究與情報學具有相似性特征[1]。
2.1.3 研究程序的一致性
情報循環可分為規劃與定向、信息搜集、分析和傳播4個階段[2],而現代智庫的運作同樣需要經過選題規劃、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成果傳播等4個環節。在研究程序上,兩者具有一致性。
從研究目標、研究性質和研究程序看,情報學和智庫研究具有較多共同特征。從學科關系來看,情報學是智庫研究的重要支撐學科[3]。
2.2 功能研究:情報信息對智庫研究的功能
科學化和民主化的決策有賴于全面、客觀和有效的情報信息支持。對于智庫研究而言,得到準確而全面的情報信息,直接關系到智庫成果的質量。情報信息對智庫研究的支撐功能如下:
2.2.1 情報信息保障功能
情報信息是智庫研究的基礎保障。從信息資源的必要性看,信息資源、數據支持與情報保障對智庫研究尤為重要,特別表現為信息的開發利用對思想庫研究的作用[4]。從數據對智庫的重要性看,數據是智庫開展深度研究、提升智庫影響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資源[5]。
2.2.2 信息挖掘功能
情報工作通過信息建設及挖掘情報,在智庫咨詢研究中發揮前端支撐作用,這是全球智庫發展的普遍規律[6];蘭德公司2000-2013年間通過對華軍事研究的典型文獻分析,發現中國軍事情報的主要途徑和來源特點;國內研究通過研究蘭德公司成果分析,了解美國智庫對華軍事研究的信息源[7]。
2.2.3 信息增值功能
智庫研究過程中,情報信息的形態實現了原始文獻資料→信息→知識→智慧的不斷轉變,最終形成決策方案,實現情報增值。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智庫建設使得信息工作由原來的一般性文獻收藏、整理、提供服務上升到進行信息的濃縮與合成,使信息工作機構向整體化、綜合化、多學科化發展。
2.2.4 情報信息增值功能
智庫研究過程中,情報信息的形態實現了原始文獻資料→信息→知識→智慧的不斷轉變,最終形成決策方案,實現情報增值。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智庫建設使得信息工作由原來的一般性文獻收藏、整理、提供服務上升到進行信息的濃縮與合成,使信息工作機構向整體化、綜合化、多學科化發展。
2.3 建設研究:智庫研究的情報基礎建設
《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智庫應具有“功能完備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統”、“搭建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平臺”。當前,智庫研究的情報基礎建設表現為情報信息集成平臺建設和智庫知識庫建設兩方面。
2.3.1 信息集成平臺建設
情報信息采集是整個智庫研究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智庫決策研究需要動態性、前瞻性、交互性的信息,這些信息離不開信息集成平臺的支持[8];同時,構建協同創新模式、組建信息服務小組、革新門戶網站建設、提供競爭情報服務、信息的個性化定制與推送服務、智庫報告效果評價等,有助于實現智庫的社會化服務[9]。
2.3.2 智庫知識庫建設
智庫作為知識型研究機構,有效的知識管理對智庫發展非常重要,智庫知識庫就是重要的知識管理工具。智庫知識庫是機構知識庫的特殊形式,能夠為智庫建設性研究成果提供知識保障。面對全球化挑戰,知識庫的分析研究、流程構建等能夠促進智庫知識庫聯盟發展[10]。有學者基于互聯網技術引入傳統智庫,提出電子智庫概念,從頂層架構、數據庫模型、知識應用模塊、運行機制等方面建構了電子智庫,以革新傳統智庫的運行模式[11]。
2.4 機制研究:智庫研究的運營機制
2.4.1 旋轉門機制
美國政策咨詢研究行業的特點的“人才旋轉門”,即政府官員下臺成為咨詢顧問,而咨詢顧問也可能成為政府官員,情報人才需要各種社會實踐經歷,這與咨詢行業人才要求相似[12];美國智庫所以能對政府決策發揮影響力,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旋轉門”機制。“旋轉門”機制有助于智庫和決策部門之間的人員自由流通和互動交流[13]。
2.4.2 信息保障協同機制
決策信息保障機制是智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協同創新是智庫信息保障的重要實施途徑。有學者提出構建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保障協同創新機制:構建智慧城市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服務集成運行機制、優化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服務建設協同創新保障環境、建立特色智庫高水平專家遴選及高效能作用發揮的長效機制、發揮地方高校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保障的引導帶動作用、引入科學方法提升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保障的建設成效等[14]。
2.4.3 交流傳播機制
全球化時代,除了立足本國,智庫還要關注世界,站在全球角度處理本國與他國的關系,尤其是預防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戰略誤判,以相對超脫姿態提出理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我國智庫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我國智庫特別是傳統的情報研究機構,多處于保守封閉狀態,國際交往不深入,傳播力和影響力差距明顯,需要革新交流傳播模式[8]。
2.5 傳播研究:提升智庫影響力研究
影響力是智庫生存與發展的價值體現,表現為決策影響力、專業影響力、輿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影響力的基礎在于產品質量,影響力的擴散在于成果傳播[8]。目前,關于智庫影響力的研究主要是智庫成果傳播、智庫影響力測算等方面:
2.5.1 智庫成果傳播
智庫需要生產質量過硬的研究成果,而且需要宣傳和推廣智庫產品。思想產品和研究成果的傳播,是智庫贏得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智庫的門戶形象,智庫網站是政府決策部門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智庫網站對公共決策的針對性不強,應注重Web2.0技術的傳播應用[15]。
2.5.2 智庫影響力測算
與發達國家智庫相比,中國智庫在公共領域的影響力(政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及社會影響力)仍有待提升。有學者通過影響力測算,發現智庫規模對智庫影響力有顯著影響,智庫產出對智庫規模與智庫影響力的中介效應顯著[16]。
2.6 轉型研究:非智庫機構向智庫轉型
2.6.1 轉型主體
智庫在政府決策過程中的參謀作用日益凸顯。傳統的圖情機構、社科院圖書館和黨校圖書館都面臨智庫化轉型的任務和目標,勢必重新定位發展方向和服務模式。第一,圖書情報機構需充分認識到自身使命與擔當,向智庫服務轉型[17];第二,社科院圖書館需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加強智庫建設,建構相匹配的智庫服務體系,為經濟建設的發展做出貢獻[18];第三,黨校作為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機構,需要轉型升級,建設現代智庫勢在必行,黨校圖書館勢的特色資源智庫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為黨校智庫化提供支撐作用[19]。
2.6.2 轉型可行性和必要性
圖情機構作為智庫信息和知識的提供者、管理者、存儲者和傳播者,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集合多學科科研力量、具有課題研究的成功經驗、經費來源穩定,有條件轉型為智庫[20]。圖情機構須適應時代的需要[21]、戰略發展需要[22]、企業情報信息需求[23-24]、產業創新升級與融合發展戰略[25-26],向智庫戰略轉型;同時,情報機構向智庫轉型中,可全面開展智庫服務;以智庫理念探索決策信息服務[27]。
2.6.3 轉型路徑
圖情機構可借鑒智庫工作特點建立智庫,革新運行模式,建立機構庫知識庫[10];積極創新智庫服務轉型,搭建智庫信息聯盟平臺,對智庫產品進行推廣;依托信息資源優勢,發揮圖情機構在智庫建設中的前端作用和決策咨詢等作用,建立智庫話語權[17];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拓展公共服務領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提供個性化、深層次的服務,在社會化服務中實現智庫價值[28]。
2.7 借鑒研究:國外智庫經驗分析
2.7.1 智庫決策信息支持借鑒
有學者借鑒全球知名智庫決策信息資源保障、決策信息支持服務內容、決策信息服務策略方面的經驗,提出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可從決策信息服務集成、決策信息服務成效評估體系構建、高水平專家遴選等方面幫助政府制定政策、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服務[29]。
2.7.2 智庫產品優勢借鑒
有學者通過對國際典型科技智庫的類型、產品優勢和特點分析,提出了我國情報產品的發展對策:拓展國際視野;建立定量化工具分析核心競爭力;建立合作密切的專家網;緊貼科研一線工作,注重基礎類情報產品的研究;建立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30]。
2.7.3 智庫網站建設借鑒
有學者基于鏈接分析法比較中國和美國智庫網站,發現中國智庫網站在信息組織的科學性、對研究成果的宣傳力、吸引外部鏈接的能力、網站規模與影響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31]。
2.7.4 權威智庫經驗借鑒
蘭德公司的經驗分析表明,經費來源多元化、科學的人才使用機制、重視基礎建設、多渠道宣傳推廣等舉措是世界一流智庫的必要保障,在國際舞臺上顯身和發聲,建立旋轉門機制,加強先進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研究人員自主選題,設計和打造拳頭產品,制定研究和評價標準等都有助于世界一流智庫建設[32]。
2.8 智庫研究方法
2.8.1 權威智庫研究方法特點
智庫通過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和咨詢活動影響政府決策活動,創新研究方法能為智庫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增強研究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國際權威智庫的方法特點表現為:全領域研究視角、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方法、自動化智能化研究工具以及全鏈條的研究過程[33]。
2.8.2 研究中定量分析工具應用
有學者調研2008-2013年期間麥肯錫咨詢公司、高德納咨詢公司、斯坦福國際咨詢研究在經濟金融、IT產業、能源科技、教育、生命科學等領研究使用的指標、方法、模型和軟件等定量分析工具,從機構、領域、適用層次等角度梳理后發現國際知名智庫不斷創新其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新工具,跟蹤、學習和借鑒國際權威智庫在定量分析研究方面取得的先進成果,將有助于增強我國智庫的核心業務能力,創新情報分析方法體系,為智庫建設和情報研究提供方法論支持[34]。
3 當前智庫研究的局限
通過對智庫研究成果和科研立項的統計分析,以及情報學對智庫研究的關注方向的系統梳理,發現智庫已成為情報學領域關注的一個新領域,目前正處于發展期。情報學在智庫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較多領域存在不足。
3.1 智庫組織形態研究急需深化
獨立智庫是智庫較早的組織形態。互聯網時代,信息增長海量化,研究課題復雜化,智庫面臨著規模局限、智慧局限、知識局限等挑戰,智庫如何對外借智,擴大智庫的情報、信息、知識和智慧來源,來提高智庫產品質量,這需要深化智庫的組織變革。
3.2 情報視角下的運行機制較少
情報學關于智庫運行機制研究落后于管理學和政治學等學科,智庫運行機制的情報學研究僅體現在人才管理、信息保障和成果傳播等方面,在運行機理和理論層面,各種影響機理均存在缺失;在操作和實踐層面,情報對于研究全流程影響有待拓展,其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實證研究尚未開展。
3.3 智庫能力體系研究有待拓展
智庫能力研究是提升決策產品質量的基礎,也是所有智庫研究的目標所在。如何提高智庫的情報信息能力、時局態勢變化感知能力,溝通決策主體能力、思想產品生產能力、智庫思想傳播能力等有待系統研究。
3.4 公共決策需求研判亟待起步
明確的決策需求是智庫開展工作的基礎。智庫學者只有讀懂高層信號,了解決策主體的決策所需,認清未來一定時期具體領域的發展動向,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決策咨詢研究。當前,情報學關于決策需求研判方面的研究尚未出現。
3.5 智庫決策研究方法比較傳統
目前,智庫多用傳統研究方法,相關研究多是國際著名智庫研究方法的綜述和特點介紹,缺乏個性化方法的深入分析。由此看來,決策產品的情報研究方法仍需繼續深入研究,并最終形成系統的研究框架和方法體系。
3.6 智庫成果傳播研究有待加強
智庫存在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思想影響公共政策制定、推動社會進步。從現實來看,智庫成果傳播并非受到重視;從研究來看,情報學對于智庫成果傳播研究較缺乏,智庫成果傳播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將成為智庫提升影響力的軟肋。
3.7 智庫產品評價反饋研究需要深化
決策產品在被采納前必須接受質量評估,在被采納后也要接受效果評估和結果反饋。目前,關于智庫產品評價反饋的研究沒有充分開展,這就意味著許多決策產品缺失評價,或者是科學系統的評價和反饋,這就不利于智庫決策產品質量的提升,嚴重影響到智庫思想產品的社會效益。
4 智庫研究的情報學展望
基于情報學對智庫研究的重要影響和研究的不足之處,情報學角度對智庫進行研究和探索需要在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同時加強,拓展和細化情報學的研究領域,提升智庫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筆者認為,智庫研究的這些方面值得情報學更全面和更深入地關注:
4.1 智庫網絡化轉型研究
借力“互聯網+”,探索跨國跨區域乃至全球分布的網絡化智庫聯盟,包括智庫群、智庫聯盟、國際化智庫等組織,變革智庫組織結構,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各類智庫、各智庫學者的優勢,促進研究資源協同、整合,形成數據庫、知識庫、情報庫、成果庫等資源的共建共用體系,實現文獻、信息、情報、智慧的共享。
4.2 智庫運行機制研究
智庫運行機制的情報學研究除了需要深化人才管理、信息保障和成果傳播等外,更需要對智庫研究全流程影響及其機理進行拓展,實現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相結合;加強國內外智庫的實證研究,包括對國外世界一流智庫運行機制的借鑒進行更深入、更具體的分析。
4.3 智庫影響力評價研究
結合層次評價法、綜合評價法等方法和模型,跨學科多調度深入解析智庫影響力,突破原有指標體系的不足,構建全面、可操作、易于計量的智庫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使智庫影響力評價更全面、更準確。
4.4 公共決策需求研判研究
加強對國內外重要領域和關鍵領域的關注,結合情報研究、知識管理、決策支持群體決策機制研究成果,探索智庫研究工作的情報需求分析研判的方法及模型,以幫助智庫與政府決策部門建立聯系,掌握政府的公共決策需求,提升智庫的決策需求判斷能力,有效提供高質量的思想產品,以達智庫為政府公共決策服務之目的。
4.5 智庫產品研究方法創新
高質量的智庫決策產品生產需要研究方法創新,情報學的現有研究方法可以嫁接或者直接運用于智庫研究,探索如何借鑒情報決策方法和模型,借助情報序化、整合與轉化,以及知識管理方法,加強大數據分析方法、云計算、互聯網思維等協同,創新智庫產品的研究方法,促進智庫成果形成。
4.6 智庫成果傳播研究
借鑒情報交流、信息傳播的研究成果,探索智庫成果傳播工具、傳播渠道、傳播模式,推動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的融合傳播;研究智庫網站、新媒體傳播平臺的設計;分析成果傳播的影響因素,提升智庫成果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4.7 智庫產品評價研究
科學合理的評價維度、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能夠準確反映決策產品質量,也為產品質量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基礎。情報學可對智庫研究成果的多時段、多維度的評價,包括前端信息支撐評價、研究過程評價、產品質量評價、成果內容評價、后期監督評價等,以及評價依據、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評價意義、評價作用等研究。同時,構建決策產品采納實施后的反饋體系,包括決策主體、社會公眾、智庫同行的評價,建立反饋渠道、反饋網絡、反饋系統,使之成為控制情報系統的有效手段。
5 結束語
“智庫熱”的研究背景下,諸多學科都對智庫進行本學科視角的研究。從情報學視角研究智庫,不僅是基于情報學和智庫研究的諸多共同之處,通過情報學豐富和推動智庫研究的理論性和運用性發展,同時,對于拓展情報學的研究領域、提升情報學原有的智庫功能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參考,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情報學現有的智庫研究成果來看,情報學視角下的智庫研究任重而道遠。相信未來,情報學關于智庫的研究會更深入、更系統。
參考文獻
[1]陳超.情報與智庫[J].競爭情報,2015,(2):3.
[2]張毅菁.智庫運作機制對優化競爭情報循環的啟示[J].競爭情報,2016,(1):9-14.
[3]李綱,李陽.情報視角下的智庫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36-41,61.
[4]葉憶文.國家圖書館職能轉變與思想庫[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6):6-8.
[5]李純,張冬榮.科技智庫的社會經濟數據需求及其建設模式案例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98-105.
[6]袁建霞,董瑜,張薇.論情報研究在我國智庫建設中的作用[J].情報雜志,2015,(4):4-7.
[7]齊欣,楊建林.美國智庫對華軍事研究的信息源分析——以蘭德公司2000-2013年報告的引文分析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4,(3):116-120.
[8]吳育良.國外智庫信息服務的分析及啟示[J].情報雜志,2015,(2):188-193.
[9]吳育良.圖書情報機構在智庫中的前端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2,(S2):29-31.
[10]許鑫,吳珊燕.智庫知識庫的構建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68-72.
[11]張云昊.電子智庫:何以可能與何以所為[J].科研管理,2013,(6):146-151.
[12]繆其浩.情報人才的“旋轉門”[J].競爭情報,2010,(2):1.
[13]王俊峰,張植榮.棋盤:美國智庫與對華決策[J].中國圖書評論,2012,(8):23-28.
[14]廉立軍.特色智庫決策支持信息保障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7):62-65.
[15]劉志輝,蘇娜,張志強.基于內容分析法的科學思想庫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6):31-35.
[16]陳升,孟漫.智庫影響力及其影響機理研究——基于39個中國智庫樣本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9):1305-1312.
[17]王紅.圖書情報機構在國家智庫建設中的使命擔當與服務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5,14:46-50.
[18]韓身智,路強,張維.地方社會科學院智庫轉型方略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9):140-143.
[19]趙秋華.黨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智庫”建設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6):70-71.
[20]張燕蕾.智庫:圖書館發展的新機遇[J].圖書館學研究,2009,(11):5-7.
[21]楊友清,陳雅.基于智庫理念的圖書館咨詢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2,(10):44-46.
[22]楊蔚琪.現代智庫建設視域下黨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研究[J].現代情報,2014,(9):145-148.
[23]黃唯.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智庫功能推進本地企業發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1,(S1):147-149.
[24]吳玉,劉蘇寧,王玉香.基于地方民營企業情報需求的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J].情報科學,2013,(2):72-77.
[25]張善杰,陳偉炯,呂長紅,等.行業特色型高校圖情機構建立產業信息智庫的思考[J].現代情報,2014,(10):134-138.
[26]王俊英,張妤.基于新型科技智庫建設的工科高校圖書館功能拓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5,(S1):20-22,29.
[27]姜海格.情報服務機構智庫化轉型問題的探討[J].競爭情報,2016,(1):26-31.
[28]宮平,丁振偉.論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能力之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3,14:23-26.
[29]吳育良.國外智庫決策信息支持研究及啟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10):31-35.
[30]季婉婧,曲建升.國際典型科技智庫的類型及其產品特點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2,(5):93-98.
[31]黃開木,樊振佳,盧勝軍,等.基于鏈接分析法的中美智庫網站比較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1):129-133.
[32]湯珊紅,秦利,王朝飛,等.蘭德做法對發展為一流智庫的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9):30-34.
[33]張軍,周磊,慕慧鴿.國際權威智庫定量研究方法進展與趨勢[J].圖書情報工作,2015,(7):132-139,146.
[34]趙蕾霞,鐘永恒,史海建.國際權威智庫中定量分析工具的應用及特點研究[J].情報雜志,2014,(5):83-8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