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
【摘 要】本文著重圍繞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特殊性,對教師群體影響政治穩定的作用、意義與途徑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此闡明高校教師對維護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政治穩定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四川民族地區 高校教師 維護政治穩定 作用 途徑
高等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最敏感、思想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部分。社會的政治穩定與高校的政治穩定既有密切的相關性,又相互區別。一方面,國家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穩定是高等學校政治穩定的基礎;另一方面,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高校校園是政治上最敏感的區域之一,國內外時事政治的重大變化往往會較早地在高校引起反應并對全國的輿論和局勢產生影響,高校政治穩定直接會影響到社會的政治穩定。相對于社會其他方面而言,高等學校政治穩定有其特定的基本內涵。
一、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作用及其教師的使命
四川民族地區高校作為四川少數民族地區意識形態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陣地,歷來是引領四川民族地區思想和文化的前沿,但也時刻面臨著境內外敵對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借助民族問題,制造民族矛盾,實施分裂破壞活動的沖擊。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政治穩定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穩定與長遠發展,對于鞏固祖國統一、邊疆穩定,增強少數民族地區向心力和凝聚力,抵御外部勢力的滲透,確保國家和地區政治穩定,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重大的意義。
作為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群體在肩負教書育人,培養合格人才的同時,還承擔著維護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政治穩定的使命責任。
二、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教師對維護政治穩定的作用與意義
(一)地位特殊
由于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所處辦學環境的特殊性、學生來源的差異性、教育教學的獨特性,相比內地高校教師而言,教師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的增強、學習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就業創業意識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的地位具有特殊性。
(二)任務繁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面改革的深入、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各種社會思潮對民族地區高校的影響越來越直接,社會各種變化在高校的反映也越來越迅速,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進一步增強。加之還要經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永遠跟黨走,相比其他地區高校教師而言,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的任務相對比較繁重。
(三)作用明顯
近年來,由于四川民族地區高校對維護政治穩定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奮戰在第一線的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學高身正、為人師表,在維護民族團結,加強民族溝通,增進民族友誼、促進民族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盡到了應有的職責,四川民族地區三所高校(西昌學院、四川民族學院、阿壩師范學院)從未出現過影響政治穩定的事件,還都曾獲得過不同級別的“民族團結教育與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四)意義重大
實現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主要依靠的是四川民族地區高校培養出的合格人才。只有維護好高校政治穩定,才能保持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只有保持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才能發揮好高校教師的作用;只有發揮好高校教師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四川少數民族地區需要的人才;只有更好地培養出四川少數民族地區需要的人才,才能確保四川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三、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維護政治穩定的途徑
(一)講好民族理論與政策,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榜樣者
四川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群體是由來自不同地區的各民族學子構成,由于受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各民族學生在大學生活磨合的初期很容易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等場合發生摩擦與沖突,若處理不及時,方式不得當,很容易釀成群體事件,進而引發民族問題,從而影響高校的政治穩定。因此,四川民族地區高校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在課堂上講好民族理論與政策,教育好大學生要牢記“三個離不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重要原則,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時用言語,處處用行動,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榜樣。
(二)把好活動引導關,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引領者
四川民族地區高校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增強民族感情的方式主要就是在課堂之外,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大學生的愛好和專長,開展好“第二課堂”,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維護政治穩定。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參與進去,努力做到:活動前要對活動方案進行把關,活動中要隨時關注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后要及時進行總結。教師參與學生活動,既增進了與學生的感情,又維護了政治穩定,達到了除課堂育人以外的活動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作為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要把好活動引導關,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引領者。
(三)做好關心與幫助工作,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陪伴者
四川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多數來自經濟欠發達、交通欠暢通、發展相對落后的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他們來到大學后,一方面在較短時期內難以適應大學生活;另一方面在學習、活動中往往自信心不足。作為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就要主動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幫助他們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多過問他們的學習,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多關注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就業中的難題。作為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在大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給予他們關心與幫助,努力做到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在維護政治穩定上做大學生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