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丹
【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教育交流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外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進而留學生的管理問題日益突出。本文從泰國留學生管理的角度出發,根據個人工作經驗,總結了泰國留學生的群體性特征并且提出了相應的管理策略,希望以小見大,能為其他留學生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泰國留學生 管理 班主任
2014年,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共有225490名來自亞洲的學生到中國留學,占留學生總人數的59.8%;其中有21296人是來自泰國,約占亞洲學生總人數的10%,而按照國別排序,泰國排在韓國和美國之后,成為中國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1]。而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不斷深化和完善,中泰兩國的教育交流水平必將穩步提高,泰國學生也必將成為留學中國的主力軍。目前由于地緣相鄰,云南和廣西兩省的多所高校都出現了整個班級都是泰國學生的現象,因此在這里探討泰國留學生管理中的班主任策略,不僅對這兩省的高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也對其他接收泰國留學生的高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班主任管理制度是目前留學生管理模式的必然產物和核心
根據國際教育的慣例和中國教育的特點,幾乎所有的來華留學生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和管理的。班主任不僅是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紐帶,也是行政管理機構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與中國學生的班主任不同,由于留學生存在語言障礙以及對中國高校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和辦事方式不適應、不熟悉,留學生班主任的很多日常事務無法讓學生代勞。因此,班主任成了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引導者和組織協調者,工作涉及日常事務、活動組織、考勤管理、教學反饋等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雖然“班主任”這一稱謂極具中國特色,但是其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卻基本“對外”,甚至可以說“國際化”。班主任既是留學生的管理者,又是留學生認識中國的窗口。學生通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和了解中國的文化。最后秉承“外事無小事”的原則,班主任應具備“做好管理工作的事業心、認真負責的責任心,以及一絲不茍、體貼入微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精神”。因此,在留學生管理中,班主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泰國留學生群體的主要特征及其對班主任管理的影響
在中國與諸多周邊國家的關系中,幾乎沒有其他關系能與中泰友好關系相提并論[2]。中泰之間友好千年的基礎,是兩國人民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例如兩國都非常重視尊師重道。在泰國的文化中,教師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特權”,學生從小就被教育要遵守嚴苛的師生之禮:學生見到老師要雙手合十躬身問禮;在辦公室里,學生請教問題時要跪在地上,以免身體的高度超過老師;甚至有時老師象征性的體罰,學生也要雙手合十接受并且表示歉意。而留學在外的泰國學生雖然不必像在國內那樣對老師處處行禮,但是內心對老師的尊重也是發自內心的。他們一般不會違背老師的教導,對老師的批評指教也很少抵觸。這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除此之外,泰國留學生群體也有其他特點:
(一)性子慢悠悠,一切不著急
由于泰國地處熱帶地區,常年高溫潮濕,這樣的氣候使得泰國人養成了慢條斯理的性格。在泰語中有一個詞讀作“jaiyanan”,意思就是不著急,慢慢來。這是泰國人的口頭禪,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泰國人慢悠悠的性格。而留學在外的泰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出了“jiayanyan”的一面。例如,在課堂上老師要求聽寫生詞,泰國學生大概要花5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把自己的生詞本、鉛筆等文具準備好;而在聽寫過程中他們的態度雖然非常認真,但書寫速度卻很慢。又如泰國學生走路基本都像散步一樣,步伐不大,步速較慢。就算是要遲到了,他們也不會跑步前進,照樣一板一眼地慢慢走。而對于班主任來說,督促學生不要遲到成了工作中的一個難點。
(二)喜歡邊玩邊學,刻苦程度遠不及中國學生
與中國教育體制相比,泰國的教育體制則更為靈活和多元。就拿上大學為例,泰國的應屆高中生要想進入大學大致有三種方法。第一,高中階段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高三那年的7月可以憑GPA(GradePoint Average平均績點數)向大學申請免試入學;第二,2004年起,國家允許各大學于每年的11月左右針對屬區內的應屆考生組織自主招生考試;第三,學生最后的機會是參加國家統一的考試,一年一共有三次。就算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只要你家庭經濟條件尚可,還可以去私立大學就讀。在這樣的環境下,泰國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升學壓力”為何物,更不會明白“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含義。對于大部分泰國學生來說,一邊學一邊玩是最好的學習狀態。他們喜歡課堂上做游戲,喜歡輕松的課堂氛圍,沒有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對于“過多”的課后作業也經常會抱怨。一次一個學生告訴我他的手因為抄生詞疼了很久,我問他抄了多少,他告訴我50個生詞一個抄10遍,我頓時啞然了,我告訴他這是一個中國小學生的日常作業,學生聽完后非常驚訝。
(三)動手能力很強,非常有創造性
雖然在刻苦程度上不及中國學生,但是在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上,泰國學生絕對不輸陣。筆者曾有幸參觀泰國一所大學的學生活動日,活動主題是“我眼中的中國”。有的學生用泡沫板、塑料板、顏料和一些簡單工具就做出了一條栩栩如生的中國龍,有的學生用報紙、塑料、橡皮泥等做出了他們喜歡的中國菜,而每個小組繪制的手工板報,更是主題鮮明,設計獨特,非常吸引眼球。而在我校留學的泰國學生則利用水燈節的機會向大家展示了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水燈節是泰國民間最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泰國人會在水燈節當天將自己親手制作的水燈放入河流中,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為了讓留學生能在異鄉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相應的制作材料,而在最后展示水燈時,老師們驚訝地發現:學生們制作的水燈都十分精巧,造型別致,幾乎不重樣。真是不得不為泰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點贊。
(四)部分男生會較為女性化
泰國是一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國家,女多男少是整個國家的共識。這一方面是因為泰國土地富饒肥沃,“水里有魚,田里有稻”,居民不需太費功夫就可以求得生存[3]。因此,擅長體力勞動的男性在家庭中則顯得不那么重要,而女性的家庭地位則相對較高。另一方面,與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觀點不同,泰國人比較喜歡生女兒,女兒越多父母越高興。因此,一些泰國男孩因長期生活在女性圍繞的環境中,在心理或生理上會逐漸趨向女性化,有一些會發展成為同性戀。再加上泰國整體開放包容的大環境,使得這些男性不會遭到周遭的歧視和打壓,也不會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然而當有上述屬性的男生來到中國留學時,他們往往會遭受到來自中國學生的注目或者反感,甚至會接收到一些非常不友好的信息。該如何處理這些學生的心理變化,是泰國留學生班主任值得重視的問題。
三、泰國留學生管理中的班主任策略
在充分了解泰國留學生群體特征的基礎上,作為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管理學生要剛柔并濟
因為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用管理中國學生那套嚴格強硬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留學生一般比較看重人權、個人隱私和自由等方面,如果過分專制和強硬必定會引起反感和逆反心理。但同時也不能像對待高級外賓那樣“特殊照顧”,如果助長學生產生“我是大爺”的心理也非常棘手。留學生班主任應在入學時向學生介紹學校相應的規章制度、學習紀律以及中國的法律常識,在日常管理中對這些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獎懲分明,如果出現原則上的錯誤,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同時更多地采用柔性管理,對于學習不刻苦或者不完成作業的學生,一方面進行督促,另一方面對于其微小的進步都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同時對來自學生關于學業辛苦的抱怨,多給予寬容和理解,多和任課老師溝通,循序漸進地讓留學生適應“中國式”的教與學。
(二)多組織有特色和趣味性的文化活動
對于大多數留學生來說,參加各種活動不僅僅是娛樂這么簡單,其參與的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體驗中國文化的過程,更是展現自己才華和風采的機會。就泰國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創造性強是他們整體的特點,那么開展中國傳統手工體驗活動就非常對他們的胃口。剪紙、編制中國結、折花燈等項目對于泰國學生來說既有趣又容易上手,同時還可以從中學習中國文化。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中國一些傳統佳節,也可以帶領學生來親手體驗“中國味”,比如中秋節做月餅、冬至包餃子、元宵節包湯圓等。總之,在文化活動中進行學習不僅能充分發揮留學生專長,還能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傳播中國文化,可謂一舉多得。
(三)了解多國文化,用包容和平等的心態看待與眾不同的學生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特質,而被這些文化特質孕育出的人民也必定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作為留學生班主任,不能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眼光來看待這些來自中國之外的學生,也不能以留學生來源國的發達程度來判定學生的貴賤,更不能以歷史、膚色或性取向等原因給學生貼標簽。班主任應該對留學生來源國的歷史文化以及文化禁忌有個大概的了解,尊重學生的民族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用包容和平等的心態對待所有學生。而對于一些與眾不同的泰國學生而言,班主任一方面要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尊重他們的個人選擇,同時還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周圍不友善的聲音和不理解的眼光,讓他們明白中國文化當中也有一些古老和傳統的東西,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
以上是筆者在留學生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認識體會以及工作心得,雖然服務對象比較單一,但是其中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相信是可以融會貫通的。留學生班主任是留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意義非凡,我國高校應重視留學生班主任的工作,加強對留學生班主任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計[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959.html.
[2]莊國土.文化相似性和中泰關系:歷史的視角[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2):5-14.
[3]肖憲,吳濤.泰國人[M].陜西:三秦出版社,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