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莎莉
【摘 要】高職院校的實用英語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移動微學習”在學習者、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利用好微目標、微任務、微資源與微評價等四個環節,建立起移動微學習輔助教學的一般應用模式,從而推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往更深、更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移動微學習 實用英語教學 應用
一、前言
“M+”時代,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信息交流的模態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因為移動互聯網、便攜智能終端和云計算三大核心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已進入以短小精煉、即時傳播為特征的“微時代”。 而“微學習”的概念是奧地利專家林德(Lindner)在2004年提出的,“移動微學習”也就應運而生,尤其是應用在外語學習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為教學模式變革提供技術保障,并注入不竭的內在動力,而“移動微學習”無疑為高職院校師生打開了新的窗口。因此,研究高職院校“移動微學習”教學應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移動微學習”的概念界定
“移動微學習”,指依托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將知識分解為微型、碎片化而有系統性的學習單元,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活動,輕松地獲取學習內容,教學雙方通過網絡平臺可以持續自由交流。
三、“移動微學習”在實用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如今,絕大部分90后大學生都人手一臺智能手機,隨身攜帶,其附帶功能強大且完全免費的QQ、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深受學生青睞。目前,每個英語教學班的同學都加入了本班英語教師建立的班級QQ群,利用群系統來收發通知、信息,這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移動微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四、“移動微學習”在實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移動微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移動微學習”在學習者、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做好微目標、微任務、微資源與微評價等四個環節,建立起“移動微學”習輔助教學的一般應用模式。
例如實用英語課的Invitation這一單元的“移動微學習”模式應用:第一步,教師發布重點學習邀請的基本英文詞匯與表達、邀請禮儀文化的“微目標”;第二步,教師根據目標傳播相關邀請英語模塊的“微資源”,包括正式的商務邀請、非正式的日常邀請、邀請常用詞匯、接受或拒絕邀請的常用說法、邀請禮儀視頻等,而“微任務”可讓學生完成邀請情景對話、邀請函的書寫,涵蓋了對實用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第三步,學生隨時開始自主學習,獲取豐富的英語邀請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平臺展開師生討論,解決疑難,同時完成并提交規定的文字、音頻、視頻“微任務”來強化自學,最后在接收到教師的“微評價”后總結不足之處。整個“移動微學習”過程里,指定的班干部要從班級學生反饋的“任務完成”和“疑難討論”環節實施有效監督。
(二)“移動微學習”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延展
1.在復習英語課程的時候,教師制定或搜索相應的復習視頻,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課后隨時隨地地觀看視頻,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2.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準備精美的視頻,以此為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教師在教授重難點的過程當中應用微課教學,能夠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還能夠以圖形、圖表的方式使學生直觀認識。
4.教師制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從而實現課堂總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五、“移動微學習”在實用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移動微學習”在高職院校的實踐將顛覆以往“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舊模式,突破師生只能面對面交流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運用最熟悉又喜愛的通訊設備、軟件暢游網絡,隨時隨地感受自主學習帶來的便捷和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增強了實際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效果,建立起了學習中“學生為主體”、指導中“教師為主導”的新模式。其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
(一)“移動微學習”的教學模式迎合了高職學生的愛好和特點,在時空上延展了傳統課堂教學,契合了學生實際,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移動微學習”的優勢使學生靈活掌控學習時間、地點及內容,針對自身薄弱環節各個突破,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實際學習需求,真正彰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征。
(三)“移動微學習”環境中,師生可以同步利用平臺的強大功能即時地交流,如實地反饋自主學習狀況,教師進行有差異性的指導,實現一對一的輔導。
(四)“移動微學習”平臺更好地融合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協同,不再是老師高高在上,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情感缺陷,潛移默化中增進了師生情誼。
六、結語
盡管現如今可共享的微資源從質到量都沒有發展成熟,教師自己研發微資源的能力也比較有限,微學習過程控制和微評價體系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的迅猛發展,“移動微學習”必將成為高職教育中一種必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在這種新興的教學應用中,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被打破,解放陳舊單一的課堂形式,將推動英語教學向著“M+”時代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振虹,楊慶英,韓智.微學習研究:現狀與未來[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12-20.
[2]崔媛.基于移動微學習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14(19):15-17.
[3]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07):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