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甄 朱虞嬌 潘兆華 王育霞
摘 要:隨著現代化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物流競爭也隨著物流技術和手段的發展而越來越激烈。通過科學的研究和分析,總結出動態兩層次的物流網點選址模型,這對提高物流公司營業收入以及擴大發展規模至關重要。
關鍵詞:物流網點選址;綜合因素分析;選址模型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6-0034-02
前言
在電子商務、物流業發達的國家,物流企業營業網點選址早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我國現階段迫切需要一套符合國情、比較合理的物流網點選址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實際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以理論指導實踐,找到合適的物流網點選址方法。
一、影響物流企業網點選址的因素
通過對國內幾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調查研究,概括出五大影響物流企業網點選址的因素。
第一,社會環境因素。(1)政策因素。優惠的物流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巨大影響。(2)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影響該區域的物流需求程度以及發展潛力。(3)信息的傳輸。信息的來源以及傳輸情況有利于物流公司及時獲得準確的運輸情況及客戶需求。
第二,自然環境因素。(1)地質條件,物流中心是很多商品集中的地方。有些很重、容積很大的建筑類材料堆積在一起就會對地面造成壓力,因此要求地面承受壓力要高。(2)氣象條件。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凍土深度、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都是物流中心選址過程中應當考慮的氣象指標。(3)地形條件。物流中心應當設置在地勢高、地形平坦的區域,且應具有合適的面積與形狀。(4)水文條件。物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上溢的地下水區域。
第三,經營環境因素。(1)人力資源。需要有數量充足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這是重要人力資源因素條件。(2)物流成本。應當在物流服務需求高的地方建立數物流配送中心。(3)貨物性質。根據貨物的類型不同,物流配送中心應當布局在不同地域。(4)服務水平。應保證用戶獲得滿意的物流服務。
第四,基礎設施因素。(1)交通狀況。物流配送中心必須具備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盡量做到靠近交通樞紐建立,要緊鄰港口,交通主干道,鐵路編組站或機場,至少要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相銜接。(2)公共設施狀況。物流配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道路、通信等公共設施齊備,有充足的供電、水、熱、燃氣的能力。
第五,其他因素。(1)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要充分兼顧區域與城市規劃用地兩個方面,物流中心的選址應遵循節約用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2)要保護周邊環境。要保護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等因素,應盡可能地降低對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擾。(3)考慮周邊狀況。物流配送中心是大量貨物的聚集地,容易發生火災,因此也是防火的重點關注單位,中心不宜設在宜散發火種的工業設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業)附近,也不宜選擇居民住宅區附近。
二、大型物流公司物流網點選址的基本方法
(一)定性分析選址法
定性分析法是在考慮影響選址的因素和選址原則的基礎上,經過知識、經驗豐富的專家或管理人員綜合分析,確定物流網點的具體選址。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專家打分法和德爾菲法。定性方法有利有弊,注重歷史經驗,簡單易行是其最大的優點。然而該方法難免犯經驗主義、主觀主義的錯誤,而且如果備選地點較多時,很難做出理想的決策,以至于決策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有重心法、鮑莫爾—沃爾夫法、啟發式方法、Cluster法、模擬法、數學規劃法、混合0-1整數規劃法、雙層規劃法等選址方法。用該類選址方法求出的解可靠性較高。在這些方法中,人們通常采用重心法來研究某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問題。在重心法中,我們將研究系統中的需求點和資源點模擬為分散在同一平面內的物流系統,這些點的需求量和資源量則模擬為物體的重量,我們所要求的最優選址就是物體系統的重心。
1.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種簡單的模擬方法。在重心法中,我們將研究系統中的需求點和資源點模擬為分散在同一平面內的物流系統,這些點的需求量和資源量則模擬為物體的重量,我們所要求的最優選址就是物體系統的重心,求出物流系統的中心就可以確定網店的最佳選址。目前,重心法在對單一設施選址運用中的研究較為成熟,是一種有效的選址方法。然而,專家研究分析后,認為重心法選址存在錯誤。導致錯誤的原因有:第一,在該方法中采用了力矩概念,力矩與運輸費用不同,前者是矢量,后者不是矢量,這導致用這種方法求出的解不是最佳解。第二,該法屬于一種連續的模型,得到的解的可操作性因此喪失。這種方法過分強調運輸費用的影響力,其他因素被視而不見。運輸路線被理想化為直線,與實際大相徑庭。
2.模擬法。模擬法是在四級問題通過運用邏輯關系、數學表達的基礎上,用模擬計算和一系列的邏輯推理,最終確定最佳選址的方法。模擬法比較簡單,但要求分析人員預先確定多種網絡組合方案,經過一系列分析評價,確定最佳組合。可以看出,分析者提供的組合方案越接近最佳方案,最終決策效果也越好。
3.數學規劃方法。混合整數規劃、整數規劃、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網絡規劃等都屬于數學規劃算法。最近幾年,例如模糊、隨機規劃因為規劃論中,不確定性的概念的引入而進一步產生,當然還有模糊隨機、隨機模糊規劃等。不確定規劃中的哪些向量中引入了不確定性呢?這些向量主要有價值向量C、資源約束向量b,當然還包括資源消耗向量A以及決策變量,不確定規劃因此與實際情況更加貼近。數學規劃法也因此廣泛地應用于實際中。目前,各種規劃方法結合啟發式算法,綜合規劃與計算配送中心的選址是進一步的研究趨勢。
4.多準則決策方法。在對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常采用的準則有配送網點建設和運輸成本、顧客需求的滿足以及自然環境、社會要求,最小運作總成本。多準則主要是指指標多和屬性多這兩種。其中經常使用的決策方法有層次分析法(AHP)、數據包絡分析(DEA)、模糊綜合評判、TOPSIS、優序法等等。多準則決策良好地適用于配送中心的選址,廣泛應用在實務的同時,在理論方面也有廣泛的研究。盡管如此,由于多準則決策多數以線性的決策思想為基礎,當今環境的復雜多變,其固有的局限性不斷顯現,今后的研究方向急需轉向非線性的決策方法。
5.啟發式方法。相對于模型的求解方法和策略——啟發式方法,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和創造力基于經驗和判斷,得到體現,是一種不斷接近的方法。遺傳算法、模擬退火算法等在目前是比較常用的啟發式算法。啟發式方法主要是對對象進行多次判斷,在實踐的過程中完善,以達到最佳為目標。模型不復雜,需要進行方案的組合為數不多,最佳答案容易尋得是啟發式方法的優點,然而啟發式方法得出的答案卻通常是近似于滿意解的,很難保證答案是最優解。
6.仿真方法。這種方法是指仿真模型的運行通過計算機來實現,使用計算機實現時間系統的運行狀態的模擬,進而實現模擬時間系統隨時間變化的過程。操作人員觀察和統計仿真模型運行過程,收集真實系統的仿真參數,并總結出仿真系統的基本特征,真實系統的真實參數與性能由收集到的仿真參數與仿真基本特征估計和推斷而來。
三、動態兩層次物流網點選址模型
動態兩層次選址的基本原理是運用兩層動態規劃模型從經營者和消費者兩方面反復斟酌,實現共同滿足經營者和消費者需要的選址方案,尋找在規劃期內所需總成本累計最小的選址方案。考察目標市場范圍內物流選址網點,得出滿足物流企業選擇條件的網點的同時,整個規劃期被劃為一定數量的階段,用兩層次規劃模型對每一階段的選址方案求出最優解,對目標網點做出最優選址方案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成本費用還要考慮客戶的選擇行為;最佳選址方案因處在不同的階段而有所差別,因而在不同的階段最佳選址方案就會出現地址轉移的問題,進而牽扯到地址轉移費用問題;倘若由兩層次規劃模型求出的最優方案不是某一階段最后采用的選址方案,那么客戶的選擇要求就不能被完全滿足,一定的經營風險對企業來說也是存在的。為了達到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服務、最大化物流量和最大化發展空間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遵循多個原則,例如適應性、協調性、經濟性、戰略性、動態性等等,每一個階段的全部選址方案對應的總成本運用動態規劃模型倒序尋求答案,所求的最優動態選址方案在整個規劃期內總成本費用最低。
總結及建議
物流網點選址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只有多方面分析,才能確定最佳的網點選址。因此從各個角度考慮,進行綜合因素考量,并通過RDC兩層次動態模型對物流網點選擇進行分析,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規劃出最佳的物流網點,提高物流系統效率,從而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莫箐潔,王曉東.關于區域中心城市物流節點空間布局規劃的思考[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 高薇.影響物流網點選址因素的實證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王海靈.物流節點選址的三層動態規劃模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3,(8).
[4] 曲云龍.基于GIS與模糊聚類的配送中心選址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 叢迪悅.快遞企業服務網點布局優化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責任編輯 劉嬌嬌]